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非正式制度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即表现为制度的社会资本。在正式的学校产生以前,教育几乎完全依赖于制度社会资本;学校产生以后,至教育制度化以前,学校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制度社会资本;自从教育制度化以后,即学校日益变成一个类似官僚机构的科层组织之后,制度社会资本呈下降的趋势。由于过于强化正式制度,忽视制度社会资本的作用,从而导致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了危机。因此,当今学校变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重建制度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校制度变革:正式制度与制度社会资本的有效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冰 《教育学报》2005,1(2):65-70
科层化、官僚化的教育体制已使学校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组织,一个不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现代学校制度的危机就在于制度社会资本的下降。因此,当今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学校成为“自组织”治理体系,让其中的制度社会资本即非正式制度“复活”或“再生”,即充分发挥习俗、规范、学校化、学校氛围、隐蔽课程的作用,因为它们往往比正式制度具有更好的潜在约束作用,更能节约交易费用,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发展。但是,良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达到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阶层与教育获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的差别日益扩大,从而使教育不平等问题愈加凸显。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好的学校制度能够降低出身的不平等或者降低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因此,当今学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弥补人们之间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即通过建立“公平教室”、创建“功能共同体”、改革考试制度等,以促进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制度的、关系的和认知的三个层面论述了社会资本与学校变革之间的关系,提出学校变革的一种新的视野在于重建、创造或提升社会资本。本论文的意义就在于,以社会资本为分析工具,揭示出“教育学”意义上的“输入”与“产出”之间的中介变量。此外,社会资本不仅为我们分析社会分层或教育不平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学科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社会资本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语境,这种语境就是制度分析话语。在这种语境之下,制度被认为是一种内生变量。良好的制度设计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且对建立一个高效能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由于政府的垄断与控制,导致正式制度的不断强化,最终使学校演变成政府的“附属机构“,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组织,一个不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组织。现代学校制度的危机就在于制度社会资本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中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盛冰 《教育科学》2005,21(3):1-5
科尔曼、普特南等学者对教育中的社会资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从制度的、关系的以及认知的三个层面对教育中的社会资本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和拓展。制度的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习俗、规则、仪式、价值观、信仰、学校氛围或者隐蔽课程等;关系社会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指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带有“人格化”特征,“结构性嵌入”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往往带有“非人格化”色彩;认知社会资本主要指语言、编码以及默会知识等。总之,社会资本为教育政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为分析教育不平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为变革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公司资本制度的基本原理及我国公司资本制模式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完善应从价值取向和制度建构两方面来进行:需重新定位立法价值取向,在"资本信用"向"资产信用"转变的基础上,逐渐取消法定资本制;需完善与改革相关的配套制度,构建公司信息查询平台,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7.
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通过投资形成的、能为学校带来回报的、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学校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合作和工作创新,帮助学校获取更多稀缺性资源,促进学校走向"共同繁荣"。学校社会资本构建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制度信任机制,提供基本的信任保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设施,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组织一些共同参与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发展信任、产生互惠的机会;不断强化信任主体自身建设,奠定学校社会资本发展的坚实基础;建立一些关系联盟,创造条件拓展学校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8.
苏力 《教师》2010,(33)
本文在综述近年来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新概念,建议应该充分地考虑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把握现代学校制度的科学内涵.各个区域要具体分析自己对教育价值追求的倾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当前阶段性的价值诉求,选择未来价值取向,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度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影响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运用分析叙事法和比较法,对东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比较早的温州和临夏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传统社会非正式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与传统经营模式之间的相互选择机制.西部地区企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非正式制度属于强势制度,一些尚未实现的潜在收益不能对非正式制度选择产生激励,难以形成企业成长的社会资本,很难实现原有经营模式的转变.在特殊地区,技术变迁应该先于制度变迁,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应该实行相机而动的跟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资本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制度传统,它们在政治制度结构、工商业结构、经济基础、市场结构、社会秩序维护方式以及交往方式等六个方面迥异于西方国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民族资本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有缺陷的政治制度设计、分布广泛的国有资本、依然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居于主导的宗法式交往方式、不佳的法制环境以及日益尖锐的利益矛盾等诸多制度环境的制约.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改良制度环境来大力发展民间资本,以实现我国民间资本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是合作精神、参与规则和信任,它为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构建理想的现代大学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塑造应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平台,在沟通、对话中发展创新、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学术氛围,应对环境文化建设中的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进行人本化管理,从而构建和谐的现代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goal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is both a matter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a practical educational issue. At present, people are mostly concerned with the unbalanced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ts causes, and issues regarding its administration. Various modes of production,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have been the practical, historical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s.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the emergence of irregularities in school sele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 selection, the strength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is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and it has increasingly negative effects: circumventing the policy of going to school near home, aggrava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families because of family and school social capital, and therefore damaging the prospect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On this account, we present a constructive proposal for government policy to reduc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by means of reasonable policy choice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ith prerequisite balanced allocation of school resource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reduces the role that family and social capital play in school selection and constructs a benign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wherein school social capital works to placate social issues aro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ocial capital of families and schools in school selection. __________ Translated by Zhang Lin from Beijing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8, (2): 24–3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以香港高中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学生家庭的社会资本区分为学生个人和父母两个独立的分析单位,探讨学生如何运用其个人及父母的社会资本创造人力资本。研究发现香港高中生的公开考试成绩和其个人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其升学、择校和择业的显著影响因素,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变量对这三类选择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通过对高校组织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的探讨,认为“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人力资本生产制度供给可实现人力资本存量的最优增长;而有形与无形的激励制度供给则可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向人力资本价值的最优转化”。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的供给方式和原则,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一种无形资源。它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的建构需从以下方面努力:加强和密切人际合作关系;发掘传统社会资本的积极效用,对现有社会资本存量进行改造;利用制度创新增加现代意义社会资本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自秦汉以降所通行的君主专制政体,通常被冠以"儒表法里"之定位。以新制度主义观之,所谓法里,即是指法家设计的郡县制、官僚制、成文法制、户籍制等制度,构成了君主专制的正式制度框架;所谓儒表,则是指君主专制以儒家思想作为意识形态基础。法家设计的正式制度框架与儒家意识形态相耦合,便构成了君主专制"儒表法里"的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在中国传统时期表现出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只是到了近代才为其他模式的政治制度体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为适应环境,必须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变动的信息以及应对变动所需的资源.学校社会资本的利用,有助于学校提高觉察和应对环境变动的灵敏度.学校成员个体社会资本能帮助学校获得环境变动的信号和应对资源.通过中间群体层次充分开发个人社会资本,尽量使其转化为学校的社会资本,是学校适应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学术界从重视人力资本转向重视社会资本,这是理论上的超越和升华,对于教育而言,将打破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领域的霸权地位,给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对社会资本本身的研究将凸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主体间交往的本质;社会资本使传统的智力观受到了挑战;促进了知识的新生产;知识传授过程既受社会资本的影响,同时本身也生产社会资本;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网络以及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学业成就和学校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结构性资源。第三部门产生于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需要,是现代社会资本存量提升的主体和现代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社会资本则是第三部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第三部门发展是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的前提条件,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第三部门发展的最终归宿。第三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在逻辑上和现实上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主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政策取向,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目前,人们更关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成因及其治理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非规范性择校行为的发生。在择校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力量日益突出,其负向功能被诱发,破坏了就近入学政策,加剧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社会资本的分化,损害了教育公平价值。由此,我们提出政府对于消除社会资本障碍的方向性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在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降低家庭社会资本在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建设学校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治理目前部分家庭、学校社会资本参与择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