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只是趋于课堂的"教"而相对忽视了课内外的"学",使得学生的文本悟性也仅限于课堂之内对课文的一遍又一遍地诵读感悟之中,流于表面。对于学生悟性的培养与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提升自己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悟性。一、入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可阅读的时间、空间及情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当前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教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训练中,只注重文本的精读,不注重泛读;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改革阅读教学,应贯彻新课标的理念,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来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让其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呢?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理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做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1)注重知识,忽视能力。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分析和结论直接灌输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过程,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所谓的"解读"、"品味"、"鉴赏"之下,教师往往忽略字词教学。我认为字词教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字词教学,另一类是常用字词解读。一、字词教学的重要性1.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石。字词好比砖瓦,要想建立起文本阅读的大厦,必须靠一块块砖瓦的堆砌。阅读教学要理解、鉴赏文本,首先就要理解字词,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9.
钟碧梅 《考试周刊》2014,(11):21-2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备课中要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充分"素读"文本,保持阅读的新鲜感;文本"素读"要立足于文本,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在课堂上创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教师的个性化阅读发掘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最终呈现出充满智慧的阅读世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荣斌 《考试周刊》2007,(38):152-15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我们进行了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和有关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往的阅读教学过多关注的只是文章的层次结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并不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呢?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共享。一、阅读教学要转变理念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部分教师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个性化阅读呢?1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通过日常的阅读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中语文的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本细读的教学模式填补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缺陷,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于我国现阶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一、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1.文本细读的形式化目前,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往往只注重高考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并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健全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借助任务,提高阅读质量长久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阅读了好多篇都不清楚读了些什么,也不明白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只会浪费时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才能呢?多年来,本人坚持采用"激发兴趣,揭示规律,深入阅读,即兴练笔",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