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科学决策我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投资和航线开辟,基于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沿线港口分布特点和港口失效后网络效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班轮运输连通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沿线各国的连通程度及其变化幅度;从海洋地理视角研究沿线各重要海峡对海运网络连通性的影响。研究显示: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端及中间的中国、欧洲和新加坡的港口节点度较高,而其他区段的东南亚、非洲港口节点度较低;网络的连通性在面对蓄意攻击时十分脆弱;尽管中国及欧洲各国的连通指数较高,且增长较快,但沿线国家的连通指数普遍较低且增长缓慢;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干线通道是影响连通性的软肋。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力的排序结果表明,运用聚类分析对港口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合理的。对各类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角色定位与内容分工进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表水面精确提取是研究地表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重要基础。斯里兰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国,年降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斯里兰卡人民长期用水困难,研究斯里兰卡地表水体有助于斯里兰卡民生问题的解决。斯里兰卡国内散布着大量的小型水库和坑塘,这些小面积水体易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而提取困难。基于2017年7月斯里兰卡中东部地区的哨兵(Sentinel)1/2号卫星影像,对比分析单波段法、水体指数法和监督分类等水体提取方法的精度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DWI的准确率最高,分类精度达94%。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空间布局的演化机理,基于集散性分析理论和可视化分析软件深入分析长时间序列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集散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979—2015年沿线港口体系经历了"分散—集聚—分散"的集散趋势演化过程和"两极主导—东亚-东南亚主导—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并合理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维持"分散"趋势和"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5.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发挥沿线主要多边合作机制的推进作用,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效能的发挥还非常不充分,不利于"一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需要采取融入沿线主要多边合作机制,发展与其成员国的关系,打造"发展、合作、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对策,推动"一路"顺利通畅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采用2001—2015年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3个国家出口前十类商品的出口数据,运用CMS模型进行分航段(东南亚航段、南亚及波斯湾航段、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和分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出口增长来源分解,分析表明:在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产品竞争力效应占主导地位但贡献度出现下降,市场需求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而商品结构效应阻碍出口但作用微弱.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进口国需求结构存在供需错位,一定程度抑制了出口增长.应在培育主要出口产品综合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管辖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海南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海南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海洋强省"战略及海南自由贸易区港逐步实施,海南在中国南海的地位举足轻重。进一步系统归纳总结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程,深度挖掘海南特色多元海洋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海南社会文化发展,逐步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坦桑尼亚是"一带一路"倡议通向非洲、辐射非洲内陆的重要门户,它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交通基础设施严重短缺问题。基于坦桑尼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人口和城市分布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交通通达指数模型,从县域与城乡两个层面对坦桑尼亚交通通达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坦桑尼亚县域交通通达水平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东北沿海和维多利亚湖沿岸,低值连片区主要位于中央铁路线中段以北、中央铁路线南部的广大地区;2)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殖民历史、政府政策等影响,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交通通达水平差异十分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坦桑尼亚制定区域交通发展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对中-坦产业精准对接和产能转移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免分析法及氧化酶法对大鼠负重游泳至力竭状态时血清胰岛素(Ins)及血糖(BG)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免疫组化PAP法分别显示其胰岛Ins-和IAPP-(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细胞,通过图像分析方法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胰岛免疫反应细胞的面积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力竭状态下大鼠血清Ins↓BG↑(P<0.01)。这种变化是由于胰岛B细胞释放Ins受到抑制所致。同时发现,以往认为从B细胞相伴释放的Ins与IAPP的分泌并非完全一致。认为其差异乃是由于B细胞内存在着IAPP/Ins不同比例的分泌颗粒随机体的能量代谢需要而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项目众多,需要演进审视才能了解其整体发展全貌。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和各项目形式引入及兴起的时间点,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阶段大致分为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五个主要发展时期,各阶段间表现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逢其时的“成长态”规律演进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一带一路"中国主要沿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模型,对2013—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运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主要沿海港口总体上效率较低,这主要是由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规模无效率造成的;(2)不同区域港口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3)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内部各港口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效率差异。提出一些提升我国沿海港口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为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的影响,更加准确地评价港口效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2010年和2017年我国长江干线20个主要内河港口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干线各主要港口,特别是长江干线中上游港口的规模效率相对较低,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设施设备和建设投资等要素投入相对分散,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部分港口存在投入拥挤和产出水平低的现象,资源浪费问题突出。需要根据各港口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港口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班轮航线的东北亚港口发展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港口在区域经济贸易和货物运输中转中的地位,制定有效的竞合策略和发展战略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从班轮公司视角构建东北亚港口关联网络.通过班轮航线、港口评价、比例关系、社会距离和非对称层次矩阵对港口进行顾客选择、聚合链接、自我中心和层次结构分析,研究发现,东北亚班轮航线的骨干网络由4大枢纽港和3条航运干线构成,并形成东北亚港口在货物运输中转和国际贸易门户方面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是誉满全球的中西交通要道。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强调,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明确“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格局的传播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布局的功能关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互动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民俗文化视像传播的创新路径。其中,民心相通是中西丝绸之路经济带传播的关键,民心相通、心心相印是根基,才能起到政策沟通的诱导作用,而文化先导、信息沟通是桥梁。  相似文献   

16.
绵延7000多公里、延续2000年的丝绸之路给世界和人类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丝路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往丝路沿线去体验和领略它的博大精深,丝路旅游成为世界的旅游精品。丝路沿线各国、各地区在进行着大规模的丝路旅游开发,同时多层面地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尤其在丝路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需求不确定情况下多港口地区的多期港口投资决策问题,从政府规划角度考虑港口利润、港口经济溢出效益和消费者剩余等因素,从港口发展角度考虑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社会福利和区域港口资源利用率最大为目标,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以某沿海地区港口投资决策为例进行分析,得到区域港口的多期投资方案。结果显示,利用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得出综合考虑多方利益的港口投资方案,为需求不确定情况下的区域港口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