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相似文献   

2.
王欢 《新闻爱好者》2011,(13):26-27
身处读图时代,数码相机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随着摄影的普及,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图片拍摄门槛的降低,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来记录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传播出去。与此同时,都市拍客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新闻摄影力量,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着未来新闻摄影的发展走向。本文对于拍客的出现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对于新闻摄影所受到的影响做出了尝试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视觉化时代,图片和影像对快节奏生活的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换客,闪客,威客,拍客等网络客文化更是层出不穷。而拍客的兴起则更是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展现图片与影像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张彦会 《新闻世界》2013,(10):233-23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图像为主的视觉传播已经超越了以文字为主的传统信息获取方式。图像时代的到来渐渐催生出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拍客作为图像时代的宠儿,为广大受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网络景观。但拍客作为一种亚文化也存在着不足,“狂欢”现象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已步入全媒体时代,数码摄影因其成本低廉、便捷和自由,已成为大众得心应手的影像记录和传播工具,草根式拍客队伍因此不断发展壮大,人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人人可以成为新闻摄影人,以致平面传媒和网络新闻图片呈井喷式、泛众化展现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金晶 《新闻世界》2014,(8):385-386
随着时代的变迁、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数码技术的不断革新,拍客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拍客在灾难事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雅安地震中的拍客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其在灾难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拍客"影像的传播特点 迅捷性 "拍客"以图片信息为主,借助网络传播平台,强调感知的当下性、瞬间性和冲击力.相比之传统媒介对理性分析与思考的注重,"拍客"以图片为主的传播形式强调一种影像化的视觉传播路径. "拍客"之所以能成为目前较普及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由于它比传统媒体文字传播更快捷、更生动和更形象,但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并不是凭空形成的,而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没有网络的完善和普及,就不可能产生"拍客"群体;同样,"拍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也促进了网络发展,使之日益成为现代化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拍客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 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发布视频《成都地震》,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典型的“拍客事件”。所谓“拍客”,指的是以数码相机、手机、DV等设备为主要工具记录影像并乐于在互联网分享的群体。Web2.0时代,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实现着“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9.
孙燕 《报刊之友》2008,(12):61-62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网名为danta 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并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发布视频《成都地震》,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是发生在网络媒体时代典型的“拍客事件”。所谓“拍客”,指的是以数码相机、手机、DV等设备为主要工具记录影像并乐于在互联网分享的群体。Web2.0时代,作为原受众方的拍客正积极利用网络双向传播的特点,实现着“受者”到“传者”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韩东梅 《新闻世界》2014,(5):148-149
在人人手持摄像机或手机的自媒体时代,影像从神坛走向人间,派生出除了记者之外的又一团体——拍客,他们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充当了现场记者的角色,弥补了新闻或信息转瞬即逝的弊端,有些图片或影像甚至作为一种史料被记录下来。伴随着拍客队伍的不断壮大,这种力量逐渐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并在提升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拍客群体也有很多弊端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东  刘军 《青年记者》2010,(11):60-61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12.
百度百科中对"拍客"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在互联网传统图文时代,拍客常被指称用各类相机、手机和数码设备拍摄图文影像的人群,随着2006年中国视频元年开始,拍客的涵义开始从图文影像到视频影像过渡.从该定义看,拍客作品的呈现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二是图像.  相似文献   

13.
卢佩 《新闻窗》2008,(6):88-89
当今视觉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于图片和影像情有独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换客、闪客、威客、拍客等网络客文化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拍客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展现图片和影像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拍客迅速兴起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全民皆拍的时代。拍客不仅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而且也在创造历史。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拥有信息传播的绝对话语霸权。每个人都是历史口述者,自主地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与遭遇,并且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介在公共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寂寞而真实的桅顶瞭望者。文章将从选择性与交互性两个方面探讨网络拍客传播方式与电视传播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全民皆拍的时代。拍客不仅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而且也在创造历史。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拥有信息传播的绝对话语霸权。每个人都是历史口述者,自主地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与遭遇,并且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介在公共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寂寞而真实的桅顶嘹望者。文章将从选择性与交互性两个方面探讨网络拍客传播方式与电视传播方式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6.
戴浪青 《视听界》2013,(2):93-94
电视新闻已由传统的记者采集转向多元化。“拍客”新闻具有更快捷、更贴近大众的特点,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来源的补充。2010年2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开辟了“市民拍客”板块,2012年《新闻夜班车》改版后,将原先的“市民拍客”更名为“班车拍客”,与“班车时评”、“班车见闻”、“班车说法”、“班车杂谈”,构成一档完整的《新闻夜班车》。“班车拍客”子栏目自开设以来,每天至少播发3条拍客新闻。不同身份背景及职业的“拍客”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及多元化的视角,使民生新闻电视栏目有了更多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苏茜茜 《新闻世界》2013,(10):231-232
短短几年间,微博用它强大的吸引力,席卷着每一个乐于参与分享传播的人,而微信用户也不断壮大。本文从拍客角度入手,分析拍客利用微博和微信举报地铁乞讨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探讨拍客在两个不同平台上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8.
拍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现存的"景观社会"有构建和消解的作用。拍客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于静 《新闻爱好者》2012,(12):25-26
什么是拍客在电脑网络迅速普及的上世纪末,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网络上惊奇地发现了大量五花八门的影像图片,内容涵盖旅游、娱乐、休闲、搞笑、整蛊、恶搞等多个方面。这些用镜头拍下他们的所思所想,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内容发布到网上与大家一同分享的人群被称为拍客拍客一经出现,其队伍急剧膨大,拍客也从一种率性而为的举动演变成一种职业。与此同时,网络拍客的盛行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20.
徐尚青  潘元金 《新闻界》2012,(22):39-43
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旧"景观社会"通向新"景观社会"的一把钥匙。拍客的兴起既是"景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受传媒技术推动的传播结构变革的结果;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与结构性反叛,从而建构了新的"景观社会"。本文着重论述拍客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化建构:一方面通过健全"景观社会"公民的图像语言和思维能力培养了"景观社会"的合格公民;另一方面通过"小众景观"的建构弥补了旧"景观社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