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双传学  林培 《新闻战线》2023,(11):20-23
做好调查研究报道是党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全媒体时代,调查研究应着重解决与人民群众“隔了一层”问题。只有转变作风,走深走实群众路线;践行“四力”,练就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推动调研;奔赴现场、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做好调查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3.
当前,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而奋发努力。许多媒体坚持用沉下去的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做到体察民意民情,反映人民心声,采写百姓关注的新闻,唱响改革开放、全面奔小康的主旋律。实践证明:新闻工作人员沉下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基层通讯员忽视调查研究 ,是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其一、基层通讯员如果忽视调查研究就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基层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隔断党和政府与基层第一线及那里的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众所周知 ,加强和搞好基层报道工作 ,是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也是上情下达 ,密切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它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各级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队伍毕竟数量和精力有限 ,他们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基层报道工作任务。而基层通讯员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 ,大量的基…  相似文献   

5.
李颖 《记者摇篮》2009,(6):39-39
“钻天入地”的本领,是每个记者都应该练就的基本功,对于政法记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钻天”即是站在高处,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入地”是指沉下去,一头扎在人民群众当中,参与到人民群众那火热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这样,上可以掌握报道的灵魂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县级电视台是县级的主要宣传媒体之一,也是沟通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主要桥梁,多年来,承担着上传下达的喉舌功能,在传达人民群众呼声,反映民情、民意和营造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7.
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也是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理的要求。人民群众需要全面了解社会,需要传媒反他们的意见和呼声,需要知晓他们欲知而未知的事,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社会主义的众传播媒介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些满足人群众需要的社会责任。社会发展到当今阶段,民生道如何与时俱进,成为学术界和传媒界的一个新的题,其中处理好民生报道的几种关系至关重要。关于市民生活报道和农民生活报道的关系。“民”报道,就是有关百姓生活的报道,或可以引伸为与姓生活和生计息息相关、反映民情…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调查研究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而且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报道质量的一大法宝。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调查研究工作,更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调查研究,是改进工作作风、实现科学决策、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开创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有效手段。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最好手段。党报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党报就应该报道什么,人民群众有什么疾苦和要求,党报记者就要为人民群众摇旗呐喊。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阅读取向,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是我们联系群众的最好方法。调查研究有利于发现新闻线索。群众的所思所想就是新闻媒体应该关注的题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就会了解到群众的思想和要求,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获得很好的新闻线索。调查研究有利于调整办报思路,适应读者需要。市场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读者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竞争的专业化水平更高、更细致。这样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根据辽宁省政府纠风办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点击科技为辽宁省纠风办提供了“竞开协同应用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开发了“协同引擎”以及“协同架构”.不仅为政府搭建了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反映民情民意的渠道.同时大大降低了沟通与协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用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凝聚党心民心,离不开桥梁纽带。我国目前拥有超过10亿网民,各级地方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如何立足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快等优势,架起党委政府沟通群众、传达民意、反映民情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1.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新闻工作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们新闻工作者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己任,为的就是把党的主张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同时,如何在新闻实践中贯穿、体现“三个代表”,尤其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亟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民情…  相似文献   

12.
谭锐 《记者摇篮》2005,(5):39-39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刘少奇同志曾对新闻工作者说“中央就是依靠你们这个工具,联系群众,指导人民,指导各地党和政府的工作的,人民也是依靠你们。人民想和中央通通气,想和毛主席通通气,有所反映,有所要求,有所呼吁……你们记者要到各地去,人民依靠你们把他们的呼声、要求、困难、经验以至我们工作中的错误反映上来,变成新闻、通讯,反映给各级党委、反映给中央,这就把党和群众联系起来了。”新闻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应该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4.
蹲点调研 破解民情档案难题 磐安县高二乡小湖山村地处深山,全村97户267人,人均收入2339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数,是浙江省比较贫困的村落。4月7日,省档案局王立忠局长等三人轻车简从、自带被褥来到小湖山村,就“民情档案”等课题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  相似文献   

15.
今年,南通人民广播电台新辟“民情直通车”栏目吸引了广大听众的注意力。 “民情直通车”与以往媒体中的“读者来信”、“监督岗”、“曝光台”、“观察与思考”、“回音”、“鼓与呼”等传统专栏明显不同,是融来信、监督、调查反馈、新闻报道为一体的栏目。  相似文献   

16.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4):20-20,28
不能不承认,我们的一些经济报道也确实也在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确实在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生活问题。但是,我们的经济报道为什么又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气息?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记者把“根”扎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宣传工作,最大的危险同样是脱离人民群众。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宣传工作,推进作风建设、改进新闻报道的核心同样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三贴近”的内涵丰富,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应该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的…  相似文献   

1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贯要求。胡锦涛同志曾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三贴近”上要取得新进展。因此,不仅新闻宣传工作要积极实现“三贴近”,作为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反映群众呼声的新闻舆论监督,就更要积极践行“三贴近”,做好调查研究,把“三贴近”作为自己的生命线,把来自最基层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出来,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告诉群众,真正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为民解忧,为政府分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是一篇深刻反映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好通讯.概括地说,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闻系统“走转改”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一大批接地气、察民情、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诉诸于媒体,帮助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新闻系统一派新气象.如何巩固“走转改”可喜成果,让新闻真正回归“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本色?本文试图从“诚心结交群众朋友、用心收集社情民意、精心做好民生新闻”三个方向,思考如何将“基层”走得更长久,“作风”转得更透彻,“文风”改得更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