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倍数和因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聆听了张齐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现将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予以介绍,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平时上课课堂气氛不活,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后来,我才发现:传统的数学课堂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解题方法的模仿,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我们的课堂显得沉闷,缺活力,缺灵性。课堂中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让那我们的课堂就变成有活力的、有灵性的课堂。从学校毕业踏入这个岗位已经有七年了,听别人的课也不下百堂。每当听别人上示范课时,内心就激情涌动:教学环节多完整,课堂很活,孩子很聪明,回答问题那么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西师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课件出示自己和儿子的照片)谁来说说赵老师和横横之间的关系?(学生自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西师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课件出示自己和儿子的照片)谁来说说赵老师和横横之间的关系?(学生自  相似文献   

5.
【教材把握】《倍数和因数》是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安排的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素数和合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认识倍数和因数;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是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例2是你能找出多少个3的倍数?例3是找出36的所有因数。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7.
周振锋 《教师》2011,(1):91-92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0~72页的内容。笔者有幸受邀华东六省举办的赛课,着意准备了此教学设计,最终获得特等奖佳绩。其鲜明特点是习题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明显,学生学来轻松愉快,深受评委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的同时,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话是获取真理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是平等、互动、对话的关系。任何教学都离不开对话,但是否构成课堂的有效对话,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获取真理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是平等、互动、对话的关系。任何教学都离不开对话,但是否构成课堂的有效对话,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因数和倍数》的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做好《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对整个数学基础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现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着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他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以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和拓展转换的追问,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对话课堂、语感课堂和诗意课堂。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70~73页《因数和倍数》。课前思考: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如果能借助学生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70~72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学数学,是不是都与数字打交道呀!同样的自然数,加上不同的文字,你会觉得它很神奇,如数字7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70~72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用一道乘法算式把你的摆法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第70-73页《因数和倍数》。  相似文献   

19.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同学们,今天有幸给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此刻我们是什么关系呢?嗯,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有着好多种关系,就如我们的师生关系一样,可是上完这节课后,我更想和同学们成为220与284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