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汉民族形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形成新论吴广平汉民族是以先秦北方的华夏族为主干而形成的,这似乎已成为历史定论。秦汉形成汉民族说,亦已成为汉民族形成诸说中最有影响且为大多数人所信服的观点。但是,大量的事实却使我确认:汉民族不是形成于秦汉而是形成于汉,形成汉民族的主干不是先秦北方...  相似文献   

3.
高强 《华夏文化》2002,(4):15-17
司马迁对中国史学的重大贡献早有定论,其民族思想也得到了关注和研究。然而,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的贡献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一书中认为,“《史记》对汉族的形成,做了很多的工作”。下面我们考察司马迁对汉民族形成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汉民族的历史过程李振宏在世界民族史的比较中,汉民族,以其人口众多,历史久远,典籍承续不断,文明业绩宏伟壮观,而堪称世界之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及业绩,是世界上一切华裔侨胞的骄傲。每一个炎黄子孙,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与辉煌,而且需要知道我们...  相似文献   

5.
陈良学 《寻根》2008,(4):132-135
邝氏,是我国汉民族中少见的姓氏之一。邝氏人口虽然不多,但她却是客家家族的典型个例。考察邝氏家族的崛起和迁徙史,使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客家民系形成的轨迹及其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6.
夏德峰 《寻根》2004,(1):30-38
客家,是在中国古代北方汉民族大举南迁的宏大背景下产生的。汉民族南下定居,并融合部分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步形成为一支独具特色的汉民系。所谓“客家”,原义为北人南迁侨居异乡,相对于当地土人而言,被称为客人,后世代沿袭,成为固定称谓。  相似文献   

7.
李富 《华夏文化》2000,(1):27-29
几千年来,特别是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境内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不断地交汇、融合、相互借鉴,构成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多元文化。就藏族与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而言,唐代为我国中原王朝国势鼎盛时期,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大量输入西藏地区,  相似文献   

8.
傅功振  樊列武 《寻根》2008,(2):39-41
“中元节”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俗称“七月半”。其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其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其发源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此时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传说这天地官下降,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是个多神民族,许多远古时代的人物和事迹,都以神话或神的形式保存在民间。笔者近年来涉足炎黄文化的研究,特别是近两年涉及女登氏的研究,便常为“元女”、“九天元女”或“九天玄女”是不是女登氏的问题所困惑。笔者因此翻阅了大量古籍文献,对“九天元女”其人...  相似文献   

10.
漫话寒食     
漫话寒食●王玉鼎寒食节是汉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之所以叫寒食,就是在节日的三天中,家户里不能举火,只吃提前准备的冷食。为什么不能举火呢?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之推。据唐代徐坚等著的《初学记·卷四·寒食》引《琴操》等的说法,介之推是晋公子...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者较少注意到的土客对立的文化根源及其突出表现形式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客家先民的“文化优越感”及严酷的土客对立客观环境,使得客家人实际上偏离了文化大融合的主流,选择了崇尚武化的道路,由此造成此后客家人社会落后于汉民族的主体文化进程,也使得他们在土客矛盾时多采取械斗的方式。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土客对立逐渐消解,客家人向汉民族主体文化回归,这种回归在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江金波 《寻根》2005,(3):40-43
在汉民族众多的舞龙传统民俗中,客家火龙民俗是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激情飞扬的特类之一了。它是以舞龙为载体,以燃放烟火为主题娱乐方式的一组相关民俗的总称。民间称之为“烧火龙”、“舞火龙”。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与汉民族思维之文化通观申小龙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  相似文献   

14.
杂交育种,可一以获得杂种优势.湖南省的一位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为我国的农业生产立了大功.在人口问题上讲优生优育,禁止近亲婚配,也可以说是在生育上获得某种杂种优势.占中国人数最多的汉民族,不是一个单一的、纯粹的民族,而是长期融合  相似文献   

15.
元姓漫谈     
元树林 《寻根》2009,(5):110-113
元姓是我国汉民族中人口较少的姓氏之一,虽然在宋代成书的《百家姓》中排在第91位,但《百家姓》并不是按照人口多少的顺序来排列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等单位,曾根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或户籍人口登记等资料,先后三次排出当代汉族前300个大姓,这三次排列均无元氏的位次。  相似文献   

16.
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象征,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文化结构和精神追求。一定时代的艺术是该时代文化精冲的美的再现。同时也必受该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任何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均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天然的灾难和人为的灾难。当灾难降临之时,民族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一个民族是否可以延续民族生存及民族发展的根本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发展受到了内外两重压力。在内部,士族阶层在其力量壮大之时也日益腐朽。中央专制的皇权受到来自汉族内部的严重挑战。在外部,五胡乘机入主中原,在北中国开始挑战汉民族的政治主体  相似文献   

18.
赵明 《华夏文化》2012,(1):29-31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龙”是汉民族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而虚构出来的动物形象。《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的出现,一开始往往与水有关,龙在商代是卜问天气晴雨状况的重要事物,  相似文献   

19.
“客家”,在客家及广东方言中有“客户”之意,是具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一个地缘性群体。“筚路桃符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近代启蒙思想家、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寥寥数句,便将客家先民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离开中原故土,迁徙闽、粤、赣,继而西南、华南直至海外的漂泊史,刻画得淋漓尽致。客家人在迁移中,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原始文化与汉民族迁入 1.台湾原始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多处发现,惟此种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尚有不同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北部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和台湾中南部的凤鼻头文化等。从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以及黑陶、灰陶共存等文化特征与我国大陆东南同类器物所反映的文化相较,其间有着极其密切的文化联系,显示着台湾原始居民的许多文化因素源于福建或大陆沿海地区。从族属而论,台湾先住民(高山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