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例一】以“导”促学张肖晶听了几节同行上的《风筝》公开课,感触颇深。好像新课改的课都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模式:激情导入——整体阅读——研读品味——拓展延伸——总结评价。特别是研读品味这个环节,教师总喜欢设计这样的问题:“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来谈谈你的理由。”并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也许,这种设计对主题单一的作品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一课,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描述了体育场上空形状多样、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显得非常热闹。以前教学这一课,由于场地、时间原因,我总是引导学生泛泛而谈,结果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次教学时,我的教学设计发生了较大变化。我让学生充分读书,体会各种风筝的美以后,对学生说:“文中描写的风筝的确很美,你是否也愿意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风筝展示一下呢?”课堂上立刻活跃起来,有翻课外资料的,有找照片的,更多的同学在讨论。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说:“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小队为单…  相似文献   

3.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4,(16):15-15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观念、能力、方法、知识系统等方面进行角色更新。那么,教师的角色是怎样新的定位?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无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范例,教师应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比以前关于“统计——以一代多”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后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统计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还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而统计学生喜欢的颜色、水果或特长等,由于教师课前无法知道学生的选择,所以就不能预测最后的统计数据。在一些失败的课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选项只有几个甚至没有学生选择,而其他的选项有超过一半或更多的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在教学统计图的完成中,教师为自己或学生准备统计图…  相似文献   

6.
《春》是一篇经典美文,也是人教版中的老课文,历经多次修订仍然保留在教材当中,必定有其难以超越的地方.设计教学时,我反复细读课文,在重点进行语言揣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画出你认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或词语,体会精彩在何处,并做好批注”,让学生主动去研读,去发现,去深入品味.  相似文献   

7.
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教学设计得好不好,能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观念的先进与落后,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设计时,虽然要遵循整体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但设计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如设计《放风筝》一文的教学方案时,教师不妨指导学生在课前动手做一做风筝,或让学生回忆自己做风筝、放风筝的经历,并以此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教学时,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做风筝、放风筝的经验与课文作者的经验作一番比较。这样设计,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请看一份关于《再塑生命》的教学简案:检查预习情况。进入课文学习。一、选读课文,说理解的话师:课文较长,但很美,请选取一段你认为最美的文字读一读,然后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学生选读,说一句理解的话。二、速读课文,说概括的话课文分三部分: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唤醒灵魂。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抽象事物——理解“爱”。三、细读课文,说品味的话用“我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的老师,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句式说话。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的孩子,我从文中品味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一):猜一猜。师:同学们,你喜欢放风筝吗?多媒体演示:屏幕出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尔后出现金鱼、蜻蜓、蝴蝶、脸谱风筝的一半画面。师:这些风筝只能看到一部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风筝?在学生猜出分别是什么风筝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只有一部分的风筝能飞上天吗?为什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它们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学生猜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以上风筝另一部分的画面,让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教师出示“金鱼风筝”的纸片,接着把风筝对折,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发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依据叶老《教学论》的有关教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作了一些改革实验。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采用“设疑初读——划批细读——议思研读——作练熟读”的四步阅读指导,符合小学生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有利于迅速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一、“四步”阅读指导的依据过去教师讲课只注重分析课文内容,停留在知识的结论上,不教阅读方法,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实践、探索。课堂上一讲到底,老师当“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很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引读评价不能盲目求“新”一部分教师为了突出课改新理念,课堂上盲目运用“新”套路,对学生的研读、讨论、交流等活动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进行有效指导,只是在形式上一味地模仿公开课上教师的引读方式。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读”……这样的流行语充斥于整个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完全流于形式,学生还没坐稳,老师已示意时间到了;有些教师把尊重学生独特感悟与体验完全绝对化,只要学生有感受、有见解,教师就一味地鼓励。例如,在一堂《狐狸和乌鸦》的语文课上,某位教师引导大家评…  相似文献   

12.
“识字”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对于识字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组织教材,挖掘汉字本身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识字。如何让学生学得扎实,记得牢固呢?在研读《新课标》之后,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放手让…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无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范例,教师应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比以前关于“统计——以一代多”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后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统计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还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而统计学生喜欢的颜色、水果或特长等,由于教师课前无法知道学生的选择,所以就不能预测最后的统计数据。在一些失败的课上常出现这样的隋况:有些选项只有几个甚至没有学生选择,而其他的选项有超过一半或更多的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在教学统计图的完成中,教师为自己或学生准备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格子不够用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一篇美国人教学《灰姑娘的故事》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深入体验并理解故事内容,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感悟“爱”的魅力。一、在情境的体验中了解爱上课伊始,教师在请一位学生复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你们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天真纯洁的孩子们说喜欢辛黛瑞拉和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接着,老师又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还特别强调:“你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体验作者情思。——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2.研读文本,联系背景材料,解密“追忆”背后的文化。——以“情”的体验带动对“意”的把握。【创意说明】《观潮》着眼于“潮”,立足于“观”。“观”者,看也。本课以“看”为着眼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周密“看”到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解密“追忆”背后的文化。用这三个主问题意在构筑起“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阅读心理模式,引导学生从“是什么”的层面进入到“为什么”的层面,从而引领学生从繁华热闹的“文本地面…  相似文献   

16.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思维导向?思维“魔王”——许国泰的“魔球”学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笔者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许氏思维模式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国泰的“魔球”理论,是一种上仿太阳系,下摹原子核,中仿人脑的思维模式——“信息交合论”。他说:“我的‘魔球’是多侧面的、交叉的、旋转的,中间有一个信息的交叉点——中心,周围有许多信息标……‘魔球’的每转动一次(即思维和组合),就会组成一种新的结构网络。”如果把“魔球”理论用于我们小学作文教学中,效果也必然良好。让我们用“喜欢”一词进行说话联句教学:当“喜欢”一词板书在黑板中间,并说明用其说一句或几句话时,学生想到的只是“谁喜欢什么?”这样一些简单的句子。这时,教师可以说:“是呀,每个人都有他所喜欢的东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路,用老舍先生《养花》中的话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喜”在哪里呢?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面貌和学生学习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课程改革给教师和  相似文献   

18.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要使学生对你上的课“百‘上’不厌” ,想必这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演”艺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语言艺术教师 ,“舌耕为业”。教师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 ,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20.
体育大义     
“你知道什么是体育?”——“你说什么是体育,体育就是什么!”“篮球是什么?”——“NBA”!大概没几个人会说:“篮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云云。“足球是什么?”——“世界杯”!喜欢足球,热爱足球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杯,不喜欢足球的人也知道世界杯是什么玩艺儿。“学生喜欢的是什么?”——《篮球飞人》乎?《灌篮高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