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贬谪文学是贬谪文人人格的一面镜子,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因此,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历的转折,也往往是其创作转折的契机;作为一个地方,往往因有贬谪人士活动遗迹及其创作流传而为之增色。  相似文献   

3.
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历的转折,也往往是其创作转折的契机;作为一个地方,往往因有贬谪人士活动遗迹及其创作流传而为之增色.  相似文献   

4.
张英 《重庆师专学报》2009,(3):53-56,61
中唐是文人词兴起的重要阶段,中唐词坛上几位词人都有过贬谪经历。刘长卿的《谪仙怨》是词体中贬谪题材的开山之作;刘禹锡的贬谪词表现了他贬谪后悲怆、反思和自信交融的复杂心情;白居易的贬谪词于悲伤基调之外另有重回富贵生活的感慨,反映了他贬谪前后思想的变化。这些贬谪词是唐宋词贬谪题材的重要开端,为两宋贬谪词的兴盛起到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杜甫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是在盛唐的文化大背景下成长的,盛唐的自主意识、豪迈洒脱与个性张扬熏陶感染了他,以致其在受到贬谪时心态不足其他时代文人那么深沉。  相似文献   

6.
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明清两朝将大量文人谪戍川滇黔地区充军,因此与前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川滇黔地区贬谪文人数量急剧扩大。贬谪文人的到来一方面通过自身文学著述、交游授徒、评点文物等影响了川滇黔地区,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川滇黔地区特殊的民俗民风和地理风情,促使贬谪文人的思想得以锤炼和升华,在当地各界人士的照拂下,他们没有朝廷的政治羁绊,腾出手来著书立说,文学和理学成就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川滇黔地域和贬谪文人之间实现了文化上的互动和互赢,儒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伟刚 《文教资料》2007,27(35):17-19
唐代众多的贬谪诗文,从题材、体式、风格等方面都超越了中国贬谪文学的传统,不仅增加了唐代文学的浓度、厚度和光泽美感,而且对后世贬谪文学的发展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与柳宗元都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两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同登进士第,同由地方调入京城,又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在以宦官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打击下,成为“二王八司马”事件的主要人物,刘、柳二人又同遭贬谪南方,在长期的贬谪、远迁生活中,二人心情都是忧愤愁苦的,他们将这种忧愤或寄托山水,或寄予怀古,从而极大地扩充了诗文的表现范围,丰富了诗文的深刻内蕴,将唐代贬谪文学推向高峰,也很好地推动了南方文学、文化的发展。虽然刘、柳都历尽了长期的贬谪生活,但由于青少年的文化经历不同,二者在南荒贬谪生活中的心绪与表现可谓大相径庭。柳宗元凄苦愁闷,难以释怀,最后在外迁时抑郁病逝;而刘禹锡则善于在贬谪之地转移和化解内心的愁苦,呈现出愈老弥坚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贬谪文学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现象与文化现象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文学。贬谪文人基于贬谪的背景,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生命世界,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将个人的精神生命融入文学作品,折射出特殊的生命境况下,一个人的政治品质和人格精神。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很多贬谪文学,其中最具特点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几篇文章。这些先贤大儒努力以"乐"诠释人生,直面政治生活的挫折,在各自的贬谪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北宋遭受迁徒、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矿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贬官海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古代海南由于远离中原内地,交通不便,文化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至唐代,海南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的很大发展,这与当时贬谪到海南的文人在当地从事的各种文教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梳理以王义方、李德裕为代表的唐代贬谪海南文人的一些重要文化活动,说明唐代贬谪文人在海南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贬谪,是中国古代文人一个难以逃避的话题,对作家贬谪遭遇及贬谪情感的表达。便成为了古代文学创作中一个很重要,也很常见的内容。贬谪,以其残酷的政治迫害性和特殊的情感激发方式,在改变贬谪者社会人生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文学创作的内容、情感与风格特色,并因此对文学创作本身,产生了鲜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贬谪者将其被贬谪的人生感悟和谪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蕴涵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因而称之为贬谪文学,这是一种在内容情感上独具特色的文学体式。但“贬谪”在历史上,又可以称为“左迁”、“贬”、“流”、“谪”等,于是,研究界便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或称之“迁谪文学”,或称之“贬谪文学”、或称之“逐臣文学”,其实,它们各自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并不一致,应予区分,以便能较准确地指称和描述贬谪文学这种特殊的文学体式。  相似文献   

14.
贬谪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在唐宋时期,贬谪是非常普遍的,但是,贬谪后的文人在贬谪的一段时间内却能够创作出杰出的作品,分析其原因,在于唐代文人在贬谪期间经历了不平凡的事,能够将自身的不幸转化成文学的灵感,在贬谪中,能够让文人重新振作精神,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文学作品中,将文学作品当作他们重生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贬谪是中国文学重要题材类型之一,屈原、柳宗元是贬谪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鲜明地标划出贬谪文学在情感内涵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发展里程,也预示着贬谪文学研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唐代元和贬谪文学有其特殊的风格,极度深沉悲壮,“孤愤”情怀是其主要内容。表现的方式或直接抒情,或以寓言讽刺,或将强烈的孤愤与饱经沧桑的悲凉心境相融,以深刻的理性去审视社会,解悟人生。或将强烈的孤愤之情融入对历史的观照与反思中,赋予深厚的现实内含。从而构成了元和贬谪文学的精魂——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7.
贬谪是中国文学重要题材类型之一,屈原、柳宗元是贬谪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鲜明地标划出贬谪文学在情感内涵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发展里程,也预示着贬谪文学研究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贬谪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学史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唐代近四百年间,几乎所有重要诗歌流派的大家,名家都遭受过贬谪,数目之多,地域之广,创作成就之高,都是其他任何朝代无法匹及的,前人已经注意到贬谪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贬谪对作家的影响大体可以归纳为生活经历和创作情绪两个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与风格的变化,唐代诗人尤为突出,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迭遭贬谪使苏轼溶入了现实生活,根植于社会实践中。体察民情,关心民瘼,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政治受挫,思想成熟,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贬谪是"根",文学成就是"果",贬谪促成了苏轼辉煌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20.
贬谪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它有着由"文学史"的批评研究向文学理论研究提升的广泛空间以及相当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因此,应利用各种批评形态对贬谪文学展开多元观照,并以范式转换拓展贬谪文学研究之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