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泼斯坦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记者,1915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父亲曾因反对沙皇暴政而坐牢,母亲也曾流放西伯利亚,1917年父母带着年仅两岁的爱泼斯坦来到中国居住。后来天津的一家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见少年爱泼斯坦读书广博又善于观察,很具记者潜质,便聘15岁的爱泼斯坦当记者。  相似文献   

2.
在报道方式上,要提倡多样性,搞“百花齐放”。原则立场上,应该是坚定的,但在说法上不能搞成模式。在写作技巧上不搞固定的模式。事情往往是这样,有的时候,一个人使用了新的写法,开始是比较新鲜的,人们都说写得好。如果一大批人都按这个模式去写,原来是新鲜的东西就变成人们不想看的东西了,成了新的公式化。在新闻写作上,千万不要公式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常委、今日中国杂志社名誉总编爱泼斯坦是国内外著名的记者和作家。60年来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写下了大量新闻通讯和文章,并为开拓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祝贺爱老来华工作60年和80寿辰,最近由今日中国出版社首次出版了他的新闻作品选。宋庆龄基金  相似文献   

4.
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阶段,无数人被抓起来,其中不少人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地遭此厄运,邱茉莉和我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1938年4月,我从充满乐观气氛的武汉去前线采访,目睹了自抗日战争开始以来中国正规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使全国振奋,把高昂的情绪推向顶点。台儿庄位于江苏和山东两省交界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作战,而远在北方的共产党游击队则切断日军的交通线,拦阻敌人的增援,这是在统一战线中互相配合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8日,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爱泼斯坦藏书捐赠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为中心揭牌,并为中心成立大会致辞。爱泼斯坦夫人艾黄浣碧女士将他生前珍藏的6382册西文图书等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设立爱泼斯坦奖学金。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曾建徽、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原主任鲁平、中国外文局原局长林戊荪、中国外国专家局原局长王遁等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7.
伟人辞世,举国同悼。在这令人极其悲痛的日子里,哀乐伴随着如潮的思念,我不禁回忆起11年前一个难忘的春天:小平同志亲切接见爱泼  相似文献   

8.
刘毅 《对外大传播》2014,(10):44-46
正1930年,15岁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75年的新闻生涯。也从此,他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汹涌的浪潮中,开始了一段见证中国的历程。爱泼斯坦一生的新闻事业大致可以1951年为分界线。1951年以前,他受雇于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及《时代》等外国报刊社,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中国的最新情况。1951年以后,他定居中国,受宋庆龄之邀参与创  相似文献   

9.
这是个闷热得令人不安的夏天,在简陋低矮的防震棚里,传出嗒嗒的打字机响声。他叼着烟斗,正聚精会神地埋头写作,他的思绪不时飞越千山万水,登临那情之所系的雪域高原……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在“文革”期间,从1970年第七期《人民画报》开始审阅画报的整本稿件,一直到1974年初,身患重病才不再审阅,整整3年多,期期审阅。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日理万机,尤其是在全国大动乱期间,与“四人帮”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紧张之时,他还要连夜审阅《人民画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说明周总理多么重视以对外宣传为主的《人民画报》(外文版为《中国》画报)的作用。当时,人民画报编辑部在每期杂志的文图编辑完成后,将全部稿件,从封面到封底,按画报开本、设计版样,贴好照片和文稿,主送中联部、并送外交部审阅,然后画报社根据两部审阅  相似文献   

11.
见证近百年历史沧桑,传播七十年中国变迁。在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今日中国》为他举办生平图片展览,谨表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敬重和祝福。此次展览将于2005年4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是中外著名记者、作家,宋庆龄挚友。他经历了从国际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奇特人生历程,从30年代的美国驻华战地记者到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开拓者,他用如椽巨笔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历史变迁,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展出的图片,虽不足以全面展示他丰富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出乎预料,接待我的是一位清瘦的、个儿高高的、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穿着像学生那样的蓝色制服,年纪并不比一般大学毕业生大很多,能讲英语和俄语。还有一位军官,他长得颇为英俊,满脸笑容。两位都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和洒脱。这使我轻松自在多了,便无拘无束地谈了起来。他们是什么人呢:那位职人员自我介绍说是秦邦宪(亦名博古),他曾任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那位军官是叶剑英,他曾任红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3.
让他们来吧——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想的。中华民族到底起来抵抗了。侵略将发现,他们来时容易,要脱身就难了,最后势必在失败中被赶出去——虽然时问可能不会太快。我这几位久经锻炼的同行一定也在这样想,不是出于年轻人的热情,而是出于他们长期以来不怕挫折,终获胜利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成兴市,有一尊周恩来总理的塑像。塑像坐落在环境优美的兴南化肥联合厂。我一跨进兴南化肥联合厂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周恩来总理的雄伟的塑像。顿时,一种崇敬的心情在我心底油然而生。塑像高约6米,周围是草坪和成行的松柏,右边不到10米处,一座花岗岩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碑文的字里行  相似文献   

15.
“在我生命的夕阳余辉里,有人也许会问:你对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是否悔?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中国人民占全人类的五分之一,在整个世界的命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人民革命这一过程中,如同在一切其他过程中一样,有欢乐,有痛苦,也有曲折。但总的说来,它的道路是向上的,是对国家和国际的进步做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进入边区不久,发生了两件事情,很实在地显示出国民党仍旧在我们身边。其代表人物是谢保樵和他的几个亲信。但在边区,他们虽然想按他们的意志行事,却未能如愿。谢一见到王震就对他说.记团所有成员都由他管理,不允许单独行动。谢还说,这次来访的外国记都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对中国一无所知,只想写一些有害中国统一的轰动性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从1940年初到1941年春,我在重庆的这一年中,重庆和整个国民党地区的形势急剧恶化。对日本的抵抗有气无力。压迫和贪污之风加剧。内战的危险日增,从反动派的偶尔挑衅发展为全国性的威胁。甚至国民党政权的宣传官员也满腹牢骚。广播电台英语部的头头彭乐山,曾经当过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他以前毫无怨言地为国民党作宣传,现在却沮丧地对我说:“我厌倦了。1938年我们在电台广播新闻、进行宣传时,我们自己是相信的,并且受到鼓舞。那时我们工作起来,轻松愉快。现在,我们老觉得,我们是在胡说八道。”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南部的赣州专区,迪恩和我采访了时任专员的蒋经国。他是蒋介石的儿子,曾在苏联留学多年。在20世纪20年代末,他曾公开谴责他的父亲是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反动分子。现在,他同父亲和解了,但仍然谈论并实施某些城市改革,包括在他这个地区支持“工合”运动。不过,没有多久,他就像大多数其他国民党官僚一样,大肆逮捕“工合”运动人士和迫害共产党人。后来我才知道,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小蒋和邓小平曾经是同学。由于他们是班上两个身材最小的人,所以点名的时候,他们俩总是并排站在最后。几十年以后,蒋经国当了台湾政权的“总统”,继承他曾宣布不承认的父亲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回忆温暖     
一言 《文化博览》2005,(2):28-29
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是在冬季里一个雪后的黄昏. 那一年我16岁.当其他同年龄的女孩子还在暖洋洋的教室里看书或者做白日梦的时候,我已经带着盛满孤独无助的行李走过好几个冬天了.  相似文献   

20.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81岁,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在回忆末代皇帝时,他说道:“我1918年出生的,民国七年。溥仪和我不是一个母亲,他就算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他们都没有儿子。过继后他当了宣统皇帝,3年之后就退位了,那时候还在宫里头,说是享受优惠条件,没搬,当小朝廷。我五六岁的时候还到宫里头去过,跟溥杰一块去的,溥仪比我大12岁,那时候他就十七八岁了,见他时得给他跪安。那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