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城市生活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的保障程度直接影响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与质量,制约着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2014年全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会城市生活资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解释变异量为0.40),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4)和城市规模(0.11)。2)污染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规模(解释变异量为0.21),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0.17)和气候(0.16)。因此,针对城市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政策,对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5年建立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是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已在全国范围展开两轮督察.将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和6项单项污染物浓度数据与中央环保督察信息相匹配,使用时间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中央环保督察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期间各城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伴随快速城市化的乡村聚落的衰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看待村庄的衰减?如何合理布局村庄和促进乡村振兴呢?日本作为一个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经历了乡村衰落和町村合并,该历程可能对中国有所启示。分析日本过去近100年不同等级町(镇)村数量变化、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町村聚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从4个方面探讨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町村规模越大,在时序上衰落(数量减少)越滞后,但2000年以后(城市化后期阶段)不同规模等级的町村都在减少;2)1980-2015年町村数量减少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其中,减少率最高的区域为濑户内海两侧地区,均高于80%;3)1980-2015年町村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分布在都市地区(东京都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都市圈),且离都市圈越近人口增长率越高;4)城市化快速发展、町村合并及选择性的乡村振兴是导致町村变化的3大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玉溪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鸟类资源管护,对玉溪市鸟类相关资料收集并分析.结果表明,玉溪市境内有鸟类20目79科269属536种.留鸟319种(59.51%);东洋界鸟种331种(61.75%).玉溪市有82种鸟类需要重点关注,占鸟类物种数的15.27%,G-F多样性指数高于各县指数,各县中最高的是新平县,最低的是易门县.对各县鸟类相似度进行计算和分析,显示以澄江市、江川区、通海县和华宁县构成的区域Ⅰ及以新平县和元江县组成的区域Ⅱ为玉溪市鸟类种类聚群的两大区域.  相似文献   

6.
基于CRU_TS4.0数据、东亚夏季风指数和南亚夏季风指数,使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青藏高原1970-2014年间夏季(6-8月)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东亚夏季风(EASM)和南亚夏季风(SASM)响应的格局。结果表明:SASM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显著性相关的范围要明显大于EASM,SASM正相关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负相关区域位于正相关区域外围、高大山体后部的高原西缘、中部和北部地区。EASM与高原夏季降水正相关区域集中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负相关区域面积较大,主要位于高原的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昆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点(POI)数据,借助Arcgis10.7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昆明市露营地空间分布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对昆明市露营地空间分布格局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表征。结果表明:(1)昆明市露营地在各县区之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2)昆明市露营地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且特征显著,南部地区分布呈“一核三中心”空间密度格局,北部地区分布呈“多点分布”空间密度格局,整体呈现“南密北疏”分布特征,呈现出“中部热,南北冷”的特点;(3)昆明市露营地的分布格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景点数量、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农林牧渔产业总值、水文水系的解释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体育强省作为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全国各省(市、区)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生态环境数据、空气质量数据、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熵权法、GIS空间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技术和模型,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与交流、体育保障5个层面构建了包涵31个二级指标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体育强省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强省建设的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省份的同一要素之间,也体现在同一省份不同要素之间;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递减,高水平省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依据综合得分的空间相关性和要素的协调性,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准强发展型区域、较强发展型区域、次强发展型区域和弱强发展型区域等4种地域类型,空间上呈现出“多核心,一横两纵”的发展格局;投入资金充足性、设施可获取性、生态环境适宜性是影响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总结合肥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前提下,对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政府、企业和农民工本身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这些因素,就如何解决合肥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机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数据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足迹密切相关,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化地区的研究及相关数据挖掘方面有明显优势。基于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梳理NTL数据在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中的热点主题。结果表明:1)城市化这一主题是NTL数据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共同关注的核心主题,但在城市化引致的资源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拓展;2)城市用地提取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集中在基于不同NTL特征表征土地城市化进程,而在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电力消费和碳排放的研究中,NTL数据通常作为辅助数据用于探究更精细尺度上的时空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3)在大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相关研究中,NTL通常被用来表征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因子,进而用于不同因子对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4)城市化、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效应表现出复杂的交互作用,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多源数据的综合利用以及复杂模型方法的使用等,使研究得以深化。最后,从数据融合、主题拓展、方法创新等3个方面,总结分析NTL数据相关研究未来可能的新方向与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恶化的现状,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利用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环境空气质量定点监测数据,采用Daniel的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鞍山、抚顺和本溪2001~200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月降尘、PM10全部年份超标严重,SO2部分年份超标,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鞍山市区各类污染物变化不显著,除SO2略呈上升趋势,其余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抚顺市区除PM10呈显著下降趋势(p<0.1),其余污染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NO2呈显著上升趋势(p<0.1);本溪市市区各类污染物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季节和空间差异显著,冬春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秋季,工业区、交通区显著高于居民区、清洁区.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各个市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是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因此,需要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区域整体上提高大气环境容量,从而改善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依据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地域景观4个方面构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联合国、象限图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反映城镇化水平的较大部分信息;社会城镇化和地域景观城镇化反映的信息较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有限。2)综合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差异的双重特征。3)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和“量”关系可划分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中度超前型、轻微超前型、基本协调型、轻微滞后型、中度滞后型和严重滞后型7种类型。4)城镇化的动力因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品零售总额、存款余额、财政支出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主导驱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拉动力这两大主体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金融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外资辅助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研究2005-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析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2005-2017年全国城市平均生态效率波动起伏较小,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上升状态.2)尽管城市间生态效率的差异呈缩小态势,但全国地区间差异仍然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进城农民工市民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外劳模式"的农民城市化,是一种"浅度城市化",产生了大量"准城市人口",并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土地换身份模式"是各地政府为解决"浅度城市化"、"准城市人口"相关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但其面临交易风险、就业及社会保险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且受到"局部性"的限制。"权利与义务对等模式",基于"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的原则,使农民工作为纳税人享受与城市人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农民市民化"模式。为推动这一模式的实施,应积极推行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基本层面建立覆盖全体非农业劳动者,进而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改革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失地农民获得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土地补偿。  相似文献   

16.
坦桑尼亚是"一带一路"倡议通向非洲、辐射非洲内陆的重要门户,它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交通基础设施严重短缺问题。基于坦桑尼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人口和城市分布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交通通达指数模型,从县域与城乡两个层面对坦桑尼亚交通通达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坦桑尼亚县域交通通达水平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东北沿海和维多利亚湖沿岸,低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中央铁路线中段以北、中央铁路线南部的广大地区;2)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殖民历史、政府政策等影响,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坦桑尼亚制定区域交通发展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对中-坦产业精准对接和产能转移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对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东北振兴具有战略意义.从各市县相互作用角度,基于吉林中部城市群26个市县的多指标、时间距离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熵权Topsis、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市县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吉林中部城市群单极化发展突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反映由长春市区向四...  相似文献   

18.
皖江城市带城市化空间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为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立描述生产规模与技术有效的BCC模型,选取一个时段安徽省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相对效率值进行对比,说明城市人口增长与面积的扩大同时,城市化空间效率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城市化空间效率研究,从空间视角来衡量城市化水平与质量,有利于防止城市化低效率的推进,有利于促进要素空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发展卫星城市是化解城市规模过大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都市圈化"趋势日益强化,而在都市圈体系构建中卫星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重要,必须在都市圈体系结构下发展新型卫星城市。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市不再只是疏解母城的部分职能,而是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消费和居住等复合型功能,并与整个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联合互动。应建立科学的卫星城市规划体系,依托SOD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都市圈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配置,并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区与卫星城市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