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纵观笔者从教以来的三次教材改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呈现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老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准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把语文教学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呢?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开始把课堂回归原生态,崇尚一种更加有效、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在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但也不是只有学生为所欲为,而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谈话是情感的交融、知识的碰撞、能力的提升。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课程就其内容而言,包罗万象,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就其人文作用而言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本着此特点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而迁移训练则不失为语文教学中达成此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迁移训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中若能有目的地进行迁移训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长期下来使学生的头脑中自觉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及联想转化的意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无…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师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主,重知识、轻情感的应试教育。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对教师角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的指引下,告别传统角色,走向新角色,真正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8.
于杰 《吉林教育》2006,(12):48-48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及其所具备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由于过度地强调人文教育,从单纯的机械化、模式化训练一步跨出语言的疆域,脱离了语言这个载体,导致了语文味的严重缺失,甚至使整个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程少堂先生首倡的语文味理念很有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我县初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已有五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本人切实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其所能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整个课堂的文学色彩很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应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但是,我们在体验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本人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使中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  相似文献   

14.
钟卓乾 《师道》2005,(7):25-25
新课改后,语教学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工具性与人性的兼顾,可能会让一些字高手、应试先锋头痛,也可能会让一些考场教师爷不屑:工具为先,人为次;工具是硬件,人算什么?工具易考察,人是应景;考分说了算,其它都没甩。于是乎,课改课改,你改我不改,口头上叫得响,行动上还老样。还美其名日,两手都要抓,先抓硬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育一个新的定位,也给如何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语文教育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之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广阔视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在我们进行课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绝对化”的倾向,奏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现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来与老师们商讨。  相似文献   

17.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以来为什么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怎么纠正这一偏向?不同看法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问题的出现,跟对《语文课程标准》“体验”的定位的认识失误有重大关联,教学中的滥情、矫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体验的泛化。  相似文献   

19.
高良 《现代语文》2007,(12):31-32
一、引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根植于东方古代文明中的启发式教学,历经沧桑,超越时空,至今依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权威的定论,毋庸置疑。但我总是惴惴的,我实在不能准确把握“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就我的浅见,人文(或人文性)的内涵当因时、因地、因民族而有所差异。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见于《周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