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荣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教学,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课堂“问题空间”,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教师很多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还是“不对”或者简单说出答案。 相似文献
2.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①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要求知其一,又能知其二;②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由于追问的随机性和偶然性,要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把握好追问的时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对话是完成互动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通常在与学生的问与答、问与思中把学生引向学习内容的关键处、实质处。当学生回答教师首发的问题后,肤浅的要追根,不对的要追错,正确的要追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追问亦如渔人时刻关注 相似文献
4.
课堂追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开拓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及时把握时机,实施有效追问,提高英语教学实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的教学是个动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师生对话是完成互动的一个重要组成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通常在与学生的问与答、问与思中把学生引向学习内容的关键处、实质处。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把握追问时机,肤浅的要追根,不对的要追错,正确的要追因,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构建有效的科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把握课堂追问时机既能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能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追问的契机,于无疑处、停滞时、出错处、尝试后实施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一个问题提出以后,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认识,教师需要根据师生对话情况再次进行提问,直到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为止,这就是追问。适时恰当的追问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追问却流于形式,问题浅层化。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追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把握课堂追问的时机,才能使语文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善教者,必善问。”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提问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而提出问题后的二次提问——“追问”,则显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艺术。追问,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懂某一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第一次回答的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再次补充提问,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问题。有效的追问,往往能够再次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追问作为前一问题的补充和延伸,何时问、何处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空心看世界》的优美散文,文中讲述了他自己看到水田边一种美丽明艳的空心花,很是震撼。农夫告诉他,一般人种空心菜,还没有等到开花就摘来吃,只有等到开花时才能看到空心菜花。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花开就被采摘,一般人难以欣赏它开花时绽放的美丽。我由此联想到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等待",唯有等待,才能欣赏学生思维的创新之美,享受教学过程的宁静之美,也 相似文献
10.
11.
王金水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2)
给学生展现自己机会,选择混淆处、矛盾处、“经验”处、意外处追问,步步追问,步步精心,问出方法,问出根源,问出本质.以此刺激学生思考再思考,促使思路也就越追越清,问题也就越追越明,从而养成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 相似文献
13.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因超越教师的预设而更显珍贵。这些精彩我们虽然无法预约,但对于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深刻性,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即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汪路霞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1,(2):22-24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准确把握追问的时机,对于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注意在学生认知困惑处、课堂意外处、认识浅表处、自主探索处和知识延伸处巧妙追问,推进教学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17.
周巧琼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10)
正"追问",简单地说,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即对某一问题或某一内容进行多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追问是紧接前一次提问实施的,有着随机的、临时的外在特征。也有着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这个特性,实现追问的价值,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在何时追问、在何处 相似文献
18.
陆速鸣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5):272-273
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雏,促进他们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有效追问。能够让学生在发生错误时迷途知返,能够在学生理解重点处画龙点晴,能够在学生理解参差不齐时拨开云雾见青天。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不全面时追求完美。我们要驾驭追问,让追问更有效。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下面针对追问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9.
廖琴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8):162-162
有效的追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发生错误时迷途知返,能够在学生理解重点处画龙点睛,能够在学生偏离主题时余音绕梁。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追问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一、在思维盲点处追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原有认知的负迁移,以及对数学概念孤立、肤浅的认知和对题目特殊性缺乏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会使思维出现停顿、凝固、僵化,即思维盲点。如果教师仅以引导者的身份,告知学生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被动接受,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将问题分解成一组紧密联系的小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条理的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逐渐清晰认识,从而突破难点,起到"拨开雨雾见青天"之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