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邢光辉 《考试周刊》2010,(38):70-71
说到听、说、读、写,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一直强调贯穿听、说、读、写训练。听和读是吸收,是理解语言的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生正是通过听、读吸收营养,得到借鉴,再通过自己的说、写、实践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听、说、读、写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安忠昕 《青海教育》2001,(10):20-21
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听读”和“说写”更是不可分割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语文课本》试教本《编辑意图< 草案> 》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这种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1986年12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语言的运用,也是"吸收"效果的检验。只有"吸收"好了,运用才能得心应手。万丈高楼平地起,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教学搞好了,就不愁学生不愿说、不会说、说不好了;诵读教学搞好了,就不愁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教学不管怎么改,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最终都必然的要归结到"听、说、读、写"4项最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语文教育教学的成效也只有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水平与能力, "听、说、读、写"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个总的概念,它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统称语文能力训练。“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应强调读。关于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关于加强阅读,古人有过很多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可见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我们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牵连着读、听、说的能力。学生写的怎么样,也就客观地反映了他读、听、说的能力怎样。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水平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和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而说和写则是输出信息。若是没有足够的吸收信息,是不能谈得上输出的,即听读是基础,是前提。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相似文献   

9.
<正>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语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作为母语决定了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教师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让课堂散发"语文味"?一、在"读"中体现"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说白了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听、说、读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很广泛,唯有在"写"上,大多语文教师把训练范围仅缩略在了作文课上。透视现今的语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每学期读了数十篇课文后,学生仍然不会表达,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不能用笔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不知"写什么""怎么写",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着力最多的"练"是读和写,听和说一直是被遗忘的角落。现代社会,资讯丰富、节奏快捷、交际直接,人与人之间主要的交际模式由传统的"读、写"向"听、说"转型,故而,对"听、说"这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听、说、读、写、辩、评等多项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过程。由传统的重读、写向重听、说转型将扭转语文阅读教学的面貌。故而,把听、说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训练方式,或者说强化听、说这两种语文训练,在当前语文  相似文献   

12.
一、要注重围绕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感知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历来的语文教师也都在怎样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下苦工夫,一些知名的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上均有自己的成熟经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突出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普遍规律。勿容置疑,高职语文课作为基础工具课,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一科学规律,才能达到使学生能够听、说、读、写的目的。然则,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光是遵循这一科学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  相似文献   

13.
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听读是学习和吸收,而说写是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听读与说写之间是吸收与创造的关系,也是吸收和奉献的关系。听读是吸收人从呱呱坠地时起就开始“听”。人之初听母亲的说话、眠歌和逗乐是吸收语言信息;长大后听别人聊天是在吸收语言信息;而今听广播,听说书,听戏文,欣赏歌曲,无一不是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语言信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和同学的答题或复述,更是在吸收语言信息。高尔基说得很风趣,他说:“从十六岁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旁听者,一直活到现在的。”可见“听”是…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深入一步看,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输出;从能力上来说,听、读是理解,说、写则属于表达。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上不可能只有吸收,没有输出;只需理解,不需表达。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能力,于是吸收与输出、理解与表达都有它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而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制约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影响语文能力的整理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牵连着读、说、听的能力怎样,也就是客观地反应了他的听、读、说的能  相似文献   

16.
对中小学生进行母语听力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读、说、写同等重要.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听"的训练,不是简单的"听觉"训练,而是指让学生通过听觉分析器接受口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加以吸收、理解的全过程的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听、说、读、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及时有效地吸收、处理、运用信息的必备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曾经为此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称为‘语文’)叶老精辟地阐明了运用口头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在语文或英语教学中常见,在数学教学中很少提到,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它的作用不可小视.这是因为人类直接获取外在信息的手段就是"听"和"读",人类传达信息的手段有两种,即:"说"和"写".  相似文献   

19.
<正>"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听、说、写的训练要以"读"为本,讲授、提问、讨论、作业等诸多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值得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种既要实现德育教育又要培养读写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读、写、听、说能力都以思维能力为基础,并且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不可分割。每一种能力都能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以及语文能力的整体效应。"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客观反映了一个人的听、读、说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的最重要的形式。作文教学进行的是最严格、最规范的语言训练,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检测。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