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之后,议论杂沓,评说不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独特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视角上的冲击力和听觉上的感染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院中文系教授白盾先生应省社科院与黄山书社之邀,编校新版红楼梦告竣。新版红楼梦有两大特色:一是以程甲本为底本,兼收其他版本优良部分(流行本均以脂本为底本)。二是破天荒地加上另一续作者程伟元的名字。后四十回续书由程伟元主持,高鹗是“分任之”的参与者。此项续书乃程、高二人所创造,历来只书高鹗名,不书程伟元名,实是红楼梦史上的一大失误,新版郑重恢复历史真相,亦当大惬人心。现征得白盾先生的同意,将新版序言,先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苗苏莉 《文教资料》2009,(26):69-70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正在拍摄过程中.编剧黄亚洲先生表示,此次新编他以120回全本<红楼梦>为蓝本,以15集左右的篇幅来反映高鹗的后40回,网友们对此争议颇多."87版"<红楼梦>电视剧使用"探佚学"的成果作为底本,遭到了很多批评:"探佚学"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使用120回本作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底本具有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红楼梦》的改编与传播为研究对象,将《红楼梦》改编作品的脉络理清,并找出《红楼梦》传播的主要方式。《红楼梦》的改编既体现了传统的、民族的审美特性,也渗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与《红楼梦》原著相比,改编作品更具有时代气息,但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商业利益,因此,对《红楼梦》的传播与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5.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引发了观众和舆论界口诛笔伐的高潮,这个案例说明,经典在商业化时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经典的价值在于其独有的特质,如果这种特质在商业利润的驱使下变成迎合低俗趣味的资本,那么经典的价值将不复存在。通过对奥尔特加和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即艺术经典需要一定的策略来维持自己的存在,在商业化时代,经典首先需要被设定在一定的接受范围内,需要用经典的艺术性来唤醒大众日趋干涸的审美感官,其次,需要在商业利益和经典的艺术性之间划出一个泾渭分明的界限,这样,商业利益才不会箍制经典的艺术性,也不会以牺牲经典的艺术性来换取商业利润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在影视剧艺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一部著名的小说作品大多会被改编成影视剧,甚至一再翻拍。《红楼梦》也不例外。1987年版(下称"87版")和2010年版(下称"10版")红剧各有优缺点,这是因为两剧受着不同时代风气以及创作者间迥异的创作心理的影响,影视剧拍摄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也给文学作品的改编带来巨大变化。研究《红楼梦》的翻拍,可以从中得出文学经典在转向影视剧创作时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下半年,电视巨制新《水浒传》热播银屏,引起广泛关注,且好评如潮。本文结合《水浒传》原典的文化:叹向和艺术精神,从底本、消解暴力、女性形象、先验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看法,目的是对古典名著翻拍作必要的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它所关涉的是不同艺术门类艺术审美的差异。"虚境审美"和"实境审美"作为理解不同艺术的美学方法,对于认识文学经典改编中的得失不无启迪。论文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改编的虚境审美与实境审美转换、改编中"境"审美的不同层次以及改编中"境"审美的哲学蕴含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意境审美对于电视剧改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早在清代,就出现了将《红楼梦》改编成戏曲的文学现象。清代红楼戏在结构安排、内容表达和语言风格上存在着诸多共同点,本文将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探讨清代红楼戏改编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据(新闻晨报)报道,在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发布会现场,北京电影电视局给剧组颁发了“优秀电视剧”证书。评价是“忠实原著,改编成功”。电视剧未播先发奖,记者们还是头一次碰见。而这部改编自经典的电视剧,也引起一些争议。新版《家》以觉新、瑞珏、梅表姐之间的三角恋作为故事主线,中心人物觉惹想要冲破旧势力束缚的内容被淡化。这样处理名著。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的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文学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者十分娴熟地掌握视点技巧。注意选择最佳的视点来描绘场景。书中在处理视点与场景之间主客观辩证关系时,成功地运用了定点定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移步换景等多种多样艺术技巧。从而使场景描写纷繁多姿、生动形象,更好地为刻划人物、表现题旨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通过对《红楼梦》甲戌本凡例及成书过程的研究后认为:甲戌本凡例当作于他本第一回之后,当时小说名为《红楼梦》,凡例作者当是吴玉峰;且甲戌本并不是最早的脂本。张氏红学研究细读详考,识小辨微,注重在考据中加入个人体悟,可谓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读解,在理论上混淆了原型和文学形象的关系、混淆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界限,实践上则学术依据严重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文化背景,关系到正确的学术、文化方向,不可等闲视之。回归文本,才是红学研究的正确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读解,在理论上混淆了原型和文学形象的关系、混淆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界限,实践上则学术依据严重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文化背景,关系到正确的学术、文化方向,不可等闲视之。回归文本,才是红学研究的正确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民族作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对《红楼梦》更为喜爱和推崇。老舍的红学观主要体现在老舍对《红楼梦》的接受与认识中,老舍积极倡导阅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古典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而且又折射出中华文化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把《红楼梦》的称谓语与《尔雅·释亲》、唐代以及普通话中的称谓语作一历时比较,总结出《红楼梦》中称谓语的四大特点,同时也探寻了称谓语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