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作冲动是始发动力,创作动机是继发动力,它们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大区别的审美心理活动,共同促动着创作活动的萌发和进行。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在文人中间普遍兴起了竹枝词的创作热潮,包括在朝安逸文人、从军文人、基层官员文人、谪戍文人、旅行文人、西部本地文人等在内,他们尽管境遇不同、身份各异,但都热心参与,一批结构严谨、音韵优美而通俗质朴、内容丰富的西部竹枝词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深刻展现了广阔西部的风土民情,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此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汉文章家首先是以单个的政治人物出现的,东汉以后,以博学、文采闻名于世的文人开始涌现,并且这些文人多集中于东观、高门大族以及文化较为发达的地方州郡,呈现出了群体性特征.文章讨论了这一特征对东汉文章刨作的影响及其在秦汉至魏晋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雅集作为文人聚会的社交活动,不仅对书法艺术的交流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书法创作起到了催化、涵养的作用。书法最能体现文人之风流仪态,而雅集作为一个场域的存在,成为书法创作的精神滥觞之地。  相似文献   

5.
中晚唐游仙诗的繁盛与当时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从质疑长生、渴望自由、追求男女情爱三方面,论述在唐朝走下坡路的中晚唐,底层士人进退失据,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试图在游仙诗中构建一个等级分明而又公平、自由的神仙世界,以此来重建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李强 《语文知识》2002,(2):27-29
始于东汉,流行于南北朝的碑志文,到了唐宋之世蔚为大观。一些稍有名气的文人,几乎都写过碑志。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陆游等都是碑志创作的大家。碑志文的兴盛与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碑志也渐渐突破原来只记录墓主世系,罗列生平资料而进一步发展成传记文学,有关碑志创作的理论也渐渐丰富起来。研究这些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7.
童话是放飞儿童心中七彩梦的最佳载体。文章指出让儿童了解童话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喜欢童话到乐于写童话,老师肩负着把学生领进童话创作大门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粤西诗载》收录了大量贬谪文人的创作,这些来自他乡外地的创作主体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描述了自己内心经历的痛苦蜕变过程,也从他者的视角对广西的环境进行了新的描绘和解读.贬谪文人创作成为《粤西诗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部重要的地方文献增添了诸多重要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邺下文学集团前后存在的七年时间中,集团内部开展了大量的与文学相关的宴集、唱和等文学活动,并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相应的文学作品,成为建安文学创作最丰硕的时期。尽管学界对此多有论及,但不够全面系统,还有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十诫     
在高中的的时候,经常看一些已经离开了高中进入大学的学兄学姐们写的文章,他们无一不对过去充满怀念之情,当时的我就像现在的你们一样不能理解,高中这种单调乏味、劳累困顿、暗无天日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值得怀念的?  相似文献   

11.
明天     
“昨天是路,今天是桥。明天是彼岸的坦途”,比拟形象而又富含哲理,语句中折射出小作严谨认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中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处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一个涉世未深的初中生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令人欣慰的。她的同龄人多读读这类章也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改史。由于创作中坚持史学意识的主导性,所以,即使在补史、改史中有与正史记载出入的成分,也并不因此而改变历史剧的本体属性。形成以曲为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庸讳言,以曲为史存在着缺陷,然而其对现代历史题材艺创作所提供的经验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如何开展文章创作,叶燮提出了“心物合而为文章”的主客观交融创作观。在创作准备上,必须让才、胆、识、力等主观要素“充于志”,让理、事、情等客观要素“贯于气”,且应让作者达到“有胸襟”的境界。在主客观交融之际,作者必须“以心衡物”,以确保创作出“理、事、情至”的文章。这一理论可谓中国古代文章创作论之集大成,其蕴含深厚,对当代文章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整合文人理想、世俗倾向与社会规范,融文人才情、世俗风流、社会道德意识于一体,形成了李渔喜剧在封建道德体系内对人、情、欲作出肯定,“将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创作策略的文本品格。  相似文献   

15.
苏轼可以说是宋代诗文创作大家,他崇尚自然,深具闲者心境,作文写诗是他心灵的自然流露,文体天成;“无意于佳乃佳”,非常人所能及。  相似文献   

16.
西蜀文人群体的禅悦情怀具体表现在对佛教禅理的悟达和妙赏、对人生诸般痛苦烦恼和世事虚幻的哲理反思,对僧人玄谈妙论和高洁人格的钦羡和推崇以及对一己率真洒脱真性情和本真面目的不懈追寻和深情呼唤等诸方面。西蜀文人群体的禅悦创作情怀,深刻影响到了他们文学创作上的旨趣和追求,主要表现在西蜀文学涉僧类、怀古类和凭吊类的诗文作品大量涌现,西蜀文人喜好以佛禅语汇、典故入诗,诗人在作品中善于悉心布置气韵高绝的佛释物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跆,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作为应试作文的一种——话题作文创作,更需要我们在行文前进行准确的定位,好好地谋划一下,才能使文章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学界无一例外地把萧纲所谓“文章且须放荡”之“文章”理解为写文章,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原文本意。“文章且须放荡”还应从阅读的角度理解为不拘一格、广泛阅读。学界从创作角度理解“文章且须放荡”时,又多把“文章”的外延限定在“宫体诗”或诗歌,这既不完全符合萧纲视野中的“文章”含义,更不符合萧纲“文章”创作的实际。从创作角度讲,萧纲“文章且须放荡”应理解为突破传统,不拘泥于创作阐发儒家经义的文章,还可创作其他学术文章、应用文章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清中晚期,爱新觉罗家族的文章创作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皇帝独霸文坛的局面不复存在;其二,出现了真正以文著称的作家作品;其三,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吴凡 《语文天地》2012,(19):23-24
中学生写好作文,在人生的旅途中建立一个诗意的栖息点,这是一件既惬意又有意义的事。而部分学生只形成了对文章的模式化认识。素材反复使用,个性和独特的情感体验逐渐消失,不容易产生创作冲动。为了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