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静 《考试周刊》2009,(14):49-52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日语的他动词句的意义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在日语中由他动词构成的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句子的动作主体。表示对宾语的有意识的动作.并引起宾语一定的变化结果。但实际当中有很多句子并不一定和这个他动词句的基本意义特征相一致。有些他动词句的主语并不是有意识地行使该动作,有些主语则根本不是该动作的真正主体。所以作者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日语他动词句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其具体的意义和构造的特征.以及与其基本的意义特征到底有何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2.
日语自他性的区别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重点考察他动性,从概念入手,分析日语动词句他动性具有连续性,指出他动性是一个范畴,并试图从范畴化角度分析他动性的连续性问题。了解他动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他动性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黄春玉 《考试周刊》2009,(48):136-137
本文研究了汉语的结果补语句(如推倒、打坏、抹红)和与之对应的日语结果表达句(如押し倒す、叩き壤す、赤く塗ゐ),从他动性的角度分析比较中日结果表达句的异同点,以免在翻译时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准备期"的观点出发,考察了日语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的含义。并且在"わざと""思わず""うっかり""つい"这四个副词的使用给动作行为的"准备期"所带来的影响下,研究了意志动词与无意志动词的区分。结果表明动词的意志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意志动词和无意志动词会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日语自他动词间存在着各种对应性,这种特点有助于词汇的记忆、词义的理解和句式的掌握,但自他动词并非总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在词形、数量、词性、词义、构词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非对应性现象,影响到自他动词的语法化转换、复合动词的词性认知以及サ变动词的词性界定等关联用法上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光杆动词句由于其本身结构简单、表意单一,所以它们的出现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大,需要由语境来为其提供完句成分,也正因为这样,光杆动词句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本文从大量的访谈节目和影视剧本中选取了一些光杆动词句,并对这些光杆动词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求我们能够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光杆动词句的语法特征有一个简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日语能力考试在2010年7月进行了改革,阅读部分主要在材料和题型进行了改革。这次改革暴露出以往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同时对日语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外语教学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变化,以及进一步探索适合汉语母语者的日语语法教学法的需要,结合日语语法教育的实践,以日语名词部分的课堂教学为例,提出了站在学生角度,通过换位思考安排语法重点的教学模式、用最优例句引导学生解决语法疑难问题的教学模式、创造性的运用多种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为创新日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日语中谓语的语言特点,分析了日语的4种基本句型。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否具有语言本能一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话题,儿童语言被公认为最好的语言试验材料。文章通过对大量儿童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种类的儿童对于主词句与无主词句的选择恰好能符合自己语言的语言特征及要求,儿童的这种意识可以看作是人类语言本能的早期体现,人类语言本能的存在依据与表现形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伴随着互联网和学术市场的全球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国企业的介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外交往和外企经济活动中,外语也成为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它也是一切外事沟通的必备要素。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外语人才来满足多元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必然目标。培养高端、实用型外语人才,对于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多方位地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挑战原有的大学专业外语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勇于思考、积极实践、大胆探索,以求大学课堂能够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端、实用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今社会对日语软件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复合型日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本专业教学实践,以日语教学为中心,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企共建等八方面提出了日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案,尤其在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杨俊 《考试周刊》2014,(92):11-11
外语口语的学习是帮助思想、感情交流表达的工具,它绝不是单词、词汇的简单重复或句型的机械操练。怎样才能摆脱哑巴日语,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直以来是外语口语课堂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障碍,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即迁移理论。正迁移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阻碍第二语言的吸收与理解。中日两国在历史、地理、文化交流等方面渊源极深。因此,两国在文化及语言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些相似之处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日语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日语中有很多词汇尽管与汉语词汇词形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母语负迁移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习者对日语的学习,以及对日语词汇的精准理解。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2):80-81
近年来,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越发成为受关注的问题。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来说,长期来看,心理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显著而深远。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必定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不理解文化背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屡屡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理解日本文化,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才是要领。在日语表达中,心理感情的描述、被动态的表达以及授受动词的用法,有很多与汉语表达不一致的地方,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比较一致的规律,都是以说话人"我"为中心视点。理解这些特殊用法严格区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表达内含的态度立场。  相似文献   

17.
日语教学中日语写作是难点亦是薄弱点,而日语写作中的词汇问题可以说是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本文围绕日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词汇问题,基于图式理论与写作的相关研究展开探讨,增加语言输入,并激活已有图式,从而形成新的图式,以达到解决写作中词汇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的日语专业按照民族特性分为蒙古族班和汉族班,有的大学会分别采取蒙古语授课与汉语授课,有的大学一律采取汉语授课.无论哪儿种语言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本文以赤峰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分为蒙古语为母语和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分别进行日语语音测试,来考察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日语发音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从"发音的正确性"、"节奏的正确性"、"整体的印象"等三个方面做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日语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言わぬが花"、"沈は金、雄弁が"等惯用表达法,汉语中也有"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表达法,两种语言中表示的"沉默"文化有何不同呢?本文从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来看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20.
道德增强之后的行为无一例外地选择为善,导致对作恶自由丧失的质疑,进而引发对道德增强中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的担忧.当代学者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兼容提供三种辩护路径,分别是后果论、德性论和知情同意权,但是都未做到完全令人信服.他们没有意识到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只是道德意志做出决定的前件,并不构成因果决定关系.若要保障道德增强中的意志自主性,只能对意志决定的前件实行干预,而不能干涉意志的自主决定.道德增强的合法运用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道德困境源于道德前件,而非道德意志本身;二是道德增强只增强道德前件,而不干涉道德意志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