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模式”的一个启示──对苏州、无锡、常州的调查与思考张勤德“苏南模式”在发展中表现了什么新特征?这一模式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对苏南的调查与思考越深入,越觉得弄清这些问题有意义。一、斯的特征费孝通同志80年代初提出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关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及其他学科领域,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时至今日,究竟什么是跨学科?什么是交叉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意义究竟何在?许多人往往是一知半解,或人云亦云,对此并无深刻认识和理解。而正是由于人们对这些相关的概念或问题不甚了了,因此,导致交叉学科越喊越凶,实际操作却寸步难行;跨学科的人越来越多,但多数仅仅是“跨跨而已”,“潇洒跨一回”或“潇洒来回跨”者居多,真正研究出名堂者寥寥。因此,对跨学科和交叉学科进行深刻的省思,  相似文献   

3.
“究竟什么原因引发了2008年金融风暴?”“这场风暴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说越在关键时刻,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些在大学生看来都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而今却在吉大附中的历史课上,激发着一群中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怎样设计自己才算成功的设计?请听哲学家康德的理解,他认为,人的追求说到底就是四个问题,即:“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果然是大哲学家,三言两语,就点明了人生的真谛。事实也正是如此,你究竟是什么“人”,你与“别人”的区别究竟在哪?你的优势与长处究竟在哪?说穿了,不正是体现在这四个方面吗?而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者,说到底,不也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地回答了这四个问题吗?那么您呢?您思考过这四个问题吗?如果您根本就没想过,那么,您肯定算不上聪明的人。如果您想过而没能想清楚,那么,您肯定算不…  相似文献   

5.
考试究竟是为了什么?检查该学的内容是否都已学到位,抑或是分出个高低强弱,“杀”进自己想进的“初中”“高中”“大学”?考试的后期价值究竟在哪?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李白这首《越中览古》,在今天已被许多出版社选人中学语文教材。但该诗中“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里的“战士”,我查阅好几个版本的李白诗集,均为“义士”,而非“战士”,这是为何?究竟是“义士”还是“战士”?既为教材而使用,传授于子弟,就自然是严肃谨慎的事,不可不察。笔者认为当为“义士”而非“战士”。详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问题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高中语文“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课型概念。苏教版教材更是在每一个专题前明确标示本专题所要采用的课型。然而,究竟什么是文本研习课、什么是问题探讨课、什么是活动体验课以及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究竟“文本研习”是谁在研习?“问题探讨”要不要“以文为本”?“活动体验”可不可以脱离文本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还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这“越明年”究竟是哪一年?至今注家颇多,但无外乎有两种:一说是“过了一年”;二说是“到了第二年”。二者说法虽异,实质一样——“越明年”就是第二年。对此,我感到有与之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发展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哲学向度”究竟体现在何处?发展哲学作为“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或基本问题究竟应该是什么?对国内学者就以上等问题的不同回答加以检视和评价,是深化发展哲学研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中学历史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令他们困惑的是:“中学历史课怎么越来越难教了?”“为什么课越讲越不会讲、越讲越讲不明白了?”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何在呢?问题主要出在教师本身,是教师的文化素养不能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急需“充电”,...  相似文献   

13.
桂皎 《云南教育》2000,(11):7-8
孩子的书包越背越重 ,一直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沉重的心事。3月1日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公开发表 ,再次把人们的眼光聚焦“减负”。学生的负担问题为什么会如此触动社会各界 ,引起超常的关注?现在学生的负担真的很重吗?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久治不下?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分析。一、过重负担的表现形式学生究竟有没有负担?针对这个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8年进行过一次“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因为“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学生中 ,小学仅生占8 49 % ,…  相似文献   

14.
反恐专家戈丹说过:“恐怖活动是聪明人的游戏。”因此“反恐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心与人脑的较量”。目前,一批美国数学家就在罗格斯大学商讨怎样将纯数学的序列理论运用于反恐战争。这些满脑子数字排列组合的数学家能对反恐战争有帮助吗?答案是肯定的。正是由于反恐战争也存在于网络空间以及人们的头脑中,因此数学理论在这些抽象领域中正好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必须弄清楚,究竟是实施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还是没有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究竟是要靠“向后转”来回避,还是要靠“向前进”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相信,我们的校长一定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在安全面前,我们为什么这样累? “教育”究竟是“安全”的敌人还是朋友?“安全”究竟是教育的“守护神”还是“绊脚石”? 其实这个道理,无需我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的校长不是不清楚这两者的关系,而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校长为安全工作所累,这是什么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宋江身上的“仁义”究竟是什么货色?这种“仁义”到底是水浒英雄的一面“精神旗帜”,还是一具精神枷锁?这种“江湖义气”值不值得肯定?应不应该歌颂?搞清楚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韦志成 《湖北教育》2003,(17):14-16
《湖北教育》从今年第1期开始,以“语文究竟应该干什么?”为题展开讨论,参与者踊跃,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真理越辩越明。对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究竟应该干什么?”这本来应该是十分明确的问题,可没想到在学习和践行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些人的认识却模糊起来,却认为“很难说清楚”。主要有三个问题,我试想说清楚:  相似文献   

19.
蓝一 《八小时以外》2014,(10):88-89
有时候,跟女人说话就像蒙着眼睛过雷区。女人往往不管问题本身是什么,而是不管什么问题,都会去追寻那丝丝缕缕的弦外之音,会琢磨:“他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暗示什么?”诸如此类的,越想越多,越想越麻烦。  相似文献   

20.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说他之所以写作《帝国》一书,主要是想回答两个问题:其一,“这个远眺欧洲大陆西北沿岸的多雨的群岛国家何以在全球称霸?”其二,“这个帝国的存在究竟是人类的一大幸事,还是不幸?”同时,又一再声明,他写作些书无意于为大英帝国立传和为那些不光彩的事情翻案。史学家不想客观地写史,究竟意欲何为呢?弗格森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