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兰舸 《钓鱼》2006,(7):33-33
北方春季的气温远不及南方高,因此春钓必须从气温以及鱼的活动规律这一客观实际出发,针对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有的放矢,选择合理的垂钓时间和方法这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一、不宜钓早晚北方春季的早晚与白昼温差较大,清晨与傍晚的气温约在6 ̄10℃之间,白天最高可达20℃。早晚由于水凉,鱼不会向盛夏时会游至浅水域或岸边觅食,而是滞留在深水区缓缓游动。若早晚出钓,钓浅水基本无鱼问津,钓深水上鱼也极慢,因此,春钓时最好在日出后和日落前,这段时间可选择浅滩下钩,因为水浅升温快,鱼会离开深水游至岸边觅食,只要在岸上别弄出太大的声响,别把鱼…  相似文献   

2.
影响夏季垂钓获鱼有许多因素,能否把握好钓深钓浅的尺度就是其中之一。一、因气温而变夏季的白天与黑夜,早晚与中午的气温明显不同。有经验的钓手通常是早晚钓浅水,夜间钓近岸,中午则要钓深水或背阴处。这是鱼自身的活动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  相似文献   

3.
要注意把握天气夏天钓鱼,特别讲究天气。首先,要熟悉掌握初夏、仲夏和盛夏三个时段特点。在初夏,气温虽已逐渐增高,但就南方而言,仍与暮春相差无几,水温一般也不会超过25℃。这时,俗话说:“地里麦黄田插秧,正是钓鱼好时光。立夏之前胜小满,总是多会鱼满筐。”钓者可以不失时机地天天钓,全天钓。一旦进入仲夏,特别是盛夏,这时,各种鱼类都基本上处于停食状态而潜入深水避暑,即使给它“送菜上桌”,它也很难张嘴。故而,钓友们总是叹息:“鱼儿难钓。”所以,夏天出钓,既要看天气,又要抓住那一天的早晚,还要根据时间的变化所引起气温、水温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4.
暮春八钓     
一、早晚钓岸边进入暮春,白昼的天气比较炎热,只有早晚空气宜人。这两个时段鱼会由深水区游到岸边觅食,无疑会增加浅水处鱼的密度,此时钓岸边的浅水鱼获必丰。因此,暮春早5~8时,晚4~7时是两个垂钓的最佳时段。二、中午钓深潭暮春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浅水处的水温持续升高,鱼不会继续在岸边停留,便纷纷游向深水区纳凉。此时要根据气温变化和鱼的活动规律,把竿投向远方的深水区。但不必  相似文献   

5.
张兰舸 《钓鱼》2006,(13):44-44
“夏天到,鱼难钓”,何故?根本原因是气温高,致使鱼难受,没有食欲,这与人“苦夏”是相同的。据此盛夏垂钓只有避开高温,做到“七钓七不钓”,才能有所作为。一、钓早晚不钓中午“夏钓早晚,鱼篓必满”。夏天的清晨空气凉爽,水温适宜,鱼由浑水区纷纷游向近岸或浅滩觅食,傍晚也同样,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水域中垂钓,虽有“春钓浅、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这样带指导性的四季谚语供钓友在选择钓点时参考,但在施钓时,应具体问题具体析,根据钓水的深浅、钓点周边的环境,以及鱼类活动情况来确定钓点,才能获得丰收。春钓浅水浅中找深春天,尤其是进入仲、暮春后,气温、水温都较适合鱼的生长。这时它们显得非常活跃,常常会到江河塘堰的浅水游弋觅食。在惊蛰、春分前后为生籽产卵还会窜到岸边浅水的草丛中栖息。这期间,钓者若选定河滩堰尾下竿,正好把握住了“春钓浅”的基本要领,颇有收获。然而,这里的“浅”,到底该钓多“深”才是最佳?恐怕…  相似文献   

7.
王大禄 《钓鱼》2005,(21):30-30
鱼是变温动物,气温和水温的高低及其变化对鱼儿进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气温度随季节的变化,在四季分明地域,春暖、夏热、秋暖、冬寒。般来说,炎夏和寒冬季节鱼不好钓。因为炎夏水中溶氧量小,寒冬鱼的活动量小,妨碍鱼儿进食,而暖春和凉秋气温适中,鱼儿舒适,进食积极,是钓鱼的好时机,但是在炎夏也不是钓不着鱼,只要对象鱼选择对头,比如钓鲢鳙和草鱼等,正是大好时机,对其它鱼种,只要钓法得当,比如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钓深水,夜钓等,都有可能丰收,同样,在寒冬,钓深水主钓鲫鱼,也能有较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邹思全 《钓鱼》2011,(7):30-31
夏末秋初,天气还是很热,因此时还处在“三伏”之中,素有秋老虎的说法。只要一过“立秋”,早晚的天气立马就会变得凉爽,但中上午的气温大多会保持在30度以上,就出现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此时的鱼还是不好钓,可在早晚守钓大鱼,但咬钩的大鱼不多,其他时间还是以钓小鲫鱼、白鲦和翘嘴鲒为主。  相似文献   

9.
1.定点钓与走钓 鱼类属变温动物,气候变化对其生理影响很大,随着冬季来临、气温下降,鱼类的代谢能力明显趋弱,食欲减退,巡游觅食的范围大大缩小,进食时间缩短。这时如果依然沿用平时的定点钓,获鱼量会锐减。这时宜以勤走动来平衡鱼的少动,采用人找鱼,走钓结合定点钓。方法是:每次选择不同深度、不同离岸距离、认为可能藏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立春刚过,气温上升不明显,水温相对较低。大家都知道,水温低于5℃,鲫鱼一般很少觅食,这时出钓时间应选在午饭前后,最佳上鱼时间是午后2~4时:这段下午出钓的日期约持续20天。进入3月中旬,虽然白天和夜晚气温相差较大,但是水温已逐渐上升,一过午时,鲫鱼便会三五成群游到水上层一动不动地晒阳,这就说明鱼儿不久就要产卵了?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下午就很难再钓到鱼,此时应改为上午出钓。越是在清晨,钓上的鲫鱼个头就会越大。  相似文献   

11.
颜恒 《钓鱼》2005,(22)
对于夏天鱼情的多变,钓鱼人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如“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金晨银昏”“、神仙难钓午时鱼”等等,都从一般规律上揭示着鱼类的生存习性和特征。而当我们面对金秋时节的黄金钓季,在一个风清气爽的早晨,兴高采烈携具出钓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现鱼情活动的规律并不是恒定的,它亦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活动空间乃至觅食习惯,使出钓的结果变得扑朔迷离。可是“,万变不离宗”,只要我们认识到自然环境条件与鱼活动的紧密联系,甚至知道它在某一时刻能左右着鱼觅食咬钩,就会趋利避害,主动出击,寻找到多钓鱼的战机,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12.
有句渔谚叫“神仙难钓午时鱼”,它和“钓早钓晚,不 钓午间”等渔谚其实是一个意思,是说夏季垂钓的最佳时间是早晚。中午很难钓上鱼来。这话说得有道理,也是经验之谈,但也有它的局限性。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一些夏季中午垂钓中鱼的方法,抛砖引玉,求教于诸多钓友。 中午垂钓影响中鱼的因素主要是气温、水温的增高造成的。当温度升高时,水中就会出现缺氧现象,使鱼儿厌食拒食。再加上中午阳光强烈,鱼儿又多喜弱光,大都到深水中或树荫下躲藏,此时垂钓,找准钓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1.钓树荫。找大树的树荫,河边倒伏…  相似文献   

13.
朱俊芝 《钓鱼》2013,(1):27-29
我国华北地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冰封大地。许多钓鱼人难耐这寒冷的季节,刀枪入库,不再出钓。但我依旧执著施钓于诸多水库之间,现在把我积累的一些水库冬钓鲫的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一、钓点选择重在"找"水中的鱼儿为变温性动物,对水温十分敏感。冬季气温在0度以下,水温在5度以下时,鱼儿大都不再进食,进入冬眠期,并选择合适的窝点越冬。这时,只有耐寒强,并处在半冬眠状态中的小杂鱼、鲫鱼还在觅食。因而,"水中鱼儿到处跑,就看你会找不会找。"春、夏、秋季节是鱼找饵,而冬季则是饵找鱼。那么,冬季哪些钓点适宜垂钓呢?  相似文献   

14.
公历6~8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鱼的活动规律是寻找适宜水温区避暑。因此,垂钓时应在凉水区选钓窝。 夏季垂钓选窝总的要领是: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钓浅、钓近;中午钓远、钓深、钓荫、钓流水。具体要求是: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7,(20)
一、秋钓边的最佳阶段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秋季分为初秋,仲秋和深秋。初秋还未出"三伏",气温依然很高,炎热仍似盛夏。垂钓自然还应运用夏钓方法,避开中午要钓早晚。到了仲秋,天高云淡,金风  相似文献   

16.
钓鱼人都知道春天是钓鱼的黄金季节,到了夏天,由于气温高水温也高,鱼不愿开口,于是人们便说:"夏天到,鱼难钓"。可见春钓和夏钓大不相同。本文主要是谈夏钓,在这里有必要谈谈什么是夏钓。什么是夏钓?这很简单,顾名思义,夏钓就是夏天钓鱼,这么说似乎没什么不妥,可又不那么简单。以  相似文献   

17.
冬钓五招     
梁文义 《中国钓鱼》2007,(12):28-29
公历每年11月"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的开始,这时天气日趋冷水中寒冷。变温鱼类蛰伏于深水中,几乎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很少出游觅食。为此,冬钓时只有找到鱼的栖身之地,招术得当方有成效。一、冬钓天气。冬季天气冷暖变化无常。诸如渔谚云:"冬天晴时暖,阴雨天变寒";"日常早晚冷,中午天又暖";"寒潮雪前暖,雪后天骤寒"等,它说明了不同时间天气冷暖的变化情况。为什么呢?因为寒潮期和下雪后的气温水温必然骤降严寒,这时的鱼们对此感到很不适应,好像接到命令似的,它们  相似文献   

18.
贺建成 《钓鱼》2009,(7):28-29
问点一:春钓滩仅指钓流水还是包括钓静水? 春钓滩,是仅指钓流水还是包括钓静水,很有必要说明。什么是滩?什么地方有滩?水中的沙洲叫滩,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叫滩,只有在江河流水里才有滩,一般池塘水库等水域是没有滩的。从前用涮竿钓游鱼等上层鱼,主要在滩头的水体里下钓,这种通过滩头流向江心的水体叫射心水,各种鱼类会沿着射心水从滩头经过,特别是鱼类春天的繁殖期,更会在有滩水的地方聚集。古人强调春钓滩,可能就是针对鱼的繁殖活动规律说的,而且确实是针对流水钓鱼来说的,其中是不包括钓静水的。因为,大量的鱼类繁殖过程是必须在流水中完成的,江河里可钓的野鱼相当多,虽然古人的钓鱼方法单一,但春天在滩水里很容易钓上鱼来,春钓滩的渔谚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春钓滩是后来引伸为春钓浅的。春天在池塘水库中钓浅水,同样是冲着鱼的繁殖活动垂钓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春钓滩,将静水钓鱼包括在内了,只是这个滩字要拟作浅字来理解,就更加完善了春钓滩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春分早、仲、暮三春。其间,鱼的活动随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故春钓必须适时而变。 一变:早春气温低,钓法按冬季。 早春通常指公历2月初至3月初,农历立春至雨水。这期间,由于气温、水温都还很低,鱼儿几乎仍处于半冬眠状态,也不大摄食,尤其在上午10点钟以前,很难钓获。10点钟以后临近中午时分,随着气温、水温的略有上升,间或会  相似文献   

20.
徐国刚 《钓鱼》2006,(7):31-3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钓鱼也一样,要想钓上鱼,那就必须了解鱼的习性。鱼在水下四处游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觅食,因为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鱼又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不同季节的水温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的活动范围。“春钓滩、夏钓深、秋钓荫”,“七上八下九归堆”,这些谚语都很形象地说明了鱼的活动习性,同时也为钓友们钓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以“春钓滩、夏钓深”为例,这两句渔谚很好地概括了水库鲤鱼的习性特点。阳历五月份,当昼夜气温在8 ̄20℃时,水库上游滩地较洼的地方便成了钓鲤的上佳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