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 )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对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主体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主体潜在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经流转者的意见对主体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4个试点县7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潜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潜在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行为态度尚处于由"生存理性"至"价值理性"过渡期,家人意见对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保问题是农户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对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主体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村生产用地流转主体潜在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决策理性仍然处于由"生存理性"时期至"价值理性"时期的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及已经流转者的意见对主体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农村生产用地流转政策制定要注意区分不同阶层农户特点,并与我国现阶段农户多样化的潜在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从而将影响数字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结合归因理论、期望理论和意义建构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发现,“支持型”、“容忍型”和“抵制型”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不同类型数字化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对“完全非理性型”数字化消费者分别起到“加速”促进、“递减”式促进和“加速”抑制作用;对“理性偏好非理性决策型”数字化消费者则分别起到“递减”式促进、无影响和“加速”抑制作用;对“完全理性型”数字化消费者均无显著影响;而对“非理性偏好理性决策型”数字化消费者则分别起到“递减”式促进、“递减”式促进以及“递减”式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意愿调查法(CVM)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城乡居民对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在纳板河流域下游的景洪市选取500个城市居民样本,在保护区内村寨选取300个农村居民样本,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位于纳板河下游的景洪市区居民与位于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内村寨的农村居民相比,景洪城市居民愿意为此而支付的比例显著高于村寨农村居民。但是,那些意愿支付的农村居民,其平均支付意愿要高于意愿支付的城市居民。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家庭收入水平是显著影响支付意愿的一个因素。在城市,性别显著地影响居民的支付意愿。在农村,年龄和文化程度显著地影响居民的支付意愿。研究表明了城乡居民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针对电商直播环境、直播行为、感知愉悦、感知唤醒、冲动型购买意愿等搜集对应量表,并提出对应假设;面向5所高等院校大学生发放在线调查问卷,将调研数据纳入到基于SOR框架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合理性。从环境刺激到情感认知,用户交互、气氛烘托、内容创造、意见领袖、促销行为对感知愉悦和感知唤醒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或P<0.01);从情感认知到机体反应,感知愉悦对冲动型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P<0.01);但感知唤醒对冲动型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传统电商迈向电商直播的情境转换过程中,大学生消费者更容易被刺激消费,形成强烈的情感反映,进而产生冲动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8.
以心理学的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设计问卷,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不同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上的差异性是否显著;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模型有效性,确定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大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级、院校的研究生在某些影响因素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创新意愿为创新行为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创新态度对研究生产生创新意愿有较大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对创新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260名创业高职毕业生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尚处在“生存型”向“机会型”过渡阶段;家人意见对自主创业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相关因素对幼儿依赖人格的影响,侧重考察教养行为和居住方式的重要作用,通过方便随机取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绍兴市和湖州市四所幼儿园的377名幼儿的依赖人格及其主要抚养人的教养行为进行测评。结果显示:(1)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依赖人格总分以及决策执行依赖、害怕孤独依赖两个维度上都显著高于父辈教养幼儿;(2)家庭教养行为对幼儿依赖人格具有预测作用,这种预测作用在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和父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3)居住方式显著影响幼儿的依赖人格。因此,为预防幼儿依赖人格,祖辈需改善隔代教养行为并尽可能避免与幼儿同住。  相似文献   

11.
西蒙行政决策理论基于“理性一概念及其发展理论,这里所谓的理性概念,并非说人的行为都合乎理性,而是指从理性概念出发讨论人的决策行为的理想模式、人的实际决策的理性程度、行政组织与理性决策行为之问的关系等问题。本文从理性决策理论入手。论述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分析西蒙的“有限理性”对行政学发展的理论贡献,最后谈到“有限理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相关调查数据,研究职业类型、住房类型以及居住成本对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体制内单位就业、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更强;拥有产权类住房、租住公租房的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更强,居住在单位宿舍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为负;城市相对住房价格对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形”趋势;不同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的定居意愿具有明显差异,职业地位、住房类型对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的影响具有稳定性,相对房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差异。可见,“乐业”和“安居”是影响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的关键因素,城市政府要把保障青年的稳定居住权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既要让外来青年人才“有房住”,又要让他们“住得起”,也要让他们“住得稳定”,还要让他们“住得安心”。  相似文献   

13.
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是扩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关键。从返乡农民工的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维度出发构建返乡农民工多元理性行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多元理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44.85%样本返乡农民工具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2)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对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家庭规模、兼业行为、农业生产经历、村庄具有专业合作社、配偶从事农业工作、外出务工时间是影响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的关键因素。此外,返乡农民工个人年龄、性别、婚姻和受教育水平也对务农意愿产生显著影响。(3)年龄、地区、产业发展异质性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务农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因此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改善农业经营环境,因地制宜施策,提升返乡农民工再农化意愿,引导返乡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力量,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在乡村人才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求高职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关系,将模糊容忍度、创业决策等作为中介变量,创业资源整合能力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中,构建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并加以检验。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但表现为弱相关的状态;模糊容忍度和创业决策在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资源整合能力能有效调节“创业资源—模糊容忍度—创业决策—创业行为”的多重链式中介作用路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存在着有条件的“黑箱”。  相似文献   

15.
厘清消费者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决定因素与作用机理,是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农产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进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基石。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沿着“自主性—受控性”轴线,以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和湖州市的消费者为样本,探讨自主动机(环境偏好、环境价值观、行为认同)和受控动机(环境心安感、外部压力)对消费者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偏好、行为认同、外部压力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种影响通过产品认可的中介作用发生;学历和月收入强化了外部压力对支付意愿的正向影响。以上结论为全面理解消费者的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在消费者中进一步推广低碳农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理论基础上,选择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外部性与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不仅受当期个人收入因素决定,而且受消费习惯形成与城镇居民消费外部性影响。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收入弹性大(2.540),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其旅游消费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有显著的不可逆性(0.486),消费习惯形成的"棘轮效应"明显;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有显著的外部性"示范效应"(1.675)。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据长沙市200位有自驾经历游客的问卷调查,剖析了旅游者“高铁一自驾”意愿的形成因素及人群差异特征。因子分析提取了“高铁-自驾”选择意向的4个影响因素,即功能认可、自主决策、快捷舒适和环保节能。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铁-自驾”出游意愿形成因素上,不同年龄、月收入和职业的人群有显著差异。中青年更看重“高铁一自驾”的快捷舒适性;目的地自驾经历与“高铁-自驾”出游方式选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目的地自驾经历的人群之间有显著差异。无目的地自驾经历的旅游者对“高铁-自驾”的自主决策、快捷舒适、环保节能等的重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摘 要:通过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境中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风险情境;积极结果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2)结果预期与情境风险性存在交互作用。在一般情境中,积极结果预期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情境中,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道德判断不仅调节情境风险性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也调节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培训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对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第二,参与培训的意愿对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行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目前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较强;第三,感知行为控制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制约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调研发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实效性仍不尽如人意。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江苏省12所职业院校的25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凝练出74个概念标签、21个初始范畴和6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模型,并揭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意愿-表现-收益”的动态化决策行为过程,以及“学校支持”“企业需求”“学生表现”对教师决策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效果,应致力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化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激发其参与意愿;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其参与表现;完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其参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