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英归国的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博士在回首自己走过的路程时,不止一次地谈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民族振兴是自己的期盼;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效力祖国是自己的义务;作为一名青年学者,科教兴国是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回国学子,扎根故上是自己的归宿。”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他还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谭铁牛博士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代表,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优秀代表,用自己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和业绩向人们诠释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我们不妨听一听他的心声。  相似文献   

2.
回故乡之路———留英学者回国学术交流团在京活动侧记●蒙梓1997年6月15日,由计算机科学、光电子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四大学科16名成员组成的“留英学者回国学术交流团”踏上了回故乡的旅程,北京、西安、上海将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获得了英国PRUDE...  相似文献   

3.
中国向国外选派留学生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的洋务运动。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科学技术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50年代回国的一些老科学家,大多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们怀着对祖国的一片热忱,毅然回国,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一些学科大多都是在一位或数位杰出的归国学者带领下成长起来的。 建国后的几十年里,留学回国人员作为科技人员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文革”期间都有一段极不平凡的甚至是痛苦的经历,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这段时间内,科技界的损失是巨大的,但仍有一大批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在内的科技人员从事一些重要的科研工作。经过近20午的改革开放,我国科研队伍更加壮大,其中留学回国人员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些重要科研部门的中坚力量,很多人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周燕 《神州学人》2001,(6):45-45
为贯彻国家留学方针,充分发挥广大留学人员的作用,支持他们回国后的教学、科研工作,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0年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以下简称“回国启动基金”)。 “回国启动基金”已经完成了2001年第一批(总第19批)的专家评审工作。不久,又会有一批刚刚走过艰辛的求学之路,满怀一腔报国热情从海外归来的学子得到这项基金的资助,使他们的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起步。自设立以来,“回国启动基金”已经受理了1万多人的申请,有8000多人得到资助,在留学回国人员和国内用人单位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留学人员都把它形象地比喻为“及时雨”。虽说3到5万元的资助不能算很多,但正是在这几万元经费的资助下,许多受助者逐步登上高科技领域的殿堂,摘取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真正为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工作的启动发挥关键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此,我们特请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主管“回国启动基金”项目的负责人对它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三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掀起中国新一轮改革大潮的时候没有忘记对他的求学异乡的后继者们发出殷殷召唤。 随即,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回国工作的各类留学人员不断增加,以多种形式为国家做贡献成为在外留学人员的时尚。 “国家建设需要留学人员,留学人员更需要祖国。”在德国留学的1万多名中国留学人员也按捺不住寂寞,迸发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30万人,广大留学回国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我国的博士后制度经过20多年的努力,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对7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百名化学领域留学回国博士情况开展调查,并从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各校留学回国博士的人数;二,留学回国博士的年龄结构;三,留学回国博士的性别;四,留学的国家;五,回国的时间;六,留学回国博士与西部人才的情况;七,留学回国博士的专业分布;八,留学回国博士所作的贡献。通过分析,力图揭示留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所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中反映了当代中国高校化学学科留学回国博士的分布、留学国家及所作贡献等情况,并由此窥见中国高校师资、中国留学回国博士之全貌,提醒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留英中国学生猛增 英国大学及学院入学招生服务处(简称UCAS)表示,目前在英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总数约为30万人,其中中国留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据报道估计,截至2002年,留英的中国学生人数已有6万人左右。来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  相似文献   

9.
双周快报     
观点曾庆红:统筹国内培养的人才与留学回国人才的作用曾庆红在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58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已近16万人。他们同国内培养的人才一道,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新时期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工作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宝贵经验。这就是,必须自觉地把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工作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必须使出国留学和留学回国工作服从  相似文献   

10.
孙斌 《神州学人》2007,(9):44-45
留学回国,除了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外,还有进入企业、自主创业等。就目前情况来看,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在日益增多。为此,本刊将不定期刊登已经回国创业学子的文章,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期刊登的《我的创业之路》的作者孙斌,是首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奖者。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 32万人出国留学,有11万 多人先后学成回国。这些人回国后有什么感受?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他们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从1997年4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沈阳、西安、南宁等8个城市的22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471位留学回国人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我们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多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英庚款留学生,从1933年到1947年共有9届193人,主要是派往英国留学,留学生涯进其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庚款留英生一般都选择到了适合自己的大学。其中,理工科庚款留英生人才济济,留学生涯对他们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文科留英生也卓有成效,留学生活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西方,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着中西文化的对比。中英庚款留学生学有专长,留学成绩斐然,奠定了归国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兴军 《神州学人》2000,(5):16-16
据报道,目前在美国硅谷工作的一万多中国留学生中,约有八成有意回国工作或创业,他们的首选地为北京。 一份针对352位留学生所作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归国的国外因素依序为:同等学历在国内地位高;情感孤独和思乡;文化差异;工作缺乏保障及种族歧视。国内因素则为:有责任为国家做贡献;家庭与亲情吸引;留学经历是发展机会;喜欢国内的节奏和生活方式;有履约责任。 据了解,在这些留学生中,年龄结构在30至49岁间的占大部分,他们回国创业,将是发展民族高科技产业不可多得的资源。八成硅谷中国留学人员愿回国创业@申讯…  相似文献   

14.
留学视野     
李岚清会见留日学人回国考察团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留日同学总会海外学人回国考察团一行65人,并与他们进行了座谈。 李岚清对海外学人回国考察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组织和开展海外学人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活动表示高度赞赏。 李岚清说,中国留日同学总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18次回国考察服务活动,有350多位博士参加,其中很多人在国内找到了合作伙伴或研究开发项目,有些合作项目已经取得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希望你们经常回国考察、多交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晚清对留英归国学生的奖励和任用,是清政府留学录用政策的一个缩影。晚清归国的官费留英生,甲午战前以同文馆留英生和船政留英生为主,清政府对他们的奖励办法是直接授奖,并给予官职或军职,基本上都得到了任用,体现了清政府在与外洋交涉以及在兴办海军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掌握西方专门知识人才的重视与依赖。20世纪初,随着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多,清政府改变直接任用的办法,以考试的方法授予留学生出身或官职;对早年留学归国且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留学生则直接赐予功名,以视优奖,从而表明中国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清政府的提倡;在科举制度废除以后,留学成为社会培养精英阶层的途径之一,逐渐为社会接纳。  相似文献   

17.
徐妍 《神州学人》2004,(4):10-14
“留学”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影响和效益已不言而喻。面对留学回国人员和留学回国工作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记者曾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太好的语句来概括,便试图用“留学无处不在”来形容在如今的中国,”留学”所渗透的领域和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处边唾,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为滞后,但是新疆对人才的渴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过。西部的大开放、大开发必将导致人才的大需求。新疆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广大的留学人员来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近5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其中有40多人获得了国外博士或硕士学位。在留学回国人员中,有的担任了高校领导和系部负责人:如新疆大学留日博士塔西甫拉提、新疆农业大学留日博士阿不来提、留英博士雒秋江分别担任了校级领导职务。留学回国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许多华裔著名人士回国观光,报效桑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功绩巨大。陈省身是其中的一个。如果说陈省身的贡献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着眼于中国本土的数学发展。他认为邀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介绍学生出外留学,目的都是为了国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04,(10):15-15
1978年夏,邓小平同志发表了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从此大批优秀学子走出国门,踏上留学之路。进入90年代,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学成回国,并希望自己创业。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国服务”的方针并积极扶持渴望回国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成功,成为当时留学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