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更新涉及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包括城市结构和城市空间的更新、建筑的更新、城市环境和道路的更新、思想意识的更新。在政治、历史、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宗教、伦理、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总是处于更新过程中。城市更新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愿景,是城市的理想、审美和价值的体现,城市更新必须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风貌道路的保护也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一个缓慢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阶段之后,上海开始理性地思考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初步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同时也建立了保护机制。承认历史的变迁,根据建筑的类型和质量,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的保护方式,形成了基本符合上海历史建筑特点的现实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方法。坚持使用与保护相结合,在使用中保护。文章还讨论了对建筑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了保护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每个城市都有各种各样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特色的保护建筑。随着年头的增多,许多保护建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加固与维护,下面本人就自己的经历谈一下对保护建筑的加固与维修。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城市的历史发展为我们遗留了大量的城市古建筑等文化遗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关键节点时期,如何既实现城市又快又好的发展,又保护好这些历史遗留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文章针对北京城市古建筑保护制度中的现存问题,通过梳理建国后北京古建筑保护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并借鉴英国《登录建筑及保护区规划法1990》等域外制度,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城市发展转型期的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破解发展中的二元难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成熟与文明进步的表征,一般而言,城市聚焦了一个历史阶段该区域内最优质的资源,往往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个城市的历史愈久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越深厚,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建筑也正是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都面临着建设和保护的矛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将建筑历史文化拆除,还是谨慎对待予以保护,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中协调塑造城市特色和保护历史遗存的矛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石家庄历史遗存保护规划”为例,讨论历史遗存建筑保护的方法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人们逐渐加强对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必要性。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是判断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也是建设美好城市的快捷路径,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所以研究城市规划中的文化遗保护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天,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蕴涵了当地文化特质的城市历史建筑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建设浪潮的强烈冲击下,被漠视、破坏、甚至根本毁灭.保护历史建筑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振兴达到最令人满意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我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文明和历史,文化保护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工作内容,其中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形式,其保护工作难度更大。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乡镇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需要得到重点保护,才能保全乡镇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繁荣发展。文章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镇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乡镇文化保护工作质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0.
文物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决定了其火灾不同于普通建筑火灾。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文物建筑火灾防控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文章分析了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10,(11):21-21
“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展开,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紧迫和最关键的历史时期。”单霁翔在报告中不无担忧地说,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以往的文物保护大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05,(5S):52-52
“长阳跳丧”、“秭归端午节”将作为宜昌具有特色的文化遗产,申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长阳跳丧”是土家人自创的艺术珍品,也是目前土家文化保存最完好的一个品种,被称为巴人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让国人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而这种新鲜的感觉很快被一种沉重的危机感所侵吞。对于中华民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来说,对本土文化的护卫意识在很多地方几乎是空白。更为主要的是,在一些地方,文化流失的过程,却恰恰是以文明和进步的正当之名完成的,这是十分可悲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城乡改适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传统根基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挑战不啻于一场毁灭性的浩劫:许多优秀遗产有的淡出历史舞台,有的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有的奄奄一息,苟延残喘。如果一个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连自己文化都保护不了,我们的民族终将会因为失去文化的维系和承载而显得肤浅不堪,甚至失去与世界对话的勇气和自信。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亟须引起国人上下的反省与反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创造了无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以文物、典籍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为主的有形文化遗产便以千万件计。也许是由于这些目不暇接的“有形”文化遗产更容易吸引民众的眼球、占据民众的头脑,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主要通过“心传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口头传颂、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殊不知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无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样是确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强有力的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断或失传,无异于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也就无异于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这当然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吴凡 《中国科技纵横》2014,(14):267-267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与聚落文明。作者分析了羌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原因,对羌族建筑元素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寻找总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并要求当代应当及时从“道”和“器”两个方面来保护羌族传统聚落建筑。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大多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它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城市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老商业街区的再利用方法,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文明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了,因为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信息,还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本文就将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力求有效的保护好我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8.
田梅霞 《科教文汇》2007,(12X):235-235
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大多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它们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城市不同的风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历史地段的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老商业街区的再利用方法,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研究已成为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与自然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比,无形文化遗产较晚进入人们的保护视线。在刚刚过去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后,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热潮中,我们需要再次深入理解这类特殊文化遗产的特征,明确对其保护的重要原则,这是保护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00七年年会上,建设部官员透露,“十一五“期间,中国将补助资金近十亿元人民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相对滞后。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