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国家利益观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挑战提供了外交政策上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农民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农民价值的评判是其支点;把农民的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改革的范畴,是其突出特点;理顺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核心;从政策上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是其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的农民利益观,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利益观是对毛泽东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探索并研究邓小平的利益观,不但可以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理论,而且对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与冲突,保持社会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怀,从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中,把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国家利益的核心,形成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全面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人民利益观。邓小平认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为此,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现人民富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民利益观,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历史形势、社会任务,赋之于新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利益观,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为新时期我们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提出了物质利益原则,邓小平恢复并发展了长期被歪曲了的唯物史观的物质利益原则。他不仅从建立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角度,强调要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而且身体力行,关心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把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好坏的一个根本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茹 《教师》2012,(8):118-118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人邓小平,把物质利益问题作为其光辉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闪光点。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本文通过人民利益、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四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利益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个人利益,强调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相结合,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主义利益原则;允许差别、共同富裕是实现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忧患意识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面对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达和中国落后的事实产生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具有超越自我,实事求是,积极进取等特点,在今天,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发展观是在对国内、国际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有:“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和“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国情的认识和再认识,认为国情是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强调必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国情认识理论的哲学寓意再现了邓小平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立法观主要包括:(1)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2)稳定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在坚持法律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修改和补充法律是完善立法的重要手段.(3)坚持法制与民主相结合.(4)立足本国实际与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的国家利益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和归宿,我们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努力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建设要扭住不放,大力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义利观在继承毛泽东义利思想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邓小平要求共产党员,尤其是人民的干部要积极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鼓励人民群众去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重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邓小平崇义尚利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义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一定的利为基础,义促进和指引着利的实现和发展方向,义利的实现要相互协调。邓小平义利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知荣明耻,邓小平构建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逻辑起点;正本清源,把被颠倒了的荣辱观念重新澄清过来,把没有搞清楚的荣辱观念重新搞清楚,还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本来的面目,这是邓小平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把处理义利关系作为荣辱观的基础,关注人格和尊严,并由此生发出重视国格和民族尊严这个基本点,邓小平在新时期赋予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的时代特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邓小平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义利观思想,是在吸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思想的合理内涵并参考我国建国后经济建设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深人系统地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从而形成了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应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战略的视角探究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最大集成者,他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