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油画的构图是指画家用油画造型要素尽最大的可能阐明画家自己的思想的直接手段,经营构图的过程将贯穿整个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制造节奏而形成画面的韵律,运用比例分割而达到和谐美是风景油画创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风景油画写生,作为训练学生提高色彩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油画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风景油画教学实践,系统地论述风景色彩写生训练在油画教学中的作用,并就风景油画色彩训练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原则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风景写生课的概念及其不同于摄影和默写的特殊性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风景写生课,并从风景写生课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和感性强于理性的观念入手主张风景写生教学应把握适当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精讲导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自读预习阶段:①结合课文注释自读全文并分别概括六个风景片断的内容。提示:六个风景片断的内容依次是:沙漠驼铃、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园即景、黎明剪影。②六个风景片断是通过什么串联起来的?提示:这些风景片断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时空上都没有什么联系,组接它们的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极富哲理的警句。这一基本观点是贯串全文的神线。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风景写生课的概念及其不同于摄影和默写的特殊性来帮助人们正确理解风景写生课,并从风景写生课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和感性强于理性的观念入手主张风景写生教学应把握适当尺度.  相似文献   

6.
谈起风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匡庐奇峰、西湖春色,或者长河落日、晓风残月,或者南国花木、北国冰雪……有的为其雄奇秀逸而倾倒,有的为其瑰丽旖旎而心醉,有的为其凄清迷离而怅惘.而革命文学巨匠茅盾,却从素不以风景著称的地方发现了胜景——从单调平板中看出了庄严妩媚,从质朴无华中看出了美妙可爱,从平凡中看出了伟大,并且满怀激情地讴歌赞美它.这便是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风景谈》.  相似文献   

7.
茅盾散文《风景谈》,题目上“风景”二字与通常的说法有些不同。通常理解的“风景”,是指由自然现象所构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致,而在这里指的是风物、景象。如此使用,倒也并非出于杜撰,它本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是与常用义稍异而已。两种用义的区别,在于:一指自然的、静态的景物,一指“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地方风物、景象。茅盾之所以用这个文题,大约就是要利用“风景”的两义,从一个不惹眼的角度来写一个敏感性的地方:他要忆述亲见亲闻的延安生活,却又故意写得模糊一点,这也是一种遮眼之术。  相似文献   

8.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风景谈》文章好,难得教好。究其因缘,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风景谈》究竟是什么体裁,应不应该把它当“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来教。二、《风景谈》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应不应该以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一句话:《风景谈》的教学究竟应该以“景”为中心还是以“谈”为中心。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的释解注解是这样说的:“本文所写  相似文献   

9.
《风景谈》语言艺术例析江苏如东县马塘中学双林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茅盾先生的《风景谈》善于运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描绘人物活动,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有形的风景画,给人以逼真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认真赏析这...  相似文献   

10.
《风景谈》是茅盾在亲眼看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感受到他们的崇高精神后,而写下的“见闻录”式的散文。他在《回忆录(27)》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可见,“政治”是这篇作品的“神”。而这个“政治”应是优良的革命传统。在《风景谈》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外,还应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下面谈谈笔者《风景谈》教学的几点做法: 阅读课文——体现革命传统教育 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凭借语言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散文《风景谈》,通过几个颇具特色的风景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充满着希望的西北高原上革命圣地的风光和那里新的人物,新的生活。在这些风景画面中,人物和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人物是核心,景物是陪衬,两者不可割裂。一些评论《风景谈》的文章,往往只看到人物,忽视景物,或者相反。这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一次听某青年语文教师讲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与写作》第四册),教师对标题是这样解说的:题目《风景谈》,意思是谈谈风景。风景,指自然风光和景色。如  相似文献   

13.
采风活动是美术专业重要的课程,大量时间用作风景写生.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如何取景构图、如何用色、如何塑造空间等方面,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取景构图.教师如果引导学生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提醒学生学习基本的构图常识,总结构图经验,强调构图的创新意识,那么对提高学生风景写生构图能力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习《风景谈》,一定会自然地联想到作者的另一名篇《白杨礼赞》。作者赞美白杨,不正是讴歌具有白杨般性格的献身于民族斗争的中国北方人民吗?作者再谈风景,谈的深层用意又何在呢? 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谈”风景的呢? 首先根据[预习提示],我们知道全文有“六幅风景  相似文献   

15.
《风景谈》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语文》基础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篇。本文通过六幅风景的描绘,赞美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这篇课  相似文献   

16.
茅盾的《风景谈》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优秀散文。文章撷取六个风景画面,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和整个抗日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抗日卫国、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风貌。作品从“人与自然”的哲学命题的高度,通过具体画面,赋予抗日军民以更深刻更恒久的内涵。现在,我们品读这篇作品,并不因其历史背景的变迁而觉得其意义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无一不是运用辩证艺术的高手。被誉为《白杨礼赞》姐妹篇的《风景谈》,便是个娴熟运用辩证艺术的范例。那么,作家是怎样运用辩证艺术将一组“风景”交织为动人心弦的“画面”呢?  相似文献   

18.
《风景谈》的对照艺术兰州市二十七中白辽玲《风景谈》是1940年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6个月后,写下的一篇“见闻录”式的散文。它是茅盾散文的力作,与《白杨礼赞》并称为姐妹篇。《白杨礼赞》脸炙人口,蕴意鲜明,感情激越,得力于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风景谈》朗朗...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近乎完美的考场作文。开篇生动描写在外摊看到的让人心驰神往的浦东风景,接着笔锋一转,借一位友人之口叙述在明珠塔上看到的浦西风景,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原来彼岸的彼岸竞更别有洞天”,即熟悉的地方风景更美。然后议论道:“我们总是惊叹于彼岸是多么的美好与令人神往,却殊不知自己身边的土地也是对岸所期待的桃源。”进而展开联想转向世间万象,列举几种彼岸现象,尤其是怎样对待外国大片和出国留学,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风景谈》是写于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它与《白杨礼赞》写于同一时代,反映的也是同一主题,但它比《白杨礼赞》难懂。它描绘的几个风景片断似乎毫无关连,不仅是学生,就是教师自己,初读时也不易一下子品出佳处。仿佛食用橄榄,须得细细体味,才能看出;全篇从风景的角度下笔,充满了抒情的音调,又蕴含着哲理,它告诉了我们“革命”这两个字伟大而深刻的涵义。那么,这样的课文该怎样处理,才能使学生在既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读出兴味,又能学到写景和议论相结合,不仅写自然之景也把人的活动场面当作风景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