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市校园足球的不断深入开展,各学校对校园足球的评价与监控显得越来越重要。盐城市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全市校园足球进行合理评价,合理评价出更为真实有效的数据,评价的操作性也需要监控,以保证校园足球的顺利进行。在健康促进计划的大背景下,盐城市需要大力开展校园足球,为了保证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我们要对校园足球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9,(4):70-72
总结深圳市罗湖区校园足球发展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通过梳理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实施路径,研究认为,罗湖区校园足球"全明星计划"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完善赛事体系,加强竞赛引领作用;积极传播足球文化,整合协同培育人才;营造多元文化传播媒介,强化品牌效应;科技信息化支撑打造校园足球助推器;家校合作,拓展球员上升渠道为罗湖校园足球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现行教育体制背景下,对我国校园足球"升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关键问题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研究认为,"唯成绩论"教育现象促使校园足球异化;教师、家长观念的僵化与偏颇成为校园足球发展障碍;利益主体的博弈滋生校园足球工具化、功利化;安全问题引发校园足球活动参与者的退让与规避。建议:推进升学评价制度改革,切实摆脱"升学教育"弊病;加快建立民间校园足球中介组织机构,成立校园足球联盟或协会;建立并完善校园足球安全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足球人文环境的内涵与结构,根据“人文环境理论”提出了优化人文环境是“校园足球”和谐发展的根本。通过总结当前足球人文环境发展的掣肘因素,提出机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知网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及专业足球教师的讲解,解读习近平新时代校园足球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而发现校园足球的困境及解决办法,使其注入新鲜的生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一马当先承担起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责任,开启体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何强 《体育学刊》2015,(2):5-10
在中国足球整体陷入困局的当下,校园足球被社会寄予厚望。面对校园足球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各方面提供的利好条件,理性分析影响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认为,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和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回归育人本源。将发展中国足球的重任压在校园足球身上,并以此作为主要目标任务是角色和功能的错位。摆脱激进式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净化中国足球大环境,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消除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拓展校园足球的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携手打造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校园足球工程对青少年足球运动普及的推动作用:布局城市(县)和布点学校体现出"集聚-辐射"效应;校园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节、足球夏(冬)令营活动发挥了"辐射-集聚"效应。建议:系统规划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体系;在保证整体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布局城市和布点学校的数量;促进城乡青少年足球运动的互动发展;继续保持校园足球工程的资源优势;继续完善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网络。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区级青训中心运行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区级青训中心发展情况和整体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校园足球推广计划和足球发展试点城市项目在我国同步实施和推广的现状。以期为武汉市乃至全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并参照国内外足球发达地区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对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对策建议,以校园足球为基础,以社会青训俱乐部、各市省运会参赛队为梯队,以职业俱乐部和高等学校搞水平运动队为主体的培养机制,加强各方协作,夯实辽宁省校园足球后备人次的培养、储备。  相似文献   

10.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座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当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对策: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校园足球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出台扶持力度大、管理目标具体的校园足球相关文件;建立政府主导,教体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场地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校园足球活动的规范化训练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配合推进下,决定展开校园足球运动.在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很多问题被发现,但是为了提高校园足球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意见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为了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有必要对校园足球活动的质量进行评价.校园足球成长的关键是质量,从中学生抓起...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们国家比较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当结合当前情况在校园内推广足球这一运动项目.就目前而言,体能是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短板.因此,学校更应不断提升青少年自身的体能素养来确保其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校园体能训练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青少年足球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发展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在县区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建设校内与校际之间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对激活足球教师的教学和创新激情、学生的足球运动意识和激情、培育足球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以及发现和培养足球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园足球承载着我国足球事业的未来,是我国足球事业之根基,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实地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新时期我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重点包括制约因素以及提升路径两个层面。制约因素:校园足球师资力量落后,教师专业水平滞后;足球场地设施匮乏,校园足球开展乏力;校园足球开展形式化严重,校园足球重视度不足;训练与参赛体系建设滞后,人才培养效益低效。提升路径:壮大教师以及教练员队伍,优化师资准入渠道;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场地设施,提升场地使用效率;加强校园足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重视发展校园足球;推动训练与参赛科学化开展,促进竞赛机制一体化推进。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陷入既无质也无量的窘境,错误的培养理念,落后的培养体制,混乱的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的现状。急需一个新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来解决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科学化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N+10"培养模式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65-6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体育测量等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采用百分位数法进行建立评价标准。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状况进行评价,旨在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实际状态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15,(6):34-35
由于中国足球长期徘徊在低谷,校园足球便被全社会寄予了厚望。随着2009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启动,校园足球"热"了起来,且取得了多方面突破的利好消息。文章以国字号足球队难以尽如人意的表现为引子,浅析了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子、点子与着子,旨在呼唤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认真思考,去理性驱动,实现校园足球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键 《体育教学》2014,(12):10-10
作为一个标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宣告了酝酿近一年的"校园足球升级版"基本构建完成,中国校园足球将以此为起点,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三个核心,迈开新的步伐、步入新的轨道。这次会议同时也预示,青少年足球,这个一向为社会诟病的中国足球基础建设,将开始启动实施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深耕计划"。  相似文献   

19.
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背景、目标、内容,及其与阳光体育运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等进行探讨.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的手段与形式,同时又是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心战略转移的制度创新.指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应注重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与规模的扩大;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新型足球后备人才;依托学校,普及与提高并重,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渠道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新一轮校园足球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概括。研究认为,新一轮校园足球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应用两个维度上展开:在理论研究中,学者们主要探讨了新一轮校园足球的出台背景、分析了新一轮校园足球的价值与功能,并努力构建新一轮校园足球的学科理论体系;而在实践层面上主要是新一轮校园足球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的研究。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是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地域之间研究成果差距较大、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总体的分析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