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德国大学里的外国留学生已达到20多万人,其中中国学生3万余人,绝大部分是自费生,还不包括在德国语言学校和技术学校的学生。外国学生占德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12%以上,比6年前增加了40%。  相似文献   

2.
德国打工记     
沈浩 《成长》2006,(6):47-47
我所在的城市是斯图加特。斯图加特对中国留学生的意义就像是延安之于中国革命一样,这里是打工者的天堂.因为这里不光是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也不光是有博世等大公司的巨大厂房,更关键的是这里有数以干记的中小企业。而德国人的习惯是到了七八月份就开始带薪休假了,这时就需要大量的临时工来代替.并且德国人有聘请学生的传统。所以到了暑假中国留学生就会从德国的各地涌向斯图,尤其以东德为甚。有一个小插曲足以证明我说的确是实情:我一个同学在东德的凯美尼茨找了个女朋友,问他怎么认识的,他说他女朋友刚来凯美尼茨的时候,中国学生都去斯图加特打工了,整个大学里就只剩下两个人,他去帮她报名注册找房子就这么好上了。  相似文献   

3.
英国一个教育代表团到我国一所颇有名气的大学参观学生食堂,当他们看到学生前挤后拥左右加塞的时候很不理解,问陪同的学校长:“校方为何不采取措施呢?”校长无可奈何地说:“都习惯了,有什么办法呢?”所谓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如上面例子中的大学生一到食堂就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只想着自己快一点买到可口的菜肴,根本不管食堂秩序  相似文献   

4.
记者:德国欢迎中国留学生吗? 刘女士:德国比较欢迎中国留学生。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黑头发的中国人。现在赴德攻读电子专业是最受欢迎的,毕业后,这个专业的学生在德国很容易找到工作。赴德留学的费用不高,1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的“阔”阔气的中国留学生小W是来自四川的中学生,今年19岁,2000年来到德国柏林。他的“阔气”是有名气的,在中国留学生圈内“有口皆碑”。据说,小W到柏林后不久,不习惯与别人合住集体宿舍,决定自立门户。按照合同规定,如果中途退房,出国前已交的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的地铁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坐着站着,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本书来读。调查显示:56%的德国人在他们的业余时间喜欢或非常喜欢读书;平均49%的妇女和36%的男士每年至少买过三本书;仅汉堡市中心图书馆一年就有10,795,394本图书被读者借阅,光顾中心图书馆的人次一年为4,584,976人,平均每天18,300人;全世界最大的图书展每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和法兰克福两个城市举办。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德国人是喜欢阅读的。而我发现,德国人阅读的习惯却是中学语文老师培养的!  相似文献   

7.
从多元认知的角度看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多元认知的角度讨论如何看待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的问题。我们将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经摄像观察再转为文字,历时3年。摄像记录包括从短时记忆(看字写字)到长时记忆(心理词汇的提取)的汉字书写过程。观察发现每个留学生都有与中国人不同的汉字书写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影响最后的汉字成品正确,也不影响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来看待这种书写方式?文章提出:从多元认知的角度来客观分析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承认其学习过程的差异,并且呼吁对外汉语研究者和教师应该首先具备接受和包容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学习过程差异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留学生的书写习惯或方式,而不是按传统习惯将此界定为“错误”并加以细致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初到德国有一件事很不习惯,那就是烦琐的垃圾分类。由于其中有许多条条樵框,尽管许多留学生以入乡随俗的态度认真而谨慎地对待,还是会在不少场合受到批评。一名中国学生把装牛奶的纸盒扔到了装废纸的桶里,结果他的德国邻居毫不客气地说,因为牛奶盒的表面有一层塑料薄膜,所以它应该被扔到装塑料的垃圾桶里。另一次,他白天将香烟盒扔到装废纸的桶里,晚上回来房东为此专门找其“谈话”,原来他的错误是没有将得烟盒里的锡纸取出来。大多数到过德国的人都感叹那里的生态环境如此优美,殊不知其中包含着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德国下萨克森州奥耳登堡高专副校长阿伦斯教授的邀请,长春建筑专科学校访德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1年10月15日至30日对奥耳登堡高专进行为期15天的访问。奥耳登堡高专始建于1877年,学校由下萨克森州政府科艺部领导。目前有学生1037人(其中外国留学生24人)。教职工100多人,在德国200多所高专中属于中等规模.学校设四个系: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测量系和航海系。学校办学条件比较好,建筑面积(航海分校除外)约1万平方米,设有一个图书馆和计算中心,还有一个学生食堂。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小学生们到校第一件事就是玩,把沉重的书包随地一丢,满校园撒欢。进入教学楼后,小学生们在教室外的鞋柜旁把鞋脱下来,换成室内鞋,然后走进教室,再把外套挂好坐到座位上。穿着室内鞋和轻松的室内装,小学生们觉得像在家一样舒适。  相似文献   

11.
青木 《海外求学》2004,(22):56-57
7月6日,中国教育部发出今年第5号留学预警,针对德国部分私立语言学校和职业学校相继宣布倒闭或因经营困难严重影响留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事实,提醒国内学生赴德留学一定要先看清学校资质,以免上当受骗。那么,德国留学现状究竟如何?去德国留学需要注意些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硬币的尊严     
大学的校园里,并肩走着两个人:一个中国大学生,一个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已经大四了,学国际经贸的,他很想走出国门看一看;外国留学生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他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两人经常一起聊天,一个为了练习口语,一个为了多打听国外留学的消息。一天,两人又在校园的大道上边走边谈,中国学生又问了许多关于出国留学的事,外国留学生也仍旧细心地回答,最后,外国留学生问道:“你出国之后还想回来吗?”“你觉得呢?”中国学生反问道。“多数留学生出去以后,只要有机会,他们都是不愿意回来的。除非他们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外国…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大学来华留学生工作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肇始80年代中期。从1986年夏招收第一批12名法国、德国和北欧暑期短训班学生到现在,12年来,云南大学外国留学生长短期、本科和HSK辅导班在校人数累计已达2,200人。近两年,每年外国留学生在校人数稳定在30...  相似文献   

14.
镜头之一:食堂人手少,师生买饭时无奈地排着“长龙”;个别不自觉的师生想“先吃为快”,于是拥挤、打架、骂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上至校长,下至学生干部,只好轮流到食堂帮工。镜头之二:在购买柴米油盐时,一些食堂采购员或管理员与卖主讨价还价,最终以“回扣”多少而成交。镜头之三:对于食堂工作,寄宿学生牢骚满腹;教职工满肚子委屈———起早贪黑,钱没多拿一分,却连饭都吃不好;每逢期末或学年度末,学校领导总是叹惜道:又亏了!为了消除上述现象,我们学校从转换角色切入,由以前的学校包办食堂的一切,改为职工“办”食…  相似文献   

15.
郑汉根 《海外求学》2004,(20):60-61
持续了几年的盲目留学德国热潮之后,如今到德国来留学的“小留学生”少多了。首先,原来比较混乱的留学中介机构得到整顿;其次,学生和家长对到德国留学的态度更加理性;最主要的是德国于2001年特别对中国留学生设立的“留德审核部”,对规范中国学生赴德留学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昨晚适逢德国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轮迎战厄瓜多尔。在德国队超级铁杆儿球迷小柴火的号召下,花痴球迷吉吉和准入门级球迷喜宝三人决定一起前往学生食堂看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服务质量办好学生食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中学在抓好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办好学生食堂当作关怀学生健康成长、稳定学校教学秩序的一件大事来抓。学校食堂坚持以为学生服务、不赚学生钱、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越办越好,因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自19...  相似文献   

18.
暖冬 《成长》2005,(6):28-29
第一次见到孟小由,是在图书馆的门口。当时我和死党F往台阶上走,她正好迎面往下走。她穿着一件火红的T恤,配着一条白色超短裙,着实引人注目。F向我挤了一下眼:“你要是敢冲她吹口哨,中午我请你吃二食堂的鸡腿。”在鸡腿的诱惑下,我边走边回头一响亮的口哨声还没落下,我整个人就狠狠地撞上了图书馆的玻璃大门……停下脚步的她对我微微一笑,然后指着我,对闻声而来的管理员说道:“他破坏公物I”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弟弟从小与人不同。做事两大特点:专心,慢。有次画个素描头像,妈妈关照:“看到学生放学了,就来食堂吃中饭。”我们住校内宿舍。时河不知不觉过去,学生放学了。弟弟到食堂,没有一个人吃饭,原来是下午四点钟,学生放学。  相似文献   

20.
个子不高,走路如风,穿件运动装,扎个马尾巴,这就是蒋向华。或许,你看不出蒋向华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然而,在那群穿着蓝色校服的学生眼里,她却有着磁石般的引力。学生私下里都习惯于叫她老蒋、蒋姐、蒋妈,正儿八经叫她蒋老师的反而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