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央地关系相继走过了"集权制"下的"央主地从"、"分权制"下的"地方主义"以及"分权—合作制"下的"央地共治"等三个阶段。"央地共治"模式的提出,既改变了"央主地从"模式下中央对于公共决策权的垄断,也改变了"地方主义"模式下只强调"分权"而不强调"合作"的弊端。从决策—执行一体性来看,中央政府要想改变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不合作",就需要在决策中采取"合作"。由此,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上逐渐向地方开放,并表现为决策权力上的地方分享、决策主体上的地方参与、决策过程上的地方影响,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元末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的被喻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作为近代汉语用例的代表,无疑将成为考察宋元明清乃至现代汉语的基础.我们就该书中"X 地"结构的使用情况作一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获得对它们的发展演变有个更清楚、全面的认识.同时尝试着对助词"着"和"地"的密切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南县地花鼓起源于田间地头,产生于农人的生产生活,既与湘西、衡阳、邵阳之地花鼓相似,又融入了南县人独到的艺术创造和生活体验。其内容是"劳动者的田园歌";其语言"平白出诙谐、排比现喜庆";其歌舞"形式自由,粗中有细"。同时,也存在"重歌舞轻情节"、"思想内容浅俗"、"取材狭窄受众单一"等局限,制约了其更好地发展更广泛地流传。  相似文献   

4.
在审美情趣上,中西的"惜花诗"都表达了对美的怜惜与爱护。但中国的"惜花诗"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一种人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西方的"惜花诗"则受基督教传统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提倡人们"诗意地面对"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西"惜花诗"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就应把"校地互动"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校地互动"应遵循互惠性、主体性、层次性、市场性等原则,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及资源服务,并通过"校地互动"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制订"校地互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校地互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在排球运动在高等学校开展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的排球运动方式-"地排球"运动,同时对"地排球"运动在我国高等学校推广的优势因素予以讨论,目的在于通过"地排球"运动的开展与推广,进一步促进"地排球"运动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深入推动,促使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更加健康有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研究虽在新时期后逐渐升温,但对其生活观的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从表面看,周作人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观:一为"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一为"微妙地美地生活".但二者并非割裂而实相通.前者在其生活观建构中并不具有独立性,只是作为基础而存在,后者才是周作人最终追求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其中,校地协同育人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探讨校地协同育人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价值与内涵,明晰转型发展驱动下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主要为价值导向与目标要素、课程教学要素、师资模式要素、文化与环境要素。文章提出了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为互嵌"双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搭建"双引擎"文化互融平台。  相似文献   

9.
一 本文不讨论"的""地"区分作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在书面语中"的""地"是应该区分的.我们知道,在"的""地"要不要区分、如何区分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认为不分也不会引起混乱,因而主张不分的;有主张"不作硬性规定,愿意分写的尽管分写,只要分得对就行"的;也有主张只要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内统一就可以的.但一些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关心语言文字规范的先生们还是旗帜鲜明地主张区分的.苏培成先生在<语文教学和汉语规范化>,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材要符合规范.现行教材在这方面有不足,应该改进……要区分结构助词‘的'‘地',不要把‘的'合并为‘地'."于满先生也认为"的、得、地"的区分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基础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地"很多作品选解释为"地面"。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从语法演变和语音演变论证"地"当解释为助词"着"。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艺术类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文章结合"校地企"合作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以"校地企"合作为切入点,以"1+1"教学模式为主,采取"产学研"和"订单式"培养方式,培养艺术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富有感情地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拓展文章的背景知识。一、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朗读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学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别用"学习用""用"  相似文献   

15.
安顺地戏剧本"唱段"的句式以七言为主,十言为辅,间杂八言、九言、十一言、十二言等,可见安顺地戏剧本在草创时期较为粗糙.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安顺地戏文本的原本成稿时期当在明朝成化年间之前.地戏剧作家运用了多种方法来构建唱段句式,表明他们有很强的词语运用能力和巨大的语言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野合而生孔子"之"野",既非一般意义上的"野外",更非"不合礼仪"之义.而是古代,处于野外丘陵之中,祭祀地母的节日--社祭之地周围的丛林.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乡地人员的设置大致分为"基层"与"地方"二级,村、庄等自然聚落一般设一人或数人,"地方"一级或为"独任制",或为"合任制"。乡地人员应充须具备"家道殷实"等条件。充任"地方"需要经地方推举、官府传验、批准等程序;基层乡地人员应充的基本形式为轮充、推选和"地方"选派,此外还存在代理、私授、朋充、霸充、差役点充和绅士指定等非常规形式。州县官府通过建立担保、点卯、请假、退役、失职和违法惩处等制度对乡地人员进行管理。乡地人员作为"职役",一方面相对于普通民人是一个权力群体,另一方面又被官府视为较普通民人还要卑贱的奴仆。在乡村社会中,乡地人员有时充当"领袖"角色,办理本地"自治"性事务,承担一些重要社会职能。清代乡村社会结构复杂,官府与乡村、士绅与普通乡民以及其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乡地人员往往会陷入这些矛盾的漩涡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体制下,"官府"要将自己的统治机制深入乡村社会,但为了节省行政成本而不肯设立理性化的基层政府组织,为了保证"官治"的权威而不肯实行某种形式的自治制度,因此只能借助私人势力、社会势力来履行公权。这种体制的运作,必然导致整个统治机制的腐化和经济社会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买地券是古代人们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文书,让生人或死者同各类神祇进行象征性"交易",使死者得到安居之所的一种契约。在墓中随葬"买地券"的习俗在我国流传广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史料。金塔县出土的清代道光十五年《王敏买地砖券》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风俗、民间信仰和土地买卖契约等都有一定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N地V"结构,即名词带"地"用在动词前做状语,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结构.文章主要从史的角度和文体方面考察"N地V"结构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以"校地联动"为载体,达到学校和地方"共学共育"法制教育的目标,形成校地各取所长,相互补充的法制教育格局,科学构建学校和地方互动开展法制教育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