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医学会是全省医口最大的学术团体,有60个专业委员会,设学术会务、继续教育、医学科普等工作委员会.主办有<中国医师杂志>、<湖南医学>(已批准改名为<医学临床研究>)、<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3种医学期刊.因组织健全、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湖南省医学会在先进学会的基础上被省科协评为全省"十佳"学会;被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评为"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一名工作人员被省人事厅、省科协授于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一名工作人员被省科协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医药院校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中医药科普宣传是贯彻落实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体现,对于提高公众的医学科学素质、维护大众健康以及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高等中医药院校组织师生开展社区中医药科普宣传可以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能够促进培养人才工作、有利于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转化.  相似文献   

3.
警惕披着科学画皮的伪科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底以来,"科普"作品出版情况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一些没有多少科学内涵的书如<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等,被正规的出版社大量印刷发行,且被冠以"科普作品"的美名,与真正的科普作品<时间简史>等并列.据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世界>杂志调查,在大中学生中约有60%以上的人都把<水晶头骨之谜>等书认为是"严谨的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赵文澄 《学会》2002,(12):31-32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称<科普法>)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71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科普法>的颁布执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科普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轨道,它将促使我国科普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健康科普是提高全面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健康科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医学科普人才的培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我校1478名护理专业学生,了解学生科普认知和科普培训意愿情况,为今后提升其科普素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98%的学生认为科普在医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86%的学生对科普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超过90%的学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医学科普中去,渴望在科普领域有所发展和提升,且乐于学习前沿科普领域相关资讯和技能;半数以上学生愿意每周投入31~120min到健康科普中去。总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科普的重要性认知较明确,参加科普培训意愿较高。高职院校应响应学生科普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科普素质,努力拓宽科普实践平台,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16)
让公众广泛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健康信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医院宣传工作要把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医学科普内容加以大力宣传。强化医学工作者对医学科普重要性的认识,提倡和鼓励医生撰写科普文章,并挖掘二线专家的科普潜力。  相似文献   

7.
吕友春  把志刚  王丽  舒芳 《学会》2002,(8):28-28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在卫生部取消部级奖之后,为了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及<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于2001年设立的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8.
医学科普创作的选题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锦 《学会》2001,(12):27-28
通过医学科普创作宣传医学知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阅读医学科普作品,可以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防病或就医,避免受到江湖游医的欺骗和侵害.积极参与科普创作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但怎样的医学科普选题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编辑的青睐?这是医学科普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从事医学杂志编辑工作多年,现将如何捕捉、提炼医学科普选题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医学科普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祖璋,人们尊称他贾老,跟高士其一样都是我国科普界和文学界的泰斗.但他又跟高士其不同,贾老的一生主要从事编辑工作,在编辑之余又写下数百万字的作品,既有经久不衰的<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等科普作品,又有<中国植物图鉴>等生物学专著,还有被收入大中专课本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洲六月荔枝丹>等优美的科学小品.已经出版的专集已有33种,40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1.
《学会》2020,(2)
<正>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福建省科协及时启动应急科普工作,自1月15日开始,广泛宣传正确的预防、救助、治疗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和健康安全意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科协组织防疫应急科普服务人次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福建省科协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普工作的通知》,通过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发布科学权威声音、强化科普场所疫情防控、积极支持一线科技人员4项措施,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应  相似文献   

12.
《学会》2014,(12)
<正>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升医学科普的实际成效和社会影响力,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主动出击,积极尝试跨界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医学科普模式,联合杭州市卫生局和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推出电视科普栏目——《相约健康》。2009年,制作完成了《相约健康》集萃光盘版;2010年,正式出版了《相约健康》系列丛书之一、二、三;2014年,出版了系列丛书  相似文献   

13.
黄丹斌 《学会》2001,(12):26-26,28
现代科普的迅速崛起,使各地呈现如火如荼的科普高潮,科技集市、科普一条街、科普村等如雨后春笋,遍及神州大地.但笔者从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关于公众科学素养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的几组数字中,特别是"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水平停滞不前,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众的比例依旧是0.3%,而美国和欧共体却分别为6.9%和4.4%".由此可看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和外国相比,望尘莫及,同时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的差距又何其远.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都会对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其在"科教兴国"中作用低微的现实忐忐不安.  相似文献   

14.
《内江科技》2013,(11):148-148
<正>为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科普资源集散中心,推动全省科普资源的研发、展示、交流和应用,进一步促进全省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学素,"四川省科普资源双年展"暨201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4日在四川科技馆拉开帷幕。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竟出席了启动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是我国三大数字资源系统,学术资源丰富,各有特色,用户广泛,是科研、教学、生产以及学习必备的工具.文章比较介绍了这三大中文数字资源系统的学术资源及其特点,分析了文献收录与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16.
医学科普期刊承担着传播和推广医学科技成果、介绍和宣传医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的重要使命。通过总结《保健医苑》的办刊实践特色,探讨医学科普期刊不仅要在内容上贴近读者,满足读者需求,而且要在栏目设置、专题策划、风格建设等方面勇于创新、彰显特色,致力于打造出精品特色期刊。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社会保健、家庭保健、自我保健等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新问题,而我国的医学科普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明显滞后。在这一背景之下,大力发展医学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已经是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沈建君  徐荣庆 《学会》2015,(3):55-57
江苏省江阴市医学会充分发挥会员队伍壮大,组织网络广泛的优势,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主动承接政府委托工作,先后开拓了六大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平台,走出了一条科普宣传与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日前,科技部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科普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普人员数量有所增长。2017年全省共有科普人员101955人,比2016年增加12.4%。其中,科普专职人员11765人,比2016年增加2803人,科普兼职人员90190人,比2016年增加  相似文献   

20.
王晶 《今日科苑》2023,(3):87-93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群体科学素质普遍偏低、科普需求旺盛的现状愈加不容忽视。信息时代运用数字技术做好面向老龄群体的科普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及有效手段。本文从国家战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普信息化、科普资源均等化方面的需要出发,阐明当前形势下推进数字科普适老化的必要与紧迫性,分析这一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老龄群体面临“数字鸿沟”及信息风险、科普需求未被充分重视、科普资源供给不足、适老化数字科普工作人才匮乏等问题,并从助力老龄群体无障碍走入数字化时代、提升科普辟谣与反诈工作水平、打造面向老龄群体的数字化传播矩阵、重视数字科普内容适老化开发、壮大数字科普适老化工作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