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女儿的故事》梅子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点灯人梅子涵怎么自己推荐自己的书呢?可是难道自己不能推荐自己的书吗?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你读了就知道。等你读得哈哈大笑的时候,你就知道,梅子涵是有理由推荐他自己的书的!书中的女儿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到法国去读硕士了。点灯人每月推荐  相似文献   

2.
我爱书     
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看见馒头一样,爱不释手。我读了《格林童话》这本书,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真和假。我还读了《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道理。我  相似文献   

3.
题记:本想读一直向往的经典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个建议》,还特别想表达一下读至纯至美的小说《青铜葵花》的感觉,因为这本书是我们一家三口人边笑边流泪读完的。但是,最近读薛瑞萍的书,有很多感想更急于表达。  相似文献   

4.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玛克斯·奥勒留(公元121—180年)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1958年,梁实秋最先将其译成中文。他在《译序》中推崇"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重新翻译出版时则称:"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我想,这把年纪再不读,恐怕就没有太多“读它的时候”了。遂找来梁译本一读。读后方知,人到老年恰是该“读它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总想为《窗边的小豆豆》写点什么。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就有喜欢,有感动,有油然而生的敬意,也有留在心间的美好感觉。或许太多的人读了这本书后都有这样的感觉,才让《窗边的小豆豆》成为20多年来畅销全球的书吧。  相似文献   

6.
廖欣怡 《辅导员》2014,(5):52-52
这学期,我读了很多书,有《一年级的小豆豆》《不一样的卡梅拉》《小怪物就是我》等,其中我最喜欢和妈妈一起读的那套《开心的米莉茉莉》。  相似文献   

7.
我非常喜欢读晓玲叮当的书,看后有许多感想。读了“写给小读者”丛书——《比糖果甜蜜》、《梦想风暴》、《美德花园》、《快乐精灵》后,我的感受很深。《比糖果甜蜜》:你是愿意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看伙伴热情的笑脸,还是与人群格格不入,被别人的目光嫌弃,被语言嘲弄?这本书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比糖果还要甜蜜”。另外,书里也有10个讨厌鬼的故事。它也提醒我,可不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书中那些活泼可爱的故事,让你在会心微笑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梦想风暴》:成百上千背着书包的学生,有着一样美好的向往,一样…  相似文献   

8.
正1966年,我上大二,"五一六通知"公布,"文革"烽火遍燃。大批判、大串联,一阵冲杀的狂热过后,不少人厌倦了。何时是头呢?我们是学生,是专业的学习者。将来走上社会,在校学了什么?何以安身立命?还是读书吧,这是正道。读什么书呢?图书馆书多,可早就封门了。可以光明正大读的或日必读的是马列著作。此外是"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但这在同学眼中不在愿读之列。全国十亿多人可看的书实在少得可怜。20岁出头的人,精力充沛,求知欲极旺盛,找书读成了同学们心照不宣的要务。大家各显神通,找书妙法怪招迭出。先去旧书店淘书,可公开的门市部多数关门,或仅有马列看家。与店员聊天得知,可以到中国书店总店去看看,那  相似文献   

9.
贾小娜 《教育》2007,(7S):51-52
总想为《窗边的小豆豆》写点什么。第一次读完这本书,就有喜欢,有感动,有油然而生的敬意,也有留在心间的美好感觉。或许太多的人读了这本书后都有这样的感觉,才让《窗边的小豆豆》成为20多年来畅销全球的书吧。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修订本 )·语文》第二册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 ,现提出来 ,与同仁们商榷。一、预习提示、自读提示、阅读提示有何区别《说明》第 2页 :“全册中 ,教读课文 1 6课……前面有预习提示 ,后面有练习。”“自读课文 1 4课……自读课文的提示中……”按本册书目录中标示 ,第五、六单元中的《桃花源记》《口技》《诗五首》《愚公移山》《短文两篇》《诗词五首》前面没有标“*”号 ,应属教读课文。按《说明》中理解 ,这六篇课文前应为“预习提示”,而事实上这六篇文章前都是“…  相似文献   

11.
读书: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读有字的书,可以使人博学而睿智。然而,如果只读手中的小书,而不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那“阅读”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沈睫、严金秋这两位同学,就从有字的小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走了出来,深入到生活的大书中去。当他们对生活这部无字书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的时候,那部有字的书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相似文献   

12.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13.
<正>前几天有个朋友到我家里来,他在我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书,非常诧异,他说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我以为你只会读技术史、商业史、管理学经典之类的书,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我告诉他,这本书我一直摆放在案头,有空时我就拿出来翻几页。书的名字叫《悦心集》。可能很多人  相似文献   

14.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大河百川》的书,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大河百川》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我和蔡宗周老师认识不到3年,却读了不少他的书,从《都市闲话》、《五彩的花束》、《微笑的城》,到《台湾诗旅》、《飞驰南中国》、《人间温情》,每读一本他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无论诗集还是散文随笔集,都让人获益匪浅。散文集《人间温情》在带给读者亲情文化品味同时,让人不自觉地想守住“人间温情”的一角。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为人熟知,但《时间简史》的具体内容,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确,《时间简史》一书虽风靡世界,但因其理论抽象,真正能够读完并读懂这本书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人们又说:《时间简史》既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又是“最没人读”的书。  相似文献   

17.
杨慎的生卒年问题,明代研究杨慎的人就曾经提出过。后生于杨慎四十年的李贽,对杨慎的人品道德文章,非常钦敬,他读《杨升庵集》,写了大量札记。在《与方訒庵书》中说:“夏来读《杨升庵集》,有《读升庵集》五百叶。升庵先生固是才学卓越,人品俊伟……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则为李滴仙、苏坡仙、杨戌仙,为唐宋并我朝特出,可怪也哉!”《续焚书·书汇》《与方訒庵书》的写作年代,据日本中国文学研究家和翻译家钤木虎雄(18  相似文献   

18.
很感谢老师让我们读了《小王子》这本书,但又因此有点“恨”老师——这本书让我哭了一阵又一阵,用了好多纸,这的确是一本让人感到伤感的书。外国人对狐狸有  相似文献   

19.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20.
<正>陈寅恪先生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