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晓红教授的新著《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佛教东渐的广阔历史文化背景之上,探讨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产生、形成过程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宗教文化、历史文献与小说文本作了融会贯通,多有创辟之见,是一部小说史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和尚恋爱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是一个禁区.汪曾祺的《受戒》却将宗教与爱情,佛性与人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受戒》消解了佛教作为信仰的严肃性,漠视佛教的清规戒律,张扬人性,倡扬人们充分地享受生活,回到“人间佛教”中,构建了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美好世界。这是《受戒》中体现的佛教文化意识,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为主流,儒道佛教精神共同构成的艺术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张磊 《考试周刊》2011,(26):43-44
现阶段佛教旅游研究侧重于其客源研究、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生态功能等方面,而对于宗教文化旅游概念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结合佛教文化旅游的概述,探讨了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宗教学理论、文化线路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蒙古族悠久的宗教历史上,萨满信仰和佛教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蒙古族宗教文化便是指以萨满信仰文化和具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蒙古文化影响了蒙古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事物的展现,其中也包括文化方面的传播。中国朝鲜族"僧舞"便是佛教文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朝鲜族"僧舞"是从朝鲜半岛传入,而朝鲜半岛的"僧舞"便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因舞蹈与佛教文化的理念、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传播密不可分,文章通过阐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理念区别进而阐述"僧舞"是吸收了大乘佛教里飞升极乐世界的思想。从而体现出"僧舞"的艺术生机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所产生的民族性特性。  相似文献   

6.
佛教素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长汀具有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文章在开发长汀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汀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促进长汀佛教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宗教旅游业"的全国盛行,佛教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发展开来。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河南省佛教旅游文化资源,分析了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优势,继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促使河南旅游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维摩经变》是佛教故事中的独特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的认识有很大的互通性,本文通过对《维摩经变》分析,可以找到在佛教传入中国数百年之后,佛教教义与佛教绘画已经逐渐转化为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老舍研究领域里,老舍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作为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佛教文化与老舍的关系却有待深化。探讨这一论题无疑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和评价老舍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本文拟就老舍与佛教的因缘以及佛教文化对老舍的影响诸方面作一粗浅的梳理和论述。 一、老舍与佛教的因缘  相似文献   

10.
20年前,赵朴初先生与季羡林先生连袂发起编辑出版《佛教画藏》,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巨大美术出版工程。赵朴初先生为《佛教画藏》写了总序言。这是一篇义理深邃、内容丰富的重要文章,它深入浅出地论述佛教义理与佛教艺术的辩证关系,提出许多精到的见解,是佛教文化研究的纲领性、指南性文献。文章对《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试作解读,同时结合佛教研究、特别是新疆佛教艺术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作辨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1.
论及中国佛教戏曲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不涉及到印度佛教与梵剧的影响。毋庸置疑,印度本土是佛教戏剧的策源地,而我国西域与敦煌则是佛教文化的中继站与积淀处。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宗教文化的更迭,于印度本土与我国西域(系指新疆),原形态的佛教已不复存在,仅存的佛教文化集散地大致为太虚先生所言三处,即“现在能代表佛教唯有三处而已。三处之中,二处皆在中国,即本部与西藏,另一处即锡兰。”①三处之“本部”亦包括集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之大成的敦煌佛教石窟群。印度华裔学者谭中先生认为中国敦煌石窟群是“大乘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佛教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中的一种,是指以佛教文化资源为载体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教雕塑、佛教医学、佛教饮食等。但必须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发挥它的优势,实现促进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佛国记》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5年2月,长春出版社出版了作为“佛教文化通俗读物丛书”之一的《佛国记注译》(郭鹏等注译)。正如本书序言所谓:“注释、翻译这部伟大作品,其难度是不可想象的,资料缺乏,佛教典籍晦涩难懂,不少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诞生以前,各门科学并没有独立的文化地位,而是附庸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机体上,佛教文化就是一个包合有一定教学与逻辑学知识的庞杂的宗教体系。借助于佛教传播,中国与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教学等科学交流曾盛极一时,但受制于佛教自身的宗教本性,数学等科学只能得到十分有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虽然与中国一样,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但佛教在日本的存在形态与中国颇有不同之处,进而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这是值得注意的。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作为一名僧人撰写的小品名著,其中对佛僧也做了许多记录,颇有助于认知当时日本佛教僧人的生活样态与佛教文化氛围,并进一步了解作为僧侣的吉田兼好自身的思想状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太武帝大规模“灭法“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在西汉时进入中土,到魏晋南北朝得到广泛传播.北魏佛教文化在平城近百年的发展中出现过一些波折,受过太武灭法的重创.拓跋焘从太平真君年间开始的灭法运动,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第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灭法运动,这次灭法运动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对佛教文化的破坏极大,但也为其后文成时期佛教文化复兴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8.
由于蒙古豳王家族的庇佑,河西地区的回鹘佛教文化得以持续流行。学界一般确认酒泉文殊沟本回鹘文《金光明最胜王经》是时代最晚的一件回鹘文文献,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却证明此说不确,酒泉文殊山万佛洞发现的回鹘文题名,有的甚至比这一文献时代更为靠后,证明至少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止,河西西部酒泉至敦煌一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回鹘佛教集团,继续行用回鹘文。这一发现,确证明清时期回鹘佛教文化在酒泉文殊山一带的流行,这里成为回鹘佛教文化的最后一方净土。回鹘佛教与佛教文化的保留,为后来裕固族佛教的繁荣和传统文化的长期保持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1):84-91
介绍了梅州市的丹霞地貌及其开发情况;在论述南台山丹霞地貌和宗教遗存的基础上,重点对南台山天然卧佛造像的精神价值以及山体因众多宗教遗存底蕴而赋予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放大"世界第一天然卧佛"的效应,打造岭南佛教圣地;二、佛教、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梅州禅修养生基地;三、整合石龙寨、紫林山和别具洞天等周边资源,构建平远丹霞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提并论。从公元前一世纪到第一世纪,在古印度大陆创造了平等的佛教。此后,佛教已经蔓延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在过去两个汉朝时期从古印度传来。佛教文化也伴随着经文不断引进传播。虽然中国佛教源自古代印度,但佛教在中国开始传播,佛教始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起点。本文将对中古佛教的制度与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