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是优化小学阅读教学过程的重要课题。在阅读教学中诱导学生创新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瓦特、牛顿在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 ,发现了人们没有在意的问题 ,诱发了研究兴趣和创造欲望 ,完成了推动人类进步的重大发明。教师激励学生发现问题 ,是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一、读题激疑课题是教材资源之一 ,经常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 ,便于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 ,弄清题目与课文的…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从问题意识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没有充分地阅读,没有在阅读上的思考,问题意识的培养完全是无本之木。只有课文读得充分了,问题意识的培养才有可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声情并茂的导语,直观的材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起点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培养习惯三个环节可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可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功教育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好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创新课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善于探究等习惯和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问题式"阅读教学直接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习惯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加深其对课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锻炼初步的审美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如诗歌中,无论古诗或现代诗,其诗句含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常识性的课文知识性、逻辑性强;写景状物的课文语句优美,内容丰富;写人记事的课文故事情节曲折,哲理深刻。无论是哪类课文,都需要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质疑习惯,萌发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推动儿童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性思维的能动力。为促使儿童好奇心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找到创新动机的切入点,因而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一般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地对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容去思索和体会,以致不能自己读懂课文,达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和习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见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拿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有的学生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错字繁多……这些都是作文能力低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激励求异,启迪创新,培养学生作文各方面的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一、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锤炼而成的,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例如,《故乡》一文中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细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强化听说的训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课文录音和课文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然后结合幻灯、图片和让学生反复听录音,使学生熟悉理解课文各部分的主要情节;再根据各部分内容确定的主题句或幻灯情境回答、讨论相关问题,口头复述课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再根据课文编故事、短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通过这些方法来强化听说训练。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晨读习惯、大声朗读习惯、模仿录音习惯、大胆讲英语习惯、勇…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打好基础呢?我们是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研究的。 一、善于捕捉创造思维的火花,指引思维方向,训练思维方法,拓宽学生思路。 学生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发现课文开头段的8句话中,有5句与她的拖鞋有关。上课时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积累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善于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已经安排了近二分之一的自读课文,其目的正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语  相似文献   

15.
肖奋勇 《考试周刊》2013,(40):70-70
"数学探究"是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开展数学探究,具有问题意识、角色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于多数的中学生,往往不习惯于或者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实际,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单向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炜 《成才之路》2009,(32):66-66
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8个生字 ,学习与生字有关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教学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 ,最后还是三人合作 ,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 ,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 ,遇到问题要动脑筋 ,善于合作 ,敢于创新。本文对话较多 ,适合分角色朗读。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  相似文献   

19.
一、鼓励学生“求异”。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求异”。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问题即使提得幼稚,甚至错误,教师也要善于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然后循循善诱 耐心地解释和说明 使他们通过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的比较,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的“求异”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读物,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帮助学生读好重点和关键段落;指导学生读过渡段和关联词;列出读书要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文;编制对比表,指导学生读课本,即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