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2.
在2002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评比中,我与张炜恒同志合写的《世纪工程,打响国产牌》荣获通讯类一等奖。在不少新闻单位选送的有关西气东输的众多通讯中,这篇报道以其重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一年一度的中国石油奖最高奖项,其中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漫画评选揭晓,8件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一等奖空缺)。其中,由浙江日报选送的《破解狗给人出的难题》、浙江工人日报选送的《和谐》获得二等奖;由钱江晚报选送的《"鸟笼"孩子》等6篇作品获得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16日和12月9日,《保定日报》刊发了《为了猫头鹰“一家”》和《53米云梯车救出猫头鹰》连续报道,在市民中产生极大反响,成为读者关注的新闻事件。这一连续报道获得保定日报社好新闻一等奖和河北省第21届党报刊好新闻奖一等奖。这两篇以小小的猫头鹰为题材的社会新闻之所以获得认可,一是故事内容丰富曲折,二是写法生动细腻,更重要的是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个主题。留心“无意”小中见大保定市拥有全国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里面古柏森然,历来是猫头鹰的栖息之地,素有“古柏群鹰”之称,这一现象成为保定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5.
峰接谈叶 一等奖:《新闻改革反思随笔》《我们的党报观》作者新华通讯社作者河北日报社 山西日报社转钟昆 二二等奖:《新闻宣传应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谁有远见谁就深入调查研究》《再论党性人民性问题》 三三等奖:《新141报道的负社会效应探讨》《社会熟点问题报道四忌》《典论监督科学观之研究》《总编辑也要学会打官司》作者北京日报社作者新华通讯社作者国务院研究室满运来冯东书尹韵公作者陕西安康报社作者河北日报社作者江苏南京日报社作者河南开封日报社《中国记者》首届(1989——1990)新闻论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新闻、重大主题和重大典型报道,是媒体每年都要面对的。在这些报道中,除了消息、通讯、记者见闻等常规形式外,言论也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如1D-I运用好言论旁征博引、承前启后、提炼概括等诸多功能,从而实现同一新闻的个性凸显,许多媒体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笔者撰写的《“温州精神”,在灾难中升华》的评论,能有幸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是事件的特殊决定了言论的价值,同时也是言论的高度概括,实现了对新闻的“再造”。由此可见,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大典型报道中,探讨言论的特殊功能和如何发挥好这些功能,回溯过程,仍然可以留下不小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7.
9月5日下午,集中反映了我省过去不平凡一年发展历程的59件饱激情的新闻力作,在长沙荣获湖南新闻最高奖——第十二届湖南新闻奖。通过专家、评委们为期两天的认真评选,由湖南电视台选送的作品《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荣获特别奖;人民日报驻湘站《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等1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湖南日报《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等17件作品获得二等奖;由株洲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王奶奶的遗嘱》等2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湖南日报选送的《情切切意绵绵——亲人眼中的郑培民》等9件作品获得重大报道奖;湖南电视台选送的《湖南新闻联播》等10个栏目获名牌栏目奖。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全省新闻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  相似文献   

8.
在2007年度黑龙江省新闻奖的评选中,黑龙江电视台选送的消息《两个喇叭起风波村民迷茫又奈何》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现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本届新闻奖的一等奖。回想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我们认为,主题的成功选择是这篇报道获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则比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晚了一个多月,又被其它媒体广为报道过的“旧闻”,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接连获得了山东省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这是发表在2002年12月28日《聊城日报》的消息《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初裁胜诉》参加评奖爆出的冷门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全国电视节目技术质量评比中,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选送的《东南报道》获得新闻类节目录制质量二等奖,这是新闻中心连续三年在全国性的电视技术质量评比中获奖。从“金帆奖”评定的条件来看。获得一等奖的节目必须在内容上有亮点,在编辑上有创意,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讲能够连续三年获得二等奖,说明了新闻中心在录制技术质量上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11.
何锋 《新闻前哨》2003,(11):28-28
在2003年湖北新闻奖中,荆门人民广播电台喜获丰收。选送的新闻《两任市委书记接力帮扶一穷亲》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另有5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获奖档次及数量,在全省同级台中均居前茅。这是持之以恒地抓新闻宣传质量的结果。我们体会到,牢牢地抓住新闻宣传质量不放松,要做到:  相似文献   

12.
在三月底落幕的2009年度浙江省新闻奖和广播电视奖评选中,由温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制作的新闻评论节目《温州:望“楼”兴叹》双获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新闻奖评比。作为这个节目的主创人员,欣慰之余,心中不时生出些许感触,引出几许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笔者和竺士东同志合作撰写的《没有真本事请你回老家卡森公司辞退“洋南郭”》一稿,2000年5月8日在《嘉兴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当天笔者就收到了不少领导及新闻同行的电话,称这篇新闻写得好,写出了新意。随即《浙江日报》、《浙江工人日报》、《经济日报》、《文摘报》等20多家报刊也刊登、转载了这篇新闻。《卡森公辞退“洋南郭”》一稿除获得当月嘉兴日报社好新一等奖和2000年度嘉兴市好新闻一等奖外,还荣第10届浙江省市地党报头条新闻竞赛一等奖、000年度浙江省好新闻二等奖、浙江工人日报社安利杯”头条新闻大赛二等奖…  相似文献   

14.
从背着行囊到广州,成为新闻人,已经5年有余了。5年过去了,回顾我的新闻从业生涯,基本上是走了一条快车道。除了连续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之外,多次参与重大社会事件、政治事件的报道与评论,两次荣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并成为中国新闻奖得主,在南方日报社"60年60篇"  相似文献   

15.
城广 《新闻实践》2006,(1):55-55
一、突发新闻的报道方法 1、争取第一时间到现场。这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前提和价值所在, 一旦事实调查清楚且不违反新闻纪律,就要及时见报。2004年2月27 日,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双峰砩矿发生坍塌事故。当时,金华日报一位文字记者和一位摄影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第二天,有关矿难及抢救情况的第一篇报道《当灾难突然降临》在一版显著位置见报,同时还配发了现场抢救的照片。随后,记者又以《生命,至高无上》、《被困井下10小时……》为题,对这一突发事件作了追踪式连续报道。这组报道见报后, 不但获得了市民的好评,也受到金华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和嘉奖, 并获得2004年度浙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16.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采写和拍摄的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不乏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上乘之作。但其中最值得回味的则是获得湖北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三项奖的电视新闻专题《失明老人唱光明》。这部片子的最大特点是选题典型,充分彰显了电视特性。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经在地市报社工作多年,采编的新闻作品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奖40多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荣获1994年度广西新闻奖的那次。《北海日报》当年6月17日见报的一组报道农民卖西瓜难的新闻作品(以下简称“西瓜报道”)分别获得通讯一等奖、言论三等奖、好标题奖———新闻体裁不同  相似文献   

18.
国企报道写好不易,研究国企报道的论文写好也不易,要获奖更难。但我认为,只要肯下功夫,学会“在总结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是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经济新闻论文来的。2002年初,我根据湘潭日报对国企报道的实践,撰写了一篇题为《国企报道的角度、力度和深度》的文章(发表于2002年第4期《新闻战线》),这篇反映国企报道的论文,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地市报优秀论文和第八届“中华大地之光”论文一等奖。尤其令我“得意”的是后一个奖,它使我这个从事了30多年新闻工作的“老记”,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于近日揭晓.浙江电台选送的广播评论《治理好污水也是政绩》获得一等奖。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第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也是浙江电台自1991年设立中国新闻奖以来首次获得一等奖。这篇评论之所以成功,我认为主要的特点是立意深远,融“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于一体,以强烈的震撼力打动公众。  相似文献   

20.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1,(Z1):43-44
我在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搞新闻是半路出家、先天不足。但在新闻获奖方面,却一直“运气”不错:在南昌市一家企业报工作的三年时间里,得江西新闻奖二等奖1次,南昌新闻奖一等奖2次(每年全市只评3篇一等奖新闻)、三等奖3次;在江西日报杜主办的《江南都市报》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获得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和好标题奖1次,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年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2次、三等奖互次,全国“保护明天”好新闻以及江西省政协好新闻、五四新闻奖、五一好新闻5次;在《深圳商报》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每年都有作品获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