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曲中产生了大量的多音节象声词,尤以"ABB"式三音节象声词为最多。从语义上看,以摹拟器物之音的为最多,描写人类活动的也迅速增加。从语法上来看,在句中以充当状语为最多,其次是充当定语和谓语。由于元曲的口语化程度较高,故而句式较为复杂,象声词的句法组合能力也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2.
元曲的口语化程度非常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绝好语料。本文考释元曲中"得命无毛"、"填注"、"细车儿"、"冲渎"、"干盐"、"共话"、"自跌自推"、"杀取"、"生发"、"交别"、"料敌"等11个词语,可补《汉语大词典》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元曲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素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曲的主体是元代杂剧。现存的元杂剧不过一百五六十种,绝大部分从明代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中流传下来。元曲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汉语自六朝以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的词语和语法成份,尤其是宋元以降,汉语正从近代向现代逐渐过渡,各种语言要素此消彼长,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元曲尤其是其中  相似文献   

4.
元曲作为代表元代文学成就的特殊文体,是继唐诗、宋词而兴起的一种可口头和乐歌唱的“音乐文学”,与宋词有着密切关系,并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血亲联系。词乐或以直接转化的方式转化为曲调,或被翻作新曲进入元曲音乐系统,或在体制上影响元曲曲体的形成与发展,使元曲从中获得了极富生命力的滋养。  相似文献   

5.
元曲生成有着特殊的社会发展背景和复杂的语汇环境,欣赏元曲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元曲语言与当地风俗的关系;2.元曲语言与历史和典章制度的关系;3.元曲中的隐语和谚语;4.元曲中大量的外来词与土语方言;5.元曲语汇中特殊的通用、通假关系。  相似文献   

6.
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一般兼指杂剧和散曲,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之一。把握元曲与诗、词的区别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和准确答题。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鉴赏元曲时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星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词曲和古代小说戏曲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及相关教材。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论》以及《元曲与人生》等。《元曲艺术风格研究》是系统、深入探究元曲艺术精神与风格特色的专著。全书由“绪论”、“上篇”(杂剧篇)和“下篇”(散曲篇)三部分组成。“绪论”重在宏观把握与理性探究;上下篇则是微观探索,互相间也有交叉,重在占有充分史料基础上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元曲发源于金元鼎革时期中国北方的平阳、真定、东平等汉人世侯领地,其主要原因是:一、蒙元时代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起源;二、这些世侯领地兼备了元曲形式诸宫调和元曲材质金院本等内在因素;三、这些世侯领地最先具有了元曲剧本、演员、观众群等外部条件的"合力"及其"互动"。总之,以上诸因素的出现促成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青楼集》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述歌妓的著作 ,记载了歌妓的艺海生涯 ,为后世研究元曲提供了演员方面的资料。从中可看出 ,歌妓对元曲的分类 ,对元曲的流传 ,以及对剧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曲的繁荣和发展有歌妓的功劳。  相似文献   

10.
自然本色是元曲最突出的美学特征,本文认为,这一特征是由元曲的创作解放所致。元曲作者的群体精神失落使他们卸下了传统儒士的沉重救世责任感,因而其创作动机受束缚少;另,元曲的文体本身自由灵活,摆脱了传统文体格式拘限,这种由创作主体到文体自身的解放,最终造就了元曲独特的自然本色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