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发强 《新闻窗》2012,(2):35-36
做了近17年的新闻工作,当了近7年的记者,做了近10年的编辑,写了不少人物报道,也编了不少人物新闻。但专门抽时间仔细琢磨人物报道和人物栏目,还是第一次。之所以做这件事情,一是因为贵州日报采编系统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编人员轮流"坐庄",定期都要拿出点"东西"出来与大家分享;二是因为报社领导近来十分重视人物报道,多次要求各采编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都市类媒体问世近20年来,受众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媒体的信息需求,都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否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时政报道,成为都市类报纸能否在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要做好都市类报纸的时政报道就需要打好"人性"与"民生"这两张牌。  相似文献   

3.
张芊  孙妍峰 《新闻世界》2012,(10):154-156
第三人效应理论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多应用于对负面新闻、选举新闻、灾难新闻等的传播研究中。本文以“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为例,试从第三人效应理论分析"8·26包安特大车祸"报道的受众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威 《新闻前哨》2011,(7):50-51
2010年4月16日,由湖北日报摄影部记者独立承担的摄影深度报道专版焦点《我是一只小江蚁》,以流媒体的形式在湖北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首尝报纸新闻摄影和电视节目的融合之路。截止目前,"视界·焦点"已播出50余期,成为都市频道每周一期固定播出的专栏,在全国开创了省级党报新闻摄影与电视合作,互利开发"用影像做深度报道"的先河。"视界·焦点"利用纸质媒体深度报道选材重大、视角宏观、分析深入、  相似文献   

5.
耕耘·收获     
《新闻窗》2010,(6):12-12
作为贵州最有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金黔在线先后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颁发的"最佳品牌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会"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大品牌奖"、"全国奥运报道博览会最佳网站奖"、网络媒体西部联盟新闻奖、贵州省新闻奖等各类奖项数十项。  相似文献   

6.
徐行 《传媒》2017,(8):29-30
"走转改"活动开展七年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年多以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包括行业媒体都推出了很多各具特点的一线采访、采风活动。在"接地气"的采风中,报道者扑下了身子,被报道者撸起了袖子,而广大受众也在大量深入、鲜活的"直播"中直接体验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中国军工报》增期改版。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推出了"深度报道"专版。两年过去了,经过报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完成了150多个深度报道专版的策划和采编任务,其中多篇稿件受到总装首长和部队官兵的好评,20多篇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  相似文献   

8.
2010年3月,腾讯·大楚网携手武汉新阳光地产推出"一元秒房"活动,1个月内7.2万网友报名参与"秒房","秒房"专题当月累积访问量超过百万,以湖北1300万QQ用户来计算,平均100人中有9人访问过该专题。活动亦引发国内媒体聚焦报道,数十家本地和外地网站转载新闻。借着"一元秒房"活动引发的社会效应,在营销策划各个环节的配合下,巢上城当月销售金额突破4000万,取得了超越同期片区平均水平的不俗业绩,  相似文献   

9.
王小梅 《新闻窗》2011,(5):18-19
1999年分配到贵州日报工作至今,我先后在贵州日报文艺部、经济信息时报、记者部安顺站、科教部等部门工作,做过很多报道,写过近200多万字的文稿。并先后在贵州日报"视点"、"深度"、"文化周刊"、"小梅访谈"等栏目发表深度文化报道上百个专版,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两会"期间,国内多家报业启动"全媒体"报道阵容,充分融合各种报道形式和传播介质,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报道形式,通过报纸、网络、手机、微博等各种传播载体,全方位传递两会声音、解读两会精神、反馈民情民意,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党报社会新闻做出个性、做出特色,结合可读性传播正能量,这是党报采编人员一直探索的课题。为了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彰显时代精神,从2010年1月5日起,绍兴日报推出了"风尚绍兴"专栏(2013年改为"风尚绍兴·最美人物"),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宣传上作了积极的探索。四年多来,共报道了300多个"最美人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鹏杰 《新闻世界》2013,(11):203-204
目前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研究非常多,但根据典型人物所蕴含的不同标准和价值取向所进行的历史分期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典型人物报道历史,将之分为"建国初的探索期"、"‘文革’十年的曲折期"、"改革开放初的繁荣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的多元期"、"网络时代的自发期"等五个时期,并结合案例逐一阐释不同时期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3.
《档案》2011,(4):32-33
第三部分南梁星火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甘肃共产党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先后在甘肃发动了"两当起义"、"泾川凤翔路口起义"、"靖远起义"、"天水起义"、"蒿店起义"、"碧口起义"等十多起武装起义,创建了西北红军。  相似文献   

14.
就如何打破成就性经济报道"陈旧、空洞、冗长"的模式,本文提出了非常实用的三招:让事实说话,给成就性经济报道一个"第一时间"落点;强化评论引领,给读者一个正确认识成就的视角;小篇幅多视点,打造成就性经济报道"群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金俊 《新闻实践》2010,(5):54-54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碰上唱"四季歌"的时候。春运报道,就是各家媒体每年必要面对的"四季歌"竞赛。继2008年率先推出春运报道创新栏目"回家日记"后,温州商报在2010年的春运报道中继续"出新",连续19篇的"春运三人行"系列报道可谓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的报道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平 《新闻传播》2010,(4):64-65
从2003年的SARS到2009年的H1N1,媒体在疫情报道中走了一条从"失语"到"报道扩大化"的"之"字形路,并为世人所诟病。究其原因,是媒体没有舞好诚实这把"双刃剑",导致了诚实报道与传播责任之间的冲突。本文阐述了疫情报道中诚实原则与传播责任之间的冲突缘起及其规避路径,以期为此后的疫情报道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莉 《新闻采编》2010,(3):47-48,26
上世纪40年代,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拉开了序幕。至今,典型人物报道已经过了6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报道风格和思路。这类型的报道也成为了我国新闻宣传的示范典型。大体来看,改革开放前,典型人物报道经过了1940-1950年的"政治典型"和1960-1970年的"媒体造神运动"两个时期。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报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主流媒体,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承担了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它的名片。但应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挑战和冲击,面对受众角色的悄然变化,一贯以稳重严肃面孔示人的时政新闻报道,必须在稳固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同时,更加彰显民生情怀。时政新闻报道要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变,将传播模式由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转变为以"受众本位"为主导,从而更加关注民生,更加以人为本,以民生视角去观察、报道现实生活。这既是一种宣传艺术,更是一种引导技巧。  相似文献   

19.
曾旺 《新闻窗》2011,(6):46-47
2011年4月以来,关于"电荒"的报道频频见诸国内媒体;6月初某晚报刊发报道《"电荒"推高柴油荒预期》,将"电荒"与"柴油荒"联系起来。这让笔者想起2010年冬铺天盖地的"柴油荒"和2009年冬的"气荒"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我国发布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使得我国未来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得以明确。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为时间跨度从2011至2015年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所涉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但是却倍受关注。而在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调结构、转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