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蒯因作为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以语言哲学视角对于翻译活动进行了经典解读,而现代翻译活动受到实际社会文化变迁及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本文试图将蒯因在语言哲学层面提出的“翻译的不确定性”与现实世界中的翻译不确定现象进行联结,简要回顾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概念和现实世界影响翻译的因素,并结合现代中国若干时期翻译的历时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本文认为,译者的主动性和个人背景在翻译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外部世界各种变量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它伴随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文明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先后经历了古代、中古和现代时期。此间,翻译几经荣辱兴衰。从一开始,翻译就为各部落首领或国家统治者所重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常有背运之时,成为国与国之间失和和失交的替罪羊。翻译史始于宗教,宗教文明借助翻译获得广泛传播,也正是借助翻译,不同文明得以融合和共存,如《圣经》、《可兰经》和佛经的翻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翻译也帮助打开了现代世界之门。翻译总是在历史机遇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能耐。二十世纪以来,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的形成,为翻译再次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历史机遇。翻译有着无限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的发展一直影响着国内外各翻译研究体系的分化和各研究范式的更替.以往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许多翻译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失去了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研究模式,把翻译看作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精神三个世界层面上的传播交往行为,呼唤翻译走出观念文本、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道格拉斯·罗宾逊借鉴多个学科的理论来研究译者的翻译理论与这几年翻译界对译者的研究很是不同。他分别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考查译者的翻译行为,即: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并且提出了后理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翻译的身体学理论等来探讨影响译者的各种内、外部力量。这也更说明他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当今一些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翻译合理性和整合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宋小琴 《考试周刊》2014,(85):13-13
在世界翻译领域,功能翻译理论一直是世界各国翻译家们所追随的主流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跨交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作者、译者和译文的读者都是关键要素,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某一个要素靠拢,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的感受,统筹兼顾。这一理论不仅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标准,而且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多元化的、动态的新视野。文章在充分理解功能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有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策略是世界和中国翻译理论的支柱理论。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传统翻译;2."归化加洋气"翻译——改良翻译;3.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鲁迅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中的两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出"归化加洋气"说的学者。美国人韦努蒂提出"归化"比鲁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异化"是第三种翻译策略,与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将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和韦努蒂的"异化"混为一谈,使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策略淹没在对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结果教科书中的翻译策略只有韦努蒂的两个——归化和异化,鲁迅首先提出"归化"这一事实也在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被抹杀了。中国翻译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提倡儿童本位翻译观,主张译者在翻译中要关注儿童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但新时代背景下周作人提倡的儿童本位翻译观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忽视了儿童本位翻译观具有间接的社会目的和教育价值。基于周作人主张的儿童本位翻译观及其翻译作品,本文探讨了儿童本位翻译观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以期为儿童本位翻译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罗娜 《海外英语》2012,(3):133+16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着重对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语言翻译的实质是交际翻译,所以交际语境在翻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需达到交际语境顺应,具体指顺应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该文旨在研究交际语境的顺应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分析了语用文化如何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顺应语境融合下的语言结构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认为只有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翻译中出现文化信息传递障碍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关于世界文学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且前沿的话题。翻译,尤其是文化翻译是评估世界文学不可缺少的因素。翻译使文学作品跨越其原初的语境,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行为更多时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商,并把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等作为协商的参数。本文从文化翻译的视角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指导凌叔华创作的英文自传《古韵》,从而进一步审视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翻译创作实践。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受益于新的全球论坛,世界文学受益于翻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旗下的双语新闻网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章以2020年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网中的报道为例,探究翻译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发现,新闻翻译采用了直译、直译加注释、增译、重组等策略和方法,体现了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有利于提高新闻翻译质量,促进外宣新闻翻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语言顺应理论,以《破产姐妹》(2 Broke Girls)为例,探析幽默字幕翻译在译语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层面的顺应过程。通过实例证明,语言顺应论对于幽默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幽默字幕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典籍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在古与今、中与西之间找到共通点,最大限度传达原文本信息,又让译语读者易于接受是翻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为典籍翻译的研究与评价引入了"两个世界"这一新视角,强调译本对原文本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的还原。但该理论在具体翻译实践中仍面临挑战,本文对《桃花源记》四个译本进行了研究,为回应这些挑战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14.
文学翻译作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世界文化交流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翻译在单纯的语言转换的基础上对原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再创作。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下的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误读,为了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必须要慎重对待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因而文化误读也是目前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文学翻译的特点,就文化误读的产生及接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全球对中文文学的关注,也引发了中国学界对其作品与翻译的关系的讨论.翻译是中文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必经之路.本文从另一位亚洲作家泰戈尔获奖的经验谈起,分析莫言作品的翻译是如何在意识形态操控下走上世界文学的舞台,以及对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观看热潮,同时公开课这一独特的网络作品也掀开了一片新的字幕翻译领域。本文将从公开课字幕翻译的译例着手,对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探讨,以促进世界名校网络视频公开课领域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译者中心"论,从译者与原文、原语世界及译语世界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林语堂选择英译《浮生六记》的原因,指出林语堂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具体实施对翻译文本的选择,体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性,属宏观理论研究。取称名、方法论、认识论和可译与不可译性的二元对立连续体等四个视角,文章考察了话语行为、交际过程、语境构成、知识跨度、认知层次、内容策略、对等标准,提出翻译世界综合体概念。用柏拉图和波普尔的认识世界考察翻译世界,作者认为翻译的理想标准对个案研究具有必然的普遍性价值。宏观认识让所有翻译都可能,因此可译。虽然翻译个案有自身困境,暂时不可译,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互动中会变得可译。  相似文献   

19.
广告双关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文体,有其特殊的功能和语言特征,这决定了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有其独特的标准和特点.以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广告双关语的翻译在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中的顺应.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这些广告实例不仅顺应语言结构,还要顺应消费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