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湖女侠     
鉴湖女侠刘泓在人生征途上,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的秋瑾只度过了33个春秋。人生虽短暂,她却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始信英雄亦有雌”1875年11月8日(清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秋瑾出生在福建厦门一个仕宦人家,原籍浙江山阴县(今...  相似文献   

2.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 这刚劲有力、掷地有声的诗句,充满着一股不畏强暴、积极进取的豪侠之气。这股“侠气”处处激荡在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近代著名的女诗人——秋瑾的一百余首遗诗中。所谓“侠气”,即侠义的气势,旧时多指仗恃己力以助被欺凌者的行为;所谓“侠骨”则是指刚强不屈,勇武豪爽的性格或气概。秋瑾的“侠气”是以国家  相似文献   

3.
4.
秋瑾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大革命家秋瑾(1879年—1907年),字(王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厦门,她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州、县官。由于家长的鼓励,她勤奋读书习文,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写文章和作诗填词。1890年,随父亲到湖南。1896年,依父母之命同一个富绅家的纨绔子弟王廷钧结婚。她的丈夫花钱买得个小京官的职务后,她随其入京住了几年,终因意气不相投,与丈夫决裂。  相似文献   

5.
秋瑾     
不惜个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亦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辛亥革命前,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浪潮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人物,这就是“鉴湖女侠”秋瑾。秋瑾抱着满腔爱国的热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秋瑾,字璿卿,在日本入同盟会后更字  相似文献   

6.
7.
略论秋瑾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以其不朽的历史功迹,永远彪炳于史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此而流血捐躯。秋瑾,就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妇女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捐躯的第一人。秋瑾,从一个地主家庭的普通妇女,迅速转变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近代中国著名的女革命家。她的转变和成长有着典型的意义。今天,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时候,加强对秋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907年7月15日,女革命家秋瑾,在浙江绍兴血洒轩亭。近代中国,由于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社会经济、阶级关系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急剧而复杂的变化。浙江的宁绍地区受帝国主义侵略较早,蹂躏甚深,但也因此而使  相似文献   

9.
娄国忠 《教育》2012,(3):55
"鉴湖女侠"秋瑾是著名的女革命家,也是近代屈指可数的杰出才女之一。她工诗词,善联对,撰写的对联不仅语句流畅,用典自然,而且气盛势强,情透纸背,无丝毫纤弱女气,足见其侠女风格和过人才思。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10.
秋瑾的孤独     
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会觉得:"怎么那么美?"而且,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其实秋瑾来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她的父亲做官,替女儿选了一个当官的夫婿,他们结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有人猜测秋瑾是  相似文献   

11.
秋瑾夫妇关系并非如以往所说的“毫无感情、分居、决绝”。丈夫王廷钧温文善良,两人虽有性格、能力的差异,仍和睦安宁,友朋们多次谈及这点,秋瑾早期诗词也未脱风花雪月的范畴。唯一遗憾是王廷钧才情不足,不能夫唱妇和,青史留名。变化发生于秋瑾随夫进京后,读新书新报,开阔视野,也激活了侠气与个性,坚决要做“让男人屈服”、“让男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夫妻感情恶化,但关系仍存。秋瑾想去日本留学,王廷钧专程去日籍友人家,恳求他们同意。双方去世后,也曾按习俗合葬。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和一位同学在杭州西湖游历时拜谒了秋瑾墓碑,曾留下一韵:“见了秋瑾碑,不觉西施美。”7月15日是她的忌日,想以此文表示对她的思念与凭吊。“生应当人杰,死亦为鬼雄。”秋瑾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她不仅是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心目中的偶像,首先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崇拜的偶像。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先生亲至秋瑾墓祭悼,并撰题挽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相似文献   

13.
秋瑾(1875-1907年),光复会的主要负责人、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辛亥革命时期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英勇献身。对此,人们多有论述,本文则主要论述秋瑾与孙中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沈雨梧 《历史教学》2001,(10):50-52
  相似文献   

15.
秋瑾在湖南     
1893年春,秋瑾19岁时,其父任湖南长沙督销总办,她随父母从绍兴来到了长沙,住在湘江东畔.湖南是昔日屈原、贾谊居住过的地方.湖南的许多地方有屈贾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此一直弦歌不绝,它对秋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十年浩劫中,秋瑾烈士陵园被砸毁,坟墓被平,遗骨长期不知去向。原孤山风景区管理员、75岁的陈尔祥回忆了“文革”时拆墓的情况: 一天晚上7时左右,陈尔祥和几名石工“奉命”拆墓,他们先是卸下了秋瑾烈士墓上面石亭子上的宝盖,接着又拆除了石亭子上的石柱子,最后才打开了坟墓。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国十六年春,国民革命军戡定浙江,士庶欢乐。追念成功所自,莫不歌颂诸先烈之首犯大难,有以启之。而吾乡先烈,自徐先生锡麟、陶先生成章而后,以秋先生瑾为最著。民国之初,徐先生祠于西部,陶先生祠于东湖.各有瞻仰之所,惟秋先生迄无表章,隆礼阙然。于是邑人王君世裕等,慨念兴起,议建祠筑亭,永昭功烈,具状政府言其事,并请款。会中央有不立专祠之决议,旋奉国民政府今,依内  相似文献   

18.
秋瑾在短暂的一生中,十分关注女子教育问题,将争取男女教育平权,通过教育提高妇女的政治觉悟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和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她痛陈妇女所遭受的种种束缚,提出了“自立”、“学艺”、“合群”的教育主张;她重视报纸和演说对妇女政治启蒙教育的效应;她积极鼓励女子留学,并把留学与反帝爱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她还热心倡导女子体育。秋瑾是近代对女子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第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9.
20.
秋瑾的教育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教育家。她认为,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为宗旨,必须为革命事业服务,教育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条件。尽管其教育观也有缺陷和不足,但她的教育观中的许多闪光点。对当代教育界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