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三世为州县官”。张之洞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争议的人物。他以翰林起家,曾典试提学,做过两任学政,先后主管湖北和四川两省的教育工作,后来担任山西巡抚以及两广、湖广和两江总监,创建了一批著名的书院和洋务学堂,并大力提倡留学教育。1903年主持制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三世为州县官”(1)。二十七岁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同治六年(1867)充任浙江乡试副考官,随即任湖北学政。同治十二年(1873),典式四川,就任学政。光绪七年(1882年初)出任山西巡抚。三年后(1884年)提任为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总督,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07年。其间除了1895——1896年和1902——1903年两次临时代理两江总督以及入京厘定学制之外,张之洞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     
清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在父亲张瑛的任所———贵州兴义府的知府衙门里。张之洞天资聪颖,在父亲、塾师的严格督促下发愤读书,十三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成为少年解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后因洪秀全的太平军兵乱和其族兄张之万两度任会试同考官,需近亲循例回避,使得此后十年间,张之洞在会试途中屡遭不利。直到同治二年,张之洞才通过会试、殿试,高中第四名。后受慈禧太后赏识,提为第三名探花,入翰林院。四年后,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副主考,后奉旨任湖北学政。在三年的学政生涯中,他大…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清末洋务派杰出代表,曾任浙江、四川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及兼管学部的军机大臣。在其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任主考官、学政等与教育有直接关系的官职,后半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尤重教育,特别热心于旧教育的改革和新教育的提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其丰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翁同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出身的家庭是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并且还是一个教育世家。祖父翁咸封曾任海州学政,主管地方教育,在任时创办书院从事教育活动。父亲翁心存,年青时在家乡常熟教过私塾,担任过书院主讲。以后在江西、四川等地当学政,还做过福建、浙江等乡试的考官。他是恭亲王、惇亲王等皇室成员的老师,晚年任同治皇帝的老师。他一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母亲许氏,出嫁前曾做过家庭教师,以后又是自己子女的启蒙老师。翁同和在28岁时就被朝廷任命为陕西乡试副考官,同年又被命为陕西学政,32岁被任命为山西乡试正考官。以后,曾多次担任乡试、会试的正副考官。35岁开始担任同治皇帝的老师,以后又担负教育光绪皇帝的使命,担任帝师前后共达30年之久。他的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教育工作上。他培养出了具有革新思想的光绪皇帝,他为朝廷举荐、选拔  相似文献   

6.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是清末的大官僚、洋务派的后期首领,但他在从政四十余年中,不论早期任职学政,还是后期厉任督抚封疆大吏,直到最后任职中枢兼管学部,都非常重视兴学育才;还撰著了《劝学篇》等教育论著以及就有关变科举、兴学校、书院改制等问题写成很多奏章。因此,他不但是一位忠心为清廷效劳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重视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百年留学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州学人》2000,(12):13-17
1901年 清政府发布实行“新政”的诏书,把派遣学生留学日本作为一项新政积极推行。 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1902年 鲁迅、何香凝赴日留学。到这年底,赴日女学生已有十余名。 清政府令各省督抚:“筹给经费,(选学生)派往西洋各国,讲求专门学业,务期成就真才,以备任使。”1903年 张之洞从江南水师学堂选派学生16人赴英国、法国留学,学习军事技艺。 湖广总督端方两次从湖北各学堂选拔学生58人,派往欧美各国留学。与张之洞所派不同,这些学生所学为机械制造、路矿学等。 管学大臣张百熙于年末派出16名学生分赴欧洲各国,作为回国师…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清一名重要朝臣,张之洞的大部分事业是在湖北建立的,尤其是对湖北教育事业的发展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曾出任湖北学政、湖广总督等重要官职。实际工作加深了他对科举考试和学堂考试的一定认识,加上自身具备的"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和"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的学术、人才观,形成了他独特的考试思想。  相似文献   

10.
曹成建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撰文指出,晚清洋务派重要首领人物张之洞早年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及四川学政时,提倡实学,注重品行,对积弊甚深的四川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川省的士风,并选拔造就了一批人才。他还主持兴建了一些教育基础设施,为川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张之洞不辞辛劳,亲自为士子指导为学门径。他个人作风廉介自持,两袖清风。张之洞早年在四川所表现出来的重实学、重品行、廉洁的作风以及卓越的才能,为其日后显赫仕宦,在洋务运动及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后起人物。他积极主张改革科举、兴学育才、振兴教育,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奠基作用。一、积极改革,力废科举科举制自隋、唐兴起延至明清,早已弊病丛生,成为文教事业进步的桎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还是清流派的张之洞,对科考场中“弊窦日巧,盘结日深,士子以舞弊为常谈,廪保视渔利为本分,以致寒士短气,匪徒生心”,的局面就十分不满。1875年,他任四川学政时奏陈八条禁律  相似文献   

12.
晚清洋务派重要首领人物张之洞早年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及四川学政时,提倡实学,注重品行,对积弊甚深的四川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整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川省的士风,并选拔造就了一批人才。他还主持兴建了一些教育基础设施,为川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张之洞不辞辛劳,亲自为士子指导为学门径。他个人作风廉介自持,两袖清风。张之洞早年在四川所表现出来的重实学、重品行、廉洁的作风以及卓越的才能,为其日后显赫仕宦,在洋务运动及改革中国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在晚清教育领域地位重要,学界对其教育思想及活动的研究主要在中体西用和经世致用的教育观、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家进行比较、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及留学教育等方面。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说利于对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同治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是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对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称得上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先驱。1884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这场战争,中国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张之洞深感中国军队武器的落后。1886年,他试造浅水兵轮四艘取得成功,还在广州创办了枪弹厂,可以说这是他涉足中国近代工业的开始。1899年,张之洞调…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十六岁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1863年(同治二年),二十七岁时考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同治、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清流派,它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张之洞是李鸿藻的直隶同乡,甚得李的器重和赏识,很快便投入了清流派的怀抱。他与张佩纶、黄体芳、宝廷等人常常上疏纠弹时政,被时人誉为“翰林四谏”。张之洞“遇事敢为大言”(《清史稿·张之洞传》),朝廷重大政事,必上奏评论得失、指摘弊端。1879年(光绪五年),中俄伊犁交涉,清廷使臣崇厚与沙俄擅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  相似文献   

16.
《英语沙龙》2010,(2):48-51
李开复(Kai—fu Lee),祖籍四川,出生于台湾。11岁留学美国,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7.
阮元(1761—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乾嘉学派后期具有总结性的学者。 阮元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改翰林阮庶吉士,充《万寿盛典》篡修。第二年进散馆,任编修。二十七岁时大考,得一等第一名,超擢詹事府少詹事,入直南书房,充石渠宝笈协修日讲起居注官。又迁詹事。充文渊阁直阁事。同年底诏充石经校勘官,从事唐石经的校勘工作。他二十九岁时任山东学政。二年后调任浙江学政,同年升为内阁学士。嘉庆四年(1799年,38岁)充经筵  相似文献   

18.
清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在父亲张瑛的任所——贵州兴义府的知府衙门里。张之洞天资聪颖,在父亲、塾师的严格督促下发愤读书,十三岁便一举考取了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一名,成为少年解元,这在中国科举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刘继强 《文教资料》2009,(32):127-129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代表和洋务理论的集大成者,在清朝政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清末教育改革中一个突出的贡献是极力主张留学,留学的国家首选日本,留学的专业注重实用。同时对留学生要加强管理。他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体现着强烈的卫道精神,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军事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柱、社会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民国军事教育体系中,留学归国人员担任军事教育行政机关的长官,担任军事院校的领导,担任军事教育的导师,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民国军事教育发展过程中,留学归国人员引进世界军事科学,促进国际化;替代外籍教师,促进本土化;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系统化;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