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海侠 《现代语文》2013,(12):42-44
课例呈现:“燕然未勒”的苦闷与无奈 ——《渔家傲·秋思》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一首词——《渔家傲·秋思》。  相似文献   

2.
《语文知识》1999年第1期刊载了周建成、何松山二位老师《苍凉凄清沉郁悲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一文,分析透辟,极富见地。但该文在引用了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后所分析的第一句话——“这首小令分两阕”的提法似乎有问题。词按字数的多寡可大致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为中调,  相似文献   

3.
却敌未遂的抑郁──谈范仲淹词《渔家傲·秋思》的复杂情怀田林范仲淹不仅是宋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将领,还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其词意境阔大而深实实,风格沉雄而豪放,冲破了“词为艳料”的樊篱,在宋初词坛上,是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先驱。范仲淹的词,现存六首...  相似文献   

4.
《渔家傲》是北宋仁宗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词的内容不仅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也反映了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感情和戍边御敌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5.
2005年元月,山东省等规模统一模拟高考试题语文卷,有这样一道古诗文鉴赏题,即分析范仲淹《渔家傲》词所描绘的意境。原词为;  相似文献   

6.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一首以边塞风景入词的名篇。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对于词中“悠悠”一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  相似文献   

7.
【创意说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第25课由五首词组成——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按诗人所处的年代顺序编列,都是古诗词中的名篇。  相似文献   

8.
据唐圭璋1979年重新编订的《全宋词》,现存范仲淹的词有《苏幕遮 碧云天》、《渔家傲 塞下秋来》、《御街行 纷纷堕叶》、《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定风波 罗绮满城》等五首,又存目三首。 现代的文学史家对范词的评价很不一致。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以下简称陆冯本)只把范词一语带过说:“十一世纪前期的词人还有范仲淹、宋祁等,不能一一尽述,故皆略去不讲。”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下面简称郑本)虽然引了范的《苏幕遮》和《渔家傲》两首词的全文,但评语却仅只是“清隽绝伦”“读之唯恐其尽”几个字。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下面简称文研所本)和游国恩等编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词的选篇,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范仲淹的《渔家傲》、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学习时,不少学生对词的有关常识不甚了解,现对词的有关常识作简略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时采取了一系列以战止战的防御措施和以羌治羌的民族政策。他写于大顺城的名篇《渔家傲》正是其戍边经历的诗意呈现,透过词所表现的边地苦寒、相思情愫等表层思想内容,其潜隐的深层旨归仍然是范仲淹"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宋仁宗时代,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强盛起来,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宋王朝则屡战屡败。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延安市),守边四年,终于遏制了西夏军的侵扰,安定了局势,显示了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当时边上歌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范仲淹在守边的同时,还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词,《渔家傲》即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上片写塞外秋光,一片凄凉。“塞下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王又华《古今词论》引)的话,而苏轼则是人们历来公认的豪放词的创始者。虽然这以前,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已露豪放的端倪,但在词坛上站稳脚跟,而能与婉约派相抗衡者,则还应自苏轼始。在三百四十余首《东坡乐府》中,真正可称豪放词的,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不过它在词学史上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中分析这首词说:“公元一○四○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此后继续负责抵抗西夏达四年之久,在防御上起了很大作用。当时民歌中把他描绘成‘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英雄形象。这首词是他在西北军中作。词中表达出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燕然未勒归无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绪以及战士们生活的艰苦性。”  相似文献   

14.
宋代《时贤本事曲子集》收录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延续了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基本词体样式,内容主要表现江南地区的节序更替,并明显地增强了抒情性,它标志着《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模式在宋代的定型。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由于在词风上一改晚唐五代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所以,被视为豪放词之先驱,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整首词不仅逼真地透过景物揭示“思”这种情感,而且丰富了“思”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的描绘了这不同寻常的“思”。  相似文献   

16.
<正>本单元围绕"选择和坚守"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三篇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代散文名篇——议论散文《鱼我所欲也》、史传散文《唐雎不辱使命》、劝学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同时,还选编了四首借景抒情的豪放派壮词——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为更好地学习说理文言散文和景情交融的豪放派壮词,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篇说理文言散文名篇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是古代的诗词,还是现在的文学作品,只要是描写季节的,那“秋”总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季节。在我国的古代,古典诗词在宋玉时代就确立了悲秋的母题,且成为一种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少有意识地去打破这个多少有点封闭、凝固的套路。在宋代大词人、政治家范仲淹那里,有一篇描写塞下秋季风景的词,这就是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一般认为,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突出了国力衰弱下塞外之秋的景象,虽然外在意象悲凉,但他的内心却始终怀着“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18.
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范文正守边日,作《渔家傲》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镇边之苦。”(见《白香词谱笺》)从这则记载中可知,范仲淹在紧张的镇边之时,曾填写了一组《渔家傲》的乐歌,反映边塞劳苦的戍守生活。可惜的是留传的仅存一首,其余的早已散佚。范仲淹奉命戌守边塞,是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当时,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党项羌族,建立了西夏政权,与北宋王朝相抗衡。西夏统治者抢夺财富,掳掠边民,侵犯疆土,气焰嚣张。宋仁宗为了制止西夏的大举入侵,派遣了以夏竦为首的一批重要将  相似文献   

19.
“浊酒”一词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例如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快活》:“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引明代杨慎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 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办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上它们是按照诗人所处年代排列的,如果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内容就会显得很散乱。在对这五首词进行研究之后,我决定进行整合教学。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教学主题是:问君能有几多愁?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