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庆历党议与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历党议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物,这一政治文化运动对欧阳修的人生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庆历党议的议政精神使欧阳修在党议期间创作了近百篇议论煌煌的政论大文。党议失败后,欧阳修经历了仕途与人生的痛苦,文风低沉委曲,并进而形成了风神萧飒、含蓄蕴藉的六一风神,玉成了欧阳修散文大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一个学术争鸣的时代,这时期出现了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疑古惑经思潮。作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欧阳修在论述自己学术观点时,重点不是从训诂、考证的角度出发,而更多地把经、传看作是散文作品,从分析散文作品的角度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这是作为散文家的欧阳修在解经方面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庆历学术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互动成果最典型的体现,欧阳修一改传统汉学的学术特点,引导了一代宋学从文学创作、人情等角度疑改经传的治学风尚。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对于中国古代散文改革与创新具有筚路蓝缕之功.关于欧阳修散文创作阶段的划分,应当以他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同时兼顾其思想、文章风格和创作成果等因素.将欧阳修贬知滁州、出知亳州作为两个分界点的"三段论"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小丘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写于作者被贬官之后,同为古代山水散文佳构。但由于两位作者的遭遇和性格的不同,写作时情态各异。作品所呈现的美学风格也各异其趣。将二者作一对比剖析,从中可了解柳、欧山水散文各自的一些美学特征。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而遭败,由利部员外郎一贬再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在当时为边远荒僻之地,司马,是一个无权也无事可做的闲置官,这对一直仕途得意、很想做一番事业、急于建功立业的柳宗元来说,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时,他心中忧愤难诉,只有“自放山律中,其n至厄郁积…  相似文献   

6.
德庸 《阅读与鉴赏》2006,(12):48-50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广阔而深厚;泉,清丽而隽永;澜,起伏而多致;潮,汹涌而澎湃。这是对这几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整体评价。欧阳修的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都显得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独立的散文理论出现较迟。宋代是一个散文意识日趋自觉、散文理论范畴日趋明确的时期,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盟主,不仅撰就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而且有大量专为散文创作阐发的见解,其中不少论说还表露出着意区分诗歌与散文的意识,显现出对散文独有的文体特质的体悟。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于他对散文特殊功能的阐述中,致用与说经则是他认为散文最重要的两大社会功能。对于散文在表现上的特质,欧阳修的认识重心落在“论议多所发明”这一点上。他提出论议发明必须区别于哗众取宠、求奇取胜的表现方式,并力主散文的论议以明晰精要为胜。  相似文献   

8.
关于欧阳修诗歌散文化、散文诗化的特点,学术界已有论述。但本人认为这一特征不足以囊括欧阳修的全部诗文,只适合某些作品。且这一论述有失粗疏,不够精确。欧阳修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歌和散文均有其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凡写作大家无不重视文章的开头。《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艺术成就最高的散文之一,这篇散文起笔颇具匠心,表现有三: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名篇佳构。本文主要从两篇作品来考察范仲淹和欧阳修二人的人格和个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印证“文如其人”这一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为倡导改革政治而被贬谪降职后的发奋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表达方式、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乎不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学术和散文的互动表现尤为明显。欧阳修处于学术-散文互动模式的中心位置,其独特的学术理念影响到了他系统而深刻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同时代的散文创作起引导作用;他坚持学术与文学并重的选材标准,为促进学术和散文的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选定苏轼为继承者,为中国散文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亭,在今安徽省滁(chu)州市西南琅邪(lang ya)山麓,为北宋僧人智仙修建。宋朝文学家欧阳修自号"醉翁",登亭饮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万安市)人。任谏官时,敢犯颜直言,主张政治改革,为此屡遭贬谪  相似文献   

14.
陈家运 《学语文》2011,(6):52-53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的一代文宗.其刨作实绩灿烂可观,散文、诗、词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学界在论述欧阳修的诗文创作特点时,存有欧阳修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观点.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至少过于笼统,有失精确.因为欧阳修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不同诗文在内容和艺术上均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文。作者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散文内容充实。文字精炼,字字矶珠,可谓文约意丰,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说起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他的《醉翁亭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笔下的散文清俊雄逸,风格独具。人们百读不厌的《醉翁亭记》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秀散文。散文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抒发了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品读这篇韵味隽永的美文,犹如品尝一杯淳美的陈年佳酿,令人美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令人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17.
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精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苏氏父子中,苏轼以其自进不息,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达观态度,将宋代散文推向最高的峰颠。 苏轼在坎坷多变的仕途生涯中,数度升沉拔黜,历尽了人世艰辛,也因此饱览了祖国山河,广泛接触了人民的生活。苏轼在散文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欧阳修的革新精神,以兼容并蓄、宏博复杂的气势,以行云流水、顺达舒畅、自然平易、摇曳多姿的文风,推动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与深化。 下面,就苏轼散文方面的革新风格谈几点体会。 一、翻新出奇,…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散文家、诗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前人在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风格时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广阔而深厚;泉,清丽而隽永;澜,起伏而多致;潮,汹涌而澎湃。这是对这几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整体评价。欧阳修的散文,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议论抒情,都显得摇曳多姿,富于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散文中的杰作。作者用散文笔调,通过譬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无形的秋声,把秋天之变化百端的情状形象化地呈现出来。《秋声赋》是一…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全集>共收入3254篇文章,其中日常应用文972篇,公文1056篇.学术界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欧阳修散文",若细细考究,多数都是公文.欧阳修公文写作规范、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欧阳修的公文改革及其公文写作的成就,有进一步重新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学术界又掀起了一个论"道"的高潮,其中关于"天道"与"人道"关系问题是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欧阳修对于这一问题也有自己系统的观点,表现出了他以人为本的学术倾向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同时也暴露了当时绝大多数庆历学者在理论创新方面的不足,但欧阳修关于"天道"与"人道"关系的理论对中国散文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