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简爱人物的分析,将她的三个特殊品质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并从几方面论述了这三种特殊品质在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文章尝试对Rum elhart(1975,1977)and Thorndyke(1977)提出的“故事语法”进行填充,并就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从时间和情节安排、舞台背景和人物、语言等三方面揭示其在背景设置方面的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从个体性格、局外人的冷待、丈夫的虐待以及社会制度四个方面 ,以比较的形式 ,对《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林中之死》中的格林莫斯夫人的死因进行探究 ,以及两位作家对死亡的前兆及场景别具匠心的描述 ,总结出了两位女主人公凄凉、孤独的死亡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无言的抨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代表作《瓦尔登湖》的篇章结构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瓦尔登湖》的艺术魅力和认识价值以及超验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方当代理论界有一种极流行的观念:作家在文学活动中已不起作用,死亡了。罗兰·巴特的“作者死亡论”是这种观念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和解构巴特的《作者之死》中的主要观点集中反驳了这种“作者死亡论”。提出:只要文学存在,作家就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6.
《换位》: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万花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维·洛奇校园小说三部曲之首的《换位》,以美国的两位教授根据交流计划互换职位开始,由 意外事故而双双加入对方家庭,在对称情节中形成一系列对称关系的人物组合,小说运用传统和现代多种文 体、叙述风格和技巧,与大众文化形式相融合。灵活多样地制导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展示了后现代主义小 说文本"万花筒"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有“新疆小说界的阿凡提”美誉的维吾尔族著名作家祖尔东·沙比尔的作品进行了宏观的研究,就其小说中显示的“阿凡提精灵”的艺术活力与艺术光彩结合作品作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说。  相似文献   

8.
论《哈利·波特》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结构指的是从纷繁复杂的故事中抽象出来的深层结构。《哈利·波特》“大故事”的叙事结构是“社会契约 .....................+违背+奋斗×n+(社会契约的重建)”,单本《哈利·波特》都是按“βγδεηθABC↑DEHF Rs↓”这一模式而展开、衍生和变化,是埋藏在故事下面的那个最终的故事。“大故事”在单本故事的基本叙事结构不断重复中螺旋式上升发展,这种叙事结构富有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使青少年儿童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故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昏"世界的哀歌--论《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诺思洛普·弗莱说 :“对艾略特有一个全面了解 ,是任何一个对当代文学感兴趣的人所必不可少的。”要了解T·S·艾略特 ,首先应从他早期代表作《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入手 ,因为它是最早较全面地体现他文艺观和艺术天才的杰作。本文从“非个性化”、“客观对应物”、自嘲式戏剧独白三个方面论述了该诗的成就 ,从而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艾略特 ,了解 2 0世纪西方文学  相似文献   

10.
论《到灯塔去》的“非个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哲学层面,意象是一种隐喻的话语方式。意象天然带有“文学性”气质,它必然是一种智性的运思、情感的节制。在中国新诗史上,“现代派”是营造意象的高手。镜子,在中西诗学中都是重要的象征物。“现代派”通过笔下众多的镜子意象,发掘了中国古典诗学的精髓,也与西方的“现代派”诗学主张达成契合。镜子,成为中西诗学交汇的节点。  相似文献   

12.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特定时代文学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的存在是以特定的社会之“现代性”为前提,两者维系着一致或相悖的联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文学的“现代性”是替特定的“社会制度”编制意识形态的话语;它与特定社会的产生具有“同源性”和“同谋性,”以及抵制和消解等多层关系;而且文学的“现代性”本身就内含其特有的二重特性,其起落消涨又是一个相互“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决定了不同时代文学多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具体分析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洼地》,展示此部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总体战略目标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向;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社会快速、健康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客观性、协调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为我们衡量工作中的是非得失提供了依据,贯穿于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大小、始末。三个“三”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进行了彻底的背叛和消解,他以怪诞、夸张、超现实等叙事手法和话语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以及带给人的惶恐与无奈。它对传统文学艺术的超越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反英雄”的主人公,“反小说”的叙事框架和以喜写悲,语言夸张荒谬。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例选英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首著名爱情诗歌——文艺复兴时期约翰·多恩的诗歌《跳蚤》、浪漫主义时期雪莱的诗歌《爱的哲学》以及现代主义时期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比较分析诗人们对人类永恒的爱情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体味与理解,以此体现英国诗歌爱情主题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柳应明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4):43-44,48
“九叶”诗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坚持自己的艺术信念,努力探索新诗的艺术突破,将西方的现代主义与中国新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相交融,为我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审美情调”是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进行鉴赏时经常会发生的现象。对此,应该重视客体的色彩、形状特征,以及主体的“回忆一联想”机制,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使审美震撼力转化为艺术魅力,从而让“审美情调”得以缘发出来。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和变化的过程,如果从其本质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3种绘画样式各有其特点,而且古典主义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可现代主义虽历经百年且与后现代主义并存,但能理解它的还只是一部分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揭开现代主义绘画那浓雾般的面纱观其本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和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是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之间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抗冻型“石膏板脱膜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行对比 ,进一步探索了用棕榈油制备抗冻型石膏板脱膜剂的配比和工艺条件 ,解决了该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