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有琪 《甘肃教育》2014,(21):96-96
正"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语文教学应以"读"占鳌头。智障学生虽然和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存在语言发展迟缓、词汇贫乏、语法简单、表达不清等语言和言语发展的缺陷,但朗读也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活动。笔者认为,指导智障学生的朗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一、重视听读,激发兴趣智障学生的智商普遍较低,感觉迟钝,难以体会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激趣诱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指导到位,促进效果;重视评价,提高朗读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却大打折扣的原因分析: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朗读的面窄;朗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造成"到位"与"味道"的缺失等。指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议,尤其要注重对朗读的引导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于朗读,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发音不准,二是唱读,三是漏读、添读或回读,四是读破词、读破句,五是朗读速度或快或慢,六是缺乏感情色彩。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让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对朗读的指导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主要表现为: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只求形式不求实效;朗读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朗读成了少数优等生表演的舞台;朗读方法指导少,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朗读时形成固定腔调主要因为学校、老师、学生对朗读的重视意识不强,朗读指导的方法不到位,朗读的形式单一。要纠正固定腔调,需要老师正视朗读对语感形成的重要作用,学校重视朗读检测,带动学生发现朗读的价值。通过范读,给学生样板;通过录音,帮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指导,教学生掌握技巧;开展多种朗读活动,激发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霍渊文 《教育导刊》2008,(11):47-49
自2003年始,我校开展了智障学生个体素质能力评价的研究,2005年,形成了以《智障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和《智障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手册》为形式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由此而带动了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改变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和评价方式,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基于如下背景:  相似文献   

7.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和技巧,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宽容,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很浓的朗读兴趣,很强的朗读能力,很好的朗读习惯,形成终身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时,都是"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的单调朗读,未能真正享受到朗读带来的快乐。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认为在朗读训练中,要从营造朗读的氛围、指导朗读的技巧、丰富朗读的形式、优化朗读的评价以及强化朗读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并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0.
蒋丽萍 《考试周刊》2014,(32):52-53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的一条有效策略。文章从教师备课时强调备读、激发朗读兴趣、教给朗读方法、设计朗读形式、留出充裕时间、进行朗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有效的朗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朗读形式过多、缺少朗读技巧、无效的朗读评价等。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教师要保证朗读时间、指导学生有目的朗读、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灵动的、有生机的语文朗读课堂。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是语言训练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要提高指导的有效性,就要创设朗读的情境,注重朗读的层次性,把握朗读的形式,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以读为本,读用结合"。本文从朗读训练内容、朗读指导的策略、朗读的形式、朗读的点拨与评价以及读用结合几方面探讨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凸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读书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从而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现今语文朗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学生朗读时间不充足,朗读目的不明确,教师缺少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困扰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丰富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创设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已感受领悟,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激发朗读兴趣、明确朗读目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给足朗读时间等四个方面切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万前军 《考试周刊》2014,(24):31-3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从营造学生想读的课堂氛围、教师的经典朗读示范、朗读方法指导和教师鼓励与宽容的评价入手让学生对朗读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朗读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学生缺乏朗读兴趣、教师指导单一等问题。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朗读训练目标,精选朗读训练点,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评价学生的朗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学、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小学发放问卷,发现朗读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朗读目的不明确;朗读参与程度低,学生朗读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朗读方式不合时宜;朗读指导不具体,不及时、不深入;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有: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要从形式的丰富性与艺术性上下功夫,继而加强朗读结果评价工作。教师应做到实现朗读形式的丰富化,讲求朗读形式的艺术化,做好朗读学习的评价,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