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文化是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的文化现象[1].它以数学教师和学生作为直接的考察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与数学直接相关的观点、信念.《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在关注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人格、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发展.并通过教师的个人魅力,积极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数学课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课堂经受文明地洗礼.本人结合自己地教学实践,就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文化建设作一点探索.1制订课堂规范、营造民主氛围,是建立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有重“知”轻“识”的功利化取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的缺失,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文化等.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构建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生成,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数学文化就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易于接受的趣味性内容之一,教师可据此展开构思,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同时,教师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文化常识性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能够知道数学的来源是什么,从而有效体会数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小东 《家长》2022,(3):58-60
在数学课堂中重视体现数学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独有的文化价值,而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数学素养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学生还能在学习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并获得良好的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数学文化,是新课标中一项新的要求,而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数学文化,也成为教师急需探究的新任...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数学课堂文化主要形成于这两个主体之间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儿童数学课堂文化是教师、儿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教学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以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数学课堂数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消除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的文化的意识等;建立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形成,构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7.
课堂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课堂风气,规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总和.简单地说,课堂文化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若干年后,学生还留有什么?这是一线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也常常被教育功利所遮掩.  相似文献   

8.
在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教师主动的进行数学文化渗透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印象加深,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文章在对初中数学课堂文化的建构做了详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庄德勇 《江西教育》2009,(12):20-21
当前,一些数学课堂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显得单调、无趣,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更没有魅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用教师素养的魅力感染学生,没有用数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没有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笔者认为,教师要发挥个人素养的魅力,让学生感知数学活动的情趣,并利用各种因素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让课堂成为魅力四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所特有的文化,对初中课堂数学教学文化的反思,是为了弥补当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文化的缺失,建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并能够有效展开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在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育人目标.本文首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文化进行了反思,然后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概率统计课堂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元素,既增加了课堂趣味又增加了课堂的育人功能,教会学生以概率的眼光看世界。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也是教师诠释智慧的重要场所,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一种对知识理解,对生命的悦纳、关怀和尊重——这就是课堂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是从根本上实现学校的高品质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已成共识,让数学文化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学生的心灵,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构建数学文化课堂呢?笔者在构建数学文化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用诗歌语言组织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富有诗意、充满美感,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在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中感悟数学文化,逐渐领悟数学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数学文化味儿呢?下面尝试从用好数学教材、提升教师修养、回归生活课堂、重视数学活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目的".如何让学生期待每一节数学课,如何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到发展,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根据地"在于课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拙见.一、用数学欣赏与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接受《光明日  相似文献   

16.
厘清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内涵及育人价值、探求实现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发现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行动中的问题,是关系到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持续、有效开展,能否有效发挥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问题。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是数学文化哲学观和数学文化价值观的共同体现,其实践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以教材为主线,挖掘内容丰富的数学文化素材;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价值取向,优化教学方式;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为原则,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当前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也出现了淡化"数学味道"、教师数学素养不能满足数学文化课堂教学需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思考力不仅是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品质。为合理构建有思考力的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教师还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课堂上为学生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此外,生活是数学思考力培养的土壤,更应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思考力能够落地。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之路上,会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掘其中的魅力,无法自主地探寻数学的奥秘.为了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教师要美化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和美感.以数学美感为基础进行课堂引导与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欣赏、探究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教师有必要将美学课堂引入数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应用价值,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促进数学文化传播,增强素质教育内涵,实现数学文化育人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具体实例阐述数学文化美感课堂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文化是将文化限定在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师生课堂合作交流所形成的民主、和谐、创新和多元的一种动态文化;是融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数学文化、性别文化等各种文化整合而成的综合性文化。那么,如何用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呢?在此,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美等方面切入,探讨数学课堂文化,以更为日常化、更具涵盖性的数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表达我对数学课堂文化的理解,从而大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