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视新闻是以声音、画面为主要载体来传播事实的媒介形式,画面的可视性是主体。真实、新颖、深刻和富有特征的画面细节,有助于增强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深化报道主题、塑造人物形象、重现新闻场景.增加新闻的受众面和感染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使新闻作品更加出彩。  相似文献   

2.
注重细节,对于新闻报道不只是方法问题.也是影响甚至决定新闻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凡是脍炙人口的好新闻,其有别于一般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运用具有强烈个性的细节,构造和形成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冲击力。在当前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不断更新的情况下,无论是新闻采写还是新闻编辑工作.都应当把研究细节、运用细节当作业务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最小的材料。新闻作品要描摹人情事态和叙事状景,离不开细节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细节是新闻的血肉.好的细节描写,往往使一篇新闻报道更加鲜活、精彩.英国有一句名的谚语:“魔鬼藏于细节之中(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这里的“魔鬼”是魅力的同义语,生动的细节捕写使新闻作品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4.
一篇新闻,只有事实的陈述而不含细节描写,就好似一幅画只有远景没有中景和近景.内容再好,也难以吸引、感染和打动听众。有生动传神的细节,人物会鲜明丰富,事物就会栩栩如生,环境就会典型传神。细节对广播尤为重要。如果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就可以把发生新闻事实当时的场景、情景、人物、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语言、性格等等历历浮现在听众的眼前。可见新闻中的细节描写,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  相似文献   

5.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6.
张兵 《军事记者》2004,(10):6-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事实.那组成这个“事实”的,就包括细节。分析一些获奖新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包含着不同于“别个”的独特细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要采写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有时。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7.
细节是新闻作品的神经,好的细节能使新闻更逼近“真实”的内核有的时候,我们读完一篇新闻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主要的新闻事实本身.还附带着那些生动、鲜明的细节。细节和事实血肉相连,彼此不可分割,构成了那些历史名篇不朽的画面。好的新闻作品,尤其是西方的新闻作品常常很注意细节描写。新闻作品崇尚简洁,但为什么还要给细节描写留有一席之地呢?因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首先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其次是有权威性的。第三,还应当是具有可读性的。这三点一常常离不开细节描写。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可…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中的细节具有区别于学细节的特征。电视新闻理论学黄匡宇先生将其定义为:能够突出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它不仅指有冲击力的图像,还包括现场语言、播音、音响、屏幕字等有吸引力的因素。按符号语言划分,细节可分为画面细节、现场语言细节、播音语言细节和屏幕字细节四大类。“电视新闻细节具有信息传播的突现性、单纯性、证实性的特点,其中的突现性主要是就画面细节而言的,它是媒体表达态度,进行新闻说理的强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写新闻、通讯注意抓细节,把抽象的东西用生动活泼的细节表现出来,这恐伯早已成为有经验的新闻采写者的共识。然而,在新闻、通讯写作中怎样准确选择细节,妥善运用细节,却大有讲究。选用不当,不是糟踏了好不容易获得的细节材料,深感痛惜和遗憾,就是弄巧成拙,反而成为新闻。通讯中的累赘之物。新闻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地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精彩的新闻细节,虽然取材细微,但它生命力强,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细致描绘它,能使形象生动,给读者打下烙印,比平淡的叙述,空洞的议论,呆板的说教,不…  相似文献   

10.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11.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戴建伟 《新闻窗》2005,(5):12-12
细节是展现新闻魅力的重要环节,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可以放大新闻的信息点,增强读者记忆深度,记者在新闻中抓住了的传神的新闻细节,无需赘言,读者便能随着你的现场细节再现整个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3.
有一说一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9):0008-I0008
这是一个面向上班族和上网族这“两上族”的电视新闻晚报.所谓“打开新闻看电视”是对新闻的新型加工。《有一说一》的新闻软硬结合.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性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强化所报道事件的悬念.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5.
胡嘉 《新闻传播》2009,(7):124-124
细节,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细节在包装中的主要表现那么.哪些属于包装中应注意的“细节”呢?笔者以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标题细节——让“文眼”亮起来新闻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它有四个主要功能:概括新闻内容、评价新闻意义、吸引读者注意、美化新闻版面。一个有影响力的新闻,好的标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赵阳 《军事记者》2012,(8):26-27
俗话说:新闻拉人,副刊留人。副刊靠什么留人?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动人的情感……这些都不可或缺。但不管是刻画人物、讲述故事还是抒发情感.都离不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鲁迅先生曾说.细节好像一篇文章的眼睛,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出来了.文学作品就活了,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临其境。  相似文献   

17.
面临传统强势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民生和细节是广播新闻的优势所在。在高校广播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民生意识和细节意识的培养,至少需要从民生视角、民生新闻呈现形式、细节把握能力这三个方面着重进行培养与训练.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对广播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海荣 《军事记者》2014,(12):51-52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要继续保持主导地位,除了在手法上创新外,一定要注意用细节提升感染力。电视新闻是以声音、画面为主要载体来传播事实的媒介形式,画面的可视性是主体。真实、新颖、深刻和富有特征的画面细节,有助于增强电视新闻的可信度和深化报道主题,对塑造人物形象,重现新闻场景,增加新闻的受众面和感染力作用很大。因此,记者要充分认识到画面细节在电视新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加以运用,使新闻作品更加出彩。  相似文献   

19.
刘林红 《新闻传播》2009,(7):118-118
电视新闻用事实说话.但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用真实的细节来表现。用事实说话体现为尽量少用解说而多用画面或同期声表现。只有事实而没有细节的新闻不能是好新闻。一、要选择能传递新闻信息的细节人们接触新闻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最新的信息。所以,细节作为电视新闻很有表现力的一种手段,传递信息“责无旁贷”。与其它手段不同的是,细节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细节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20.
史瑶 《声屏世界》2007,(6):44-44
一、强调细节。一个新闻镜头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很多细节无法表现清楚,观众常常会忽略,然而有时这些细节往往就是新闻的亮点。所以在写解说词的时候,应该将关键性的信息加以放大,将隐蔽的信息加以突出,对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动情点加以升华和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