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冬日将近的傍晚,坐在夕阳余辉洒落的书房里,捧着热腾腾的咖啡,面对这样的标题,回忆离开报社的经历,我开始抑制不住地心痛!从头到尾,由始至终,我都以为这是一个错误;今时今日,纵使没羞没臊,我仍期盼有一天能回到那个集体,回归那盼简单与现实.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40):44-44
沭浴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抬头就能仰望到蓝天白云,诚贤贝贝的户外课程开课啦!在这样明媚的阳光下让宝宝学习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户外课程都有些什么样的益处吧!  相似文献   

3.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萧瑟,显得有些落寞,寒冷的日子里,人们更向往一些温暖。冬日里有了暖阳,让我有了份感动,慢慢地闭上眼,轻轻地打开心扉,体会这份温馨,一种欣喜,一种幸福便会油然而生。寒冷的冬天,冬日暖阳,有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让你浑身暖洋洋的,有着说不出的惬意。冬天让自己变得慵懒起来,静静地躺在阳光下,晒着温暖的太阳,深深地呼吸冬日里清新的气息,尽情地享受暖暖的阳光,明媚的感觉会一直浸透到心底,暖彻心房。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一年     
《新闻世界》2004,(12):6-8
12期杂志厚厚地垒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承接着冬日里暖暖的阳光。2004年.瞬间划过了我们的岁月。这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新闻世界》改版创新的日日夜夜。辛苦也罢。疲惫也罢,因为努力,我们有了坚持的力量;成功也好,喜悦也好。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携手共度的美好见证。悄然回首,原来那些逝去的时光与永存的字都已经刻骨铭心地留存于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正封面反馈@Paaser:太空行很重要,也希望能用对待太空的探索精神来对待民生问题。@Daisy-na:自从神九上天,老妈又多了口头禅。"你看人家刘洋,都可以上天,你考个证算什么啊?"@冷冷的小宇:不急不慢,我希望我的心态能像中国航天一样,稳扎稳打,一切会越来越好。@小二傻妞妞:什么时候能团购去太空旅游就好了!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深秋,满眼都是飘零的落叶. 当我把苦恋了3年的冰正式推到我父母的眼前时,母亲对于眼前这个农村出身的苦孩子没有半点好感.那时的冰又黑又瘦且极不善言辞,母亲冷冷的,只有一句话:"你们死了这条心吧!"  相似文献   

7.
七、写曲词 我这一生遭际,大都与文相关,因文得福,因文得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想,假若我不上学识字,或者念完小学后不再升学,一直在家务农,每日和田土庄稼打交道,那么,我会和我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勤劳而平庸的农民,任日子在种种收收、风风雨雨中悄悄流逝,我的一生或许就少了几多起起伏伏、波波折折,也就少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故事。识了字,读了书,爱上了文学,就不能不付出许多,为伊消得人憔悴;同时,文学也回报我许多,困厄中,抚慰我心神;孤寂中,滋润我灵魂;在平平顺顺的岁月里,使我活出了更多意思。付出的和得到的,算总账大体平衡。 且说就在我写了几年材料之后,县里要恢复文化馆,因为我能写两下子,也缘于我一再恳求,终于在1972年10月到文化馆落了脚。那时,各地的文化馆都叫“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惟独这个文化馆仍叫文化馆,决策者竟不避“复辟”“回潮”之嫌,可谓十分大胆。文化馆的那个“文”字,当然也包括文学。进文化馆,我名正言顺地靠近了文学。原来劳心劳力炮制那些材料,虽字斟句酌,皆无关斯文。  相似文献   

8.
“伟大”,在各种文字里都是极好的褒义词。笔者本名“邓天纵”、在国民党反动派大喊“斩草除根”时,老师为了保护学生遂把我的名字改为“伟志”。待我长大以后,曾想改回原名,以便同姐弟在排序上保持一致。最终还是未改,其中虽然有不便的因素,但与恋“伟”之心也不是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宿迁一瞥     
虽是冬日,雨后天晴,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今年1月10日下午,参加江苏省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同志,分南北两路参观宿迁的乡镇广播。汽车把我们去北路的同志首先带到离市区80多华里的侍岭乡。这个乡地处沭阳、宿迁、新沂三县交界,街上很热闹,摊点很多。悦耳动听的乐曲  相似文献   

10.
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想念玉树,和玉树所有的人、所有的牦牛、所有的石头……  相似文献   

11.
真高兴参与了"中国童话美绘书系"的编辑工作,因为每一页的阅读,都能使我疲惫的心从钢筋水泥的大厦里飞出去,溜回到童年.那时候,听的就是这些故事.彼时是那样的场景:炎炎夏日的夜晚,清凉的竹塌上,妈妈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述说:每年的七月初七,天空中很少会见到喜鹊,你知道他们去哪儿了吗……也有可能是在冬日,屋里的煤球炉只剩下一点余温,煨着红枣银耳汤,温暖和清香的气味在屋子里飘荡,而我就赖在妈妈或者奶奶的怀里,听她们讲那货郎与荷花仙子的传奇.那个年代,没有2D或3D的动画,没有iPad,图书也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长辈们的讲述不仅是这些故事传播的最重要的方式,更带着温情成为每个孩子一生最甜美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元二 《青年记者》2009,(19):45-47
一我从1960年春天进入的这个集体——《解放日报》文艺部,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集体。说它"不错",依据有三:第一,集体的"头"是好的。最重要的是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黎家健为人正派,气量宏大;办事公道,作风细致;关心部下,脾气温和。特别是他对部下能做到因材使用,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3.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造茧与呼喊     
斯妤 《出版参考》2004,(5):29-29
当一个小说实业家,站在北京冬日的街头,充满自豪地对我这个外地人宣称,北京就是欧洲的巴黎,一呼吸,空气里都是艺术的味道。深呼吸,我说,还是你们杂酱面的味道好。  相似文献   

15.
"这两年来,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出口,一个逃离自己现在的生活、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出口。就像浑身都是火苗,被烧得难受,渴望立即跳进水中那样,渴望立即走入那个出口。"无法想象章文平渴望的那个出口到底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那个出口为什么会对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只知道那是一个黑暗的通向死亡的出口。  相似文献   

16.
为《图书情报工作》工作30年,其中当它的主编12年——这一段经历是我一生中感到荣幸和自豪的大事之一。我和大家一起见证了它的茁壮成长和质的飞跃。我难忘那些与大家共克难关、分享快乐的时日,常常思念那个优秀的集体——《图书情报工作》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我对编辑工作的向往始自中学生时代。很幸运,大学毕业后竞如愿以偿地成了《延河》文学月刊的编辑。编辑部坐落的那个花园式小院,是西安事变的一处重要遗址,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的领导和同事,许多都是蜚声中外的名作家和从延安采的老同志,如柯仲平、柳青、胡采、杜鹏程、王汶石等等;我工作的那个刊物呢,曾发表过《创业史》、《红岩》以及其他许多名家的名篇……面对这样的职业  相似文献   

18.
"我能在这先吃个药吗"这是步履蹒跚85岁文化厅离休老干部张拓一进展览大厅问的第一句话,展览负责人立即迎上去扶住老人,进屋坐下,给老人倒水吃药,之后参观整个展览。听完讲解后,张拓老人激动地说,"我是1943年参加革命,当时在马栏根据地,搞宣传工作,发传单,排演节目,看到这些外国记者们拍的照片,感觉就像回到那个年代,艰苦卓绝,但精神抖擞,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多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了解那个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让他们都来感受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领导我们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19.
若星 《今传媒》2006,(5):35-36
静谧的冬日,落木萧萧,天高云淡,苍凉恢廓。在这个让人沉静的季节,我要与《拳客五哥》告别了。还是那个夏木葱荣的七月天,我刚刚接手《文化艺术报·综合版》的执行主编,正为尚未找到具有浓郁陕西特色并适合于连载的文学作品而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也算是机缘巧合,我与《拳客五哥》相识。一年多的光阴,近百期报纸,我与读者一道,跟着“五哥”走过了风霜雨雪,品尝了人生的喜怒哀愁。我们心灵交融,从风雪夜归智战双狼,到古镇晓行力擒盗贼;从山村献艺技惊四野,到武馆授徒美名传扬;“我”的锐敏聪慧、“五嫂”的慈心柔肠、“十八妹”的义薄云天、…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随父母去了云南草坝干校。我插秧收麦采桑喂蚕种甘蔗,养猪放牛浇菜起圈掰玉米,全套种植养殖的活计我几乎都干过。现在回忆起来干农活仍是快乐的事。我今天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还真是那时代萌芽的。提起那个年代,大多数过来人都认为是黑暗残酷的。我读过诸如《血色黄昏》、《干校日记》这样的作品。他们多是被迫下放接受劳动改造,且干活多少和能吃上多少饭是有对应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