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读题读题是解题的基础,表面上看是一个了解题目内容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对语言进行整理、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对关键句要反复读。例如在比“多”“少”的问题中,许多学生对问题的实质含糊不清,只知“多”则加,“少”则减,往往发生错误。如果对题中的关键句能反复阅  相似文献   

2.
极值与数论和组合结合,产生了以整除、完全平方数、集合、数列等为背景的离散最值题.它是竞赛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其题目丰富多彩及解法灵活多变而倍受数学爱好的青睐.本结合实例,给出常见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审题时的“厚““薄”观
  读一篇文章,一般都会先读文章的题目,有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稻秧脱险记》……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它读“薄”。这里的读“薄”,一般指的是能找到“题眼”。“题眼”是文章中心所在,不会找“题眼”,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抓住“题眼”,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围绕“题眼”,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文本,不断去反问,去思考,去探究,这其实已经把课题转为读“厚”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题眼”应该是‘发愤’,围绕“发愤”,学生自然会追问:“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如何‘发愤’”的?“结果有没有写成《史记》?”这样,既引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4.
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是数论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竞赛中.在解决与完全平方数有关的问题时,需要用到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整数的有关知识,比如:  相似文献   

5.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有时同学们拿着题目来问我 ,我只要把题目读一遍 ,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们怎么解答 ,他们就笑着说“会了”。原来 ,我读题时 ,注意把关键字词读得很重 ,又拖得很长 ,突出了题目的中心。可见 ,读题对指导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不读题就做题的学生是很少的 ,但同样读题 ,有的学生只是走马看花 ,根本没有理解题意 ,有的学生只读开头 ,不等读完 ,凭自己的想象便胡乱做起题来 ,结果这些学生往往都做错了 ,因此 ,审题中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读题。我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做到三读 :一读 ,知其梗概。这是了解性…  相似文献   

6.
完全平方数     
长久以来,在数学竞争中数论的内容往往是分值相对较高的一部分内容,由于数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大多数学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消化所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题目内容读错一些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往往把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句错读或漏读,导致解题错误。例如,“8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128亩,现有土地240亩,要6小时耕完,需要增加这样的拖拉机多少台?”读题时漏掉“增加”二字,结果算式错列成240÷(128÷4÷8×6)=10(台)。又如,“大小两圆半径之比为3:2,大圆和小圆周长之比为(\ ):(\ );小圆和大圆面积之比为(\ ):(\ )”。由于习惯性意识,将后半题  相似文献   

8.
有的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时常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或计算出错,究其原因,往往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关。因此,通过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求快心切,往往见题就做,顾前不顾后。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读题,并按下面步骤审题:1.洞察题目结构,弄清式题里有哪些运算?有没有括号?2.找出解题途径,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没有算到的部分怎么办?4.能否运用简便算法?如,计算120-(81+38…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有的题目往往由于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点多或已知条件被隐含等原因,造成学生读不懂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易受表面假象的迷惑,仍得不到正确结果,此题常常被称之为难题,而在这些题目当中往往又潜伏着一些关键的词语,如:“缓慢”、“即将”、“至少”、“恰能”、“最大”等等,若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分析其所提供的信息,顺滕摸瓜,就能迎刃而解.这些词语就被称之为“题眼”.下面就几个常见例子,说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寻找突破口.一、“题眼”对解题思路的突破学生常常会…  相似文献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有意义。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审题,而读题则是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目的要求,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题的教学。在解答文字题时,读题必须准确,不能添字或漏字,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例如“用1.6与0.4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去除0.5,商是多少?”在读题时,“除”不能读成“除以”,题中的“和”、“差”应该读重音。应用题的读题有“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了解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各省市的化学中考试题中,图表类试题已成为一类热门题型,被广泛采用.图表类试题的特点是以图像、表格等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由于内容包含的信息量大,综合性往往较强,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解答起来难度较大.解决此类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认真审题,全面了解题干所给信息.再从问题出发,结合题目中的图像或表格中的内容从中提取出对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讲适合高中) 代数、几何、数论、组合是奥林匹克数学的主要内容.数学竞赛中常常遇到把组合知识和数论知识交汇在一起的题目,使得竞赛题目更有活力.我们姑且把这类题目称为“组合数论”问题.组合数论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组合数学的原理解决数论问题,另一类是用数论知识解决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数论中,如果正整数n等于另一个整数的平方,则称n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在数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完全平方数有许多重要性质。本文介绍完全平方数的一种判定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其它问题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的这种判定方法,归结为如下的定理: 定理一个正整数n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有奇数个因数(包括1和n本身)。  相似文献   

14.
陶继峰 《广西教育》2007,(5A):42-42
反思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一是题目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生活味”、“应用性”,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理解困难、缺乏兴趣;二是题目的呈现方式单一,多是“两到三个条件加一个问题”的文字应用题,导致学生思维受压抑,思路不开阔;三是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单调,多是“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一例一练,导致学生习惯套用解题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读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非常有必要。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认真观察题目中的符号,理清题目含义和逻辑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完全平方数分析是竞赛数论中的常见问题,文[1]归纳了一些判断完全平方数的方法.而在近年的赛题中,还出现了以(递推)数列为载体的完全平方数分析问题,这类问题中,不仅涉及到完全平方数的性质研究,还需要借助递推数列的处理技巧,如构造、配凑、变阶等,形成别具一格的题型.本文针对这类问题,在解题方法上进行探究和归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笔者观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于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而忽视读题的作用,既使读,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基本是一种“走过场式”的读。古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笔者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读”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效的“读”既是对应用题初步感知的读,又是引导学生全面领悟题中数量关系的读。以下就结合教学实际,粗浅地谈几点做法:一、读+读初读题目,第一次照读原题,要求读通。第二次读题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舍去具体的地名…  相似文献   

18.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习课文时,我们一般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分析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从题目中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许多老师在新课揭题时,都喜欢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个环节应该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兴奋点”,因为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自主探究、不断创造的过程。但有些质疑课题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和研究。如一位老师教学《哪吒闹海》(苏教版第五册)一…  相似文献   

19.
自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首要步骤。那么,自读课文应该抓住哪些环节进行思考呢? 一、要留意文章的“眼睛”——课文的题目一般文章题目都具有“四限”作用,即限体裁,限材料,限主旨,限方法。因此,通过对题目的审阅,就可据题辨体,据题定材,据题明旨,据题知法。题目给人以第一印象,故析文一定要析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不会读题或者读题能力太低,往往导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反而做错。教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读题;应有意识地渗透方法 ,理解运用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从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读题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