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叙事设计概念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叙事设计的思维方法,对叙事如何在网络品牌营销中提高消费者的记忆度和消费者的接受度做出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史记》人物列传的叙事中有很多议论。这是司马迁对前人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史记》叙事中的议论,功能重要,特点明显,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俣 《英语广场》2023,(1):116-120
叙事教学是叙事研究在外语教育领域的产物。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指出首要问题是学习兴趣匮乏,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叙事学理论框架下,探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叙事教学的故事策略和话语策略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叙事教学的优势,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的概念和叙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的叙事研究的种类,即教育叙事.力图厘清叙事与教育叙事的关系,加深人们对"大叙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种深受行动研究者青睐的“叙事法”在教育界受到重视,并被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广为采用本文论述“叙事法”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愈来愈倾向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正是基于此教育范式转型的背景下,叙事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逐渐步入教育研究的殿堂,改变着教育研究的样式。本文试图通过对叙事研究法的内涵及实践层面问题的分析,为教育研究纳入更广泛的声音,提供更宽广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戏曲如元杂剧,吸收了小说的叙事方式,将小说的一人(说书人)叙事,变为戏曲的多人(多个角色)叙事,于是,必须由多个不同叙述者才能构成的分层叙述、跨层人物叙述以及复合叙述者叙述等叙述手法,首先在戏曲中出现了。明清长篇小说的叙述分层等手法,就是向戏曲借鉴的结果。打通古代小说、戏曲的文体界限,探寻其叙事艺术相互交融的传承发展轨迹,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它是广大教师容易实施、效果实用的一种科研方法。本文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理论,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学的意义和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叙事研究以质的研究为取向,经历了短时间的蜕变,已迅速成长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的叙事研究在教育领域也正向诸多方向拓展。然而,由于我们未完全透彻地把握叙事研究的实质,从而在国外叙事研究理论的引进和本土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变。本文通过分析实例探究了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偏差并剖析其原因,提出应该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以期国内叙事研究能早日跳出思维定势,回归叙事研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引起了教师们热切的关注。所谓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着重探讨教育叙事研究为何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要素;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宏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44-47,72
《旧约》的编纂和叙事等层面都呈现出鲜明的传记性特征,即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按照人物生平叙事历史进程,以人物命名等等。这种传记性特征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文化、历史等因素,比如《旧约》作为早期文本叙事的故事化倾向,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历史叙事的产生,以及纪传体叙事适应了犹太民族独特的流散历史境况等。  相似文献   

12.
起源叙事是彝族史诗叙事的主要方式,始祖意象符号叙事是其叙事的主要特征。水为生命之源的女性始祖意象符号和男性始祖意象符号的交融互渗在史诗叙事中起到了结构史诗的作用。彝族史诗的叙事思维是围绕彝族文化中的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树枝型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叙述体是最古老的一种历史编撰方法。希罗多德通过史学革命草创了西方历史叙述体的范式。修昔底德则把历史叙述与求真的史学批判精神、求善的道德垂训历史意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完美地统一和结合起来,为后世西方历史叙述体奠定了范式。  相似文献   

14.
六朝论体文叙事结构包括对话体、书信体、论序等,叙事方式包括寓论断于序事、寄情志于叙事、援古事以论今、就今事而发论等,言说特点包括浓缩式叙事、写意式叙事、叙思式叙事等。论体文在叙事中言理,在言理中援事,融文学、学术与思想于一体,使原本"灰色"的理论之文散发出亮丽鲜活的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15.
图像具有叙事功能,但是它的叙事性总是会受到艺术的他律性的制约。其中伦理道德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介入其叙事过程。与此同时,图像叙事又在某种程度与道德伦理相辅相成,图文时代下的图像叙事在叙事技巧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道德规则的一面。图像叙事性存在一个现象:叙事主体欲求总会尝试凭借各种优势去满足,把原本真实的想法演变成为经验意识上的假设。伦理和自由在通过图像叙事由真实确定转变为不明晰。伦理道德的绝对原则性在虚拟的空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似乎总会出现不在场的一面,虚拟空间里的自由仿佛也得到了释放。事实并非如此,德性总是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变换方式介入自由。  相似文献   

16.
冰心“爱的哲学“中爱情题材的缺席,主要是她所接受的基督教义中博爱思想的反应,也同她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审美理想以及她深厚的恋母情结密切相关.她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爱的歌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宣扬,在“五四“时期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中独树一帜,形成了她个性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虚构,既是一个故事材料问题,也是一个叙述方式问题。面对同样的非虚构题材,因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会一定程度地发生实录与虚构分野。因此,报告文学的生命线———不可虚构性,不仅应该从其对象的真实性中去寻找,还应该从叙述本身的真实性中去寻找。同时,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也不仅是叙述对象范畴,还应该从写作姿态、叙述方式上理解。因而,不是"展现"(showing)式叙述,而是以作为叙述者的记者的行走、采访等"在场"的"讲述"(telling)式叙述构成其主导性的叙述方式。这应该成为报告文学文体叙事学的基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植根于一种独特的南方映象。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全知式的叙述人称、舒缓的情感叙事以及穿插式的乡土解说,构成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叙事方式。彭学军在生活中总是带着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她充满智慧的笔下总是能将童年日常琐细的事情化腐朽为神奇,让质朴的文化情感和气息悄悄地流入每位读者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