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关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面向企业岗位人才需求,围绕电子信息技术核心应用能力,构建以典型电子产品为戢体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并与企业共建电子产品生产车间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校内与校外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实证研究对象,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提出"岗证课一体化"内涵,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切入点,以就业和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构建工学结合的"岗证课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师资、教材、实训基地、考核方法,为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酒店管理职业岗位能力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核心课程,加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教材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课程建设、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这三大要素中。  相似文献   

4.
园艺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园艺技术专业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向毕业生应职的园艺生产、园艺产品与农资营销、农事企业管理三个岗位群,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园艺植物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创建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双线双循环"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重视企业考核评价,强调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并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突显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学科化,岗位职业能力不突出,且普遍存在"结而不合"的现象。建设类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化",教学过程要"项目化或产品化",考核方式要多样化,企业锻炼要关联化,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公认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及建设工作要求对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评价反馈机制等教学设计环节进行重新分析和设置。《剑桥商务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应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为指引,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为依据,对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材料、课堂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为整个教学活动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岗位所需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构建专业课程以实际电子产品为教学载体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为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通过与智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合作,以"订单式培养"为方向,以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为技能培养重要手段,形成企业训练与学院教育有机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泥生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工艺结合,课堂与情境结合,实训与岗位结合"的"三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双师教学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形成"课程内容三结合、学习实训三递进、成绩评定三考核"的"333"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大力实施订单培养,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开拓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公共平台+岗位平台+企业特色平台"的柔性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组织结构,使之与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实施相适应;适应汽车后市场主体变化,进行汽车品牌实训室建设,进行三阶段实训教学;围绕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专业竞赛体系;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推行5S管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有力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高职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育一直存在教育不全面,同时过分重视职业性教育而忽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等现状问题。基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分析,提出了"以服务社会能力为导向,融入创新创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岗位群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能力课程平台——岗位素养课——服务社会课程平台"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本文强调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知识体系,工学一体,将课堂与社会、行业环境相融合,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形成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务活动领域的拓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应拓展成为一门在商务环境下应用的以英语为载体,内容涉及经贸、管理的特种交际性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理念,商务英语专业应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工作实践、学习与就业的全程化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践活动、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度,努力寻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任务引领的有效结合点,借鉴现代企业跟单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式,提出并形成了跟单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引领,以产品加工项目为载体,凸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颜正恕 《成人教育》2013,(11):46-4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本位课程论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成为科学的改革方向。新的课程体系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学生在动态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体验。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活动,不但形成显性的知识能力体系,而且还激发学生隐性、个性化的、新的、序化的经验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习、能工作、能思考、能创新的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准员工。  相似文献   

1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从解决困扰教师如何将职场与教育场要素有机结合并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难题出发,提出“外对接、内衔接”,“横对接、竖衔接”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理念;创新“TTAAS”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技术,形成了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管理制度于一体的高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TTAAS”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需遵循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走产学结合之路,因此,高职教学改革要贯彻"校企育人",需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以高素质的"职业人"快速适应企业岗位。  相似文献   

17.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忠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00-102
德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职教管理体系,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做得很好,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办法。借鉴其经验,我国的职教工作者应高度关注校企合作、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整合、教学组织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模式的理念与实践偏差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存在理论和实践偏差,总结国内外经验,可以从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完善现有的"工学结合"体制。政府层面,应提供宏观的政策支持;学校层面,应进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改革;企业层面,应参与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组织与信息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保障措施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以劳动教育必修课、校本课程、学科渗透课程为第一课堂;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各类竞赛为第二课堂;以劳动基地、家庭社区和游学研学为第三课堂,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机相结合,增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结合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从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产学合作、教学管理、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