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贫困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路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98-10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他们的亚健康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课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以期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以往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涉及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人格特质、自卑心理、应对方式、应激生活事件、适应性和自我和谐等多个方面.后续研究应在扩大研究内容、从积极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的视野探讨、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就业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关键时刻.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依次从贫困大学生自身转换度、准备度、适应度;贫困生的家庭关注度及其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纯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干预的对策措施,以帮助贫困生大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共同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心理贫困问题日渐显现,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大学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美术专业自扩招以来,贫困大学生人数呈增长趋势,给解决心理贫困工作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生在高校中处于经济弱势地位,他们面临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心理贫困现象。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西部某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测量,测量结果反映贫困生在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与大学生常模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民族、年级、学科的贫困生在部分症状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为此,高校应从建立贫困生动态心理档案、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等方面入手,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笔者进行了一次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本调查选取了国内几所典型民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抽样的方式,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总有效率为85.5%.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叛逆和轻度的社交障碍.压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因此,为有效减轻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除了对学生本人进行教育和辅导外,更要动员学校、家长、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综合系统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弱势群体,与本科院校相比,面临着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就业更为严峻的现实。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剖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以期更好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8.
罗晶 《文教资料》2014,(29):188-189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十分值得关注。本文立足这一现状,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所谓心理贫困,是指家庭贫困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经济压力所引发的一系列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负性变化。关注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注意引导使得他们获得合理精神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两手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学校担心、家长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本文对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保定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状况、压力来源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调查的结果从自身、学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够理性,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家庭做好示范和引导作用,学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现教育,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该研究主要从黔南州三所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调查出发,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同时该研究认为:如果单纯从经济上考量,是决不能彻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相应的是,必须从学校、辅导员和同学三方协调入手,方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年级、专业和是否担任班干部都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其家庭地域、家庭经济、个人消费、学习、人际交往、思想行为活动、心理自评、就业期望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贫困慢慢从贫困生心理淡化,不再是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和择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建议要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防治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发展,完善心理救助体系;要明确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通过对渝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行动方案:明确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任务;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建议,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助困和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及事实依据,提高应对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校学生的学费由公费转为自费,给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资料显示,高校贫困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7%-10%。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及各高校采取贴息贷款等措施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一些团体也从各种渠道伸出援助之手,但这只能改变部分贫困生的生存现状,或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困程度。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他们都乐观外向、富有才华、坦白直率、沉着自信、独立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禾刀 《成才之路》2009,(34):I0016-I0016
团南京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贫困生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和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  相似文献   

20.
自国家实行高校高收费标准以来,高校贫困生在高校中的比例日趋增长。尽管学校及社会各界采取了各种措施,为贫困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然而贫困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