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一直过于强硬,在我国现行刑法当中,某些犯罪仍然被视为最为严重的犯罪,配刑制度坚持了“重刑重罚”的原则,最高刑配置死刑。它有偏颇了刑罚正义价值,有悖于刑罚的分配原则,减损了刑罚功能,模糊了刑罚目的,不符合刑罚人道主义发展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死刑有存在的价值。死刑的存在符合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的功能;死刑的执行方式正日趋人道化。但保留死刑并不意味任意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相反,死刑应该被严格限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刑法中现在还存在死刑。废除死刑是国际发展趋势。讨论死刑适用与存废问题,应该从刑罚哲学的角度加以探讨,才能把握问题的方向和本质,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刑罚的哲学根据,按照通说有报应论和功利论。从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论来看,死刑只能用于罪大恶极的暴力犯罪,适用死刑是出于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对于经济犯罪适用死刑贬低了生命的价值。从古典功利论发展出的刑罚个别预防论也提出了保留死刑、限制死刑的主张。为此,以刑罚的哲学根据为视角,得出经济犯罪处死刑缺乏正当性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杨巍 《华章》2010,(17)
限制死刑的呼声,近年来在我国刑法学界也由个别学者的大声疾呼变成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借着修改刑法的东风,大幅度削减我国刑法中日趋泛滥的死刑罪名,促进刑罚的文明化,已成为我国刑法学者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5.
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罚和刑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但如何设置和适用死刑的范围,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学界及实务界各持己见。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求如何设置和适用死刑,才能使其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现行刑法中有关死刑的立法是我国刑法改革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了完善死刑立法的必要性:限制、废除死刑已成为国际刑罚制度改革的一个大趋势,我国应当顺应此趋势;现行刑法中有关死刑的规定存在诸多弊端,亟待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订、完善刑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死刑在刑法体系中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因此,随着法制建设和人权制度的发展,死刑的适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死刑制度的现状及发展,遵循联合国关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刑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保护人权废除死刑是国际立法的主流,虽然我国目前还不能废除死刑,但是在死刑的立法方面可以逐步作出修改和完善,以最终达到与世界死刑制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3.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从世界范围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厦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刑法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古老的刑种之一。对于死刑存置与废除的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从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人文背景及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四方面阐述我国现阶段死刑存置的合理性,接着以刑罚的效益性、公正性和人道性作为价值取向,指出了在不废除死刑的前提下,限制死刑的适用应该是合理且现实的选择,并预言在将来条件成熟时,死刑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法制社会,刑罚只会作用于被判处刑罚的罪犯。但事实上刑罚总是难免会以另外的方式波及罪犯的家人、朋友等。刑罚中最残酷的就是死刑,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应该更加理性和谨慎的对待每一个案件,做到既合法理也合情理。  相似文献   

16.
死刑限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死刑是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从世界范围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虽然废除死刑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应做到极大限度地限制死刑。而在死刑限制的问题上,则应注重政策、立法、司法三维一体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死刑存废本身不能表明一国的刑罚人道与否,笼统的讨论死刑存废是基于刑罚人道主义的考虑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仅仅是出于刑罚人道主义的考虑的话,一个国家有权也应该根据国情选择保留或者废除死刑。当然,由于死刑的严厉性,如果规定和适用不当,更容易引起违背刑罚人道主义的情形,因此各国对于死刑的规定和适用都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在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是我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从立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控制,拟取消13个死刑罪名,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缩减死刑适用对象的范围,规定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我国的刑罚结构进行大幅调整.认为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罪名仍有较大的压缩空间,建议对心理上或生理上有严重缺陷的人不适用死刑,指出我国的刑罚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贪利型犯罪死刑问题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刑罚经济学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家配置刑罚应该追求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然则,死刑作为五刑之中的特殊刑种,在考虑国家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罪刑等价的刑罚基本原理,尤其是在贪利型犯罪中。国家应通过加大死刑成本的投入来限制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实行“社会预防为主,以刑罚处罚为辅”的方针,逐步废除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  相似文献   

20.
死刑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刑罚,同时也是各种处置罪犯所用刑罚当中最极端的一种,其执行方式是以法律为基础,结束罪犯的生命。如今,社会不断发展,大众的思想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死刑的审视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世界上的部分国家也废除了死刑。但我国结合实际情况,从自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仍然选择了保留但限制死刑的适用。本文以作者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对当前我国死刑现状及完善对策提出了探讨性的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