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是深圳南山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即构建具有南山特色、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学为本、和谐互动、网络支持、资源丰富、轻负高质的课堂.2010年10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引入了“跨越式”课题在南山区开展第二轮试验,9所试验学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卓越课堂文化”的构建.该文论述了“跨越式”试验促进“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模式和策略,阐述了“跨越式”试验如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建构“以学为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通过层次性教学活动设计和培养教师的精讲能力来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利用试验平台与工具促进和谐、互动的课堂文化的生成,以及运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快乐、开放的课堂文化的建构,从而为中小学校建构自主、高效、开放、快乐的课堂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课堂思政的背景、定义、目的、课程本身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通过在教学手段上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内容中植入家国情怀,以教学单元"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为例,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思政进行案例教学分析,提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思政、课堂+地方、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思政教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革新.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以教授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课程为试点,从教学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三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展现了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平台、扩充教学空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加强基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重视文化自信培育与物理(教学)学习的契合,落实"双主"目标,实现课堂育人。在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资源的选用、模型的建构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环节有机融入奠定文化自信的真实直观事例、现象,如突出传统文化元素、嵌入时代成就、突出中国方案、全球贡献,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使中学物理课程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奠定文化自信的"科学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6.
王莉华  李明 《四川教育》2021,(6):6-7,16
受西方文化与大众文化影响,部分中学生在家国情怀、人际交往以及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识与追求出现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从而使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德育模式遭遇挑战与质疑.从课程思政角度看,中学道德教育必须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相统一原则,建构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统一的德育课程体系,创建课程、实践、生活"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民间传统文化与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视角,针对"甘肃非遗进课堂"的实施背景进行分析,围绕丰富综合实践课堂内容、创设多种设计制作活动、深化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创新建构智慧教育课堂四个层面,探讨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构建新型综合实践课堂的具体路径,以期为甘肃非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达成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议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岚 《文教资料》2009,(11):225-227
当前国内外形势都凸显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作为社会青年精英代表的大中专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德育课程体系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不仅可为解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系统地进行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完善高校德育课的功能,拓宽其研究范围,有利于德育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的形势要求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领导文化.我们只有在领导活动实践中始终坚持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建构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领导文化.  相似文献   

10.
韩明港 《教师》2022,(9):6-8
落实"大思政"理念,国学课程具有天然的优势,而"返本入新"正是国学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路径和策略.国学课程应引入生机勃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聚焦国学核心议题,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芜存菁,正本清源,固本出新,追求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课程风范,完成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使...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体育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传统式”与“快乐式”体育教学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如何将快乐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的理论与方法,武图建构新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左庙右学"是中国独特的历史现象,夫子庙小学地处夫子庙,具有得天独厚的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开创新型学校文化的便利条件。学校通过调整文化定位、经历文化建构过程、凝练核心理念,以"星星论语""、尚礼教育"、"乐学课堂"、"小小孔子研究院"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课程、活动及环境营造,逐步提升学校师生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对话"理论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为课堂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对话型课堂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建构对话型课堂文化?本文将作阐述。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立足品德学科的育人功能,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教学反例要把握"选择度""数量度""分析度",从"效度""信度""限度"三个方面展开策略探寻,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传统文化的生长性.  相似文献   

15.
"追求智慧"的新办学校文化建构的内涵是:学校通过建构智慧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以形成学校的智慧文化,从而"创智慧学校,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在明确乡土文化和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借助A园田野日志的梳理而建构了A园园所志,深入挖掘了A园乡土课程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及其必备能力,以日常生活、社会和文化互动理论阐述了这一过程,进而探讨了推动乡土课程文化持续发展的社会、幼儿园及家庭等各因素,其中园所因素内涵着园所课程传统、园长及其管理团队、教师的文化自信三个子因素;社会组织、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结成的"共同体"是幼儿园乡土课程文化发展之本,园长和教师是共同体的核心,由此而形成"一核多元"的共同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随新课改而来,新教材在新课程中发挥新作用,以新课程、新教材为主的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应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科科学性与探究性,灵活融合生活与实验教学,从而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对学生学科品质的均衡培养,形成"双新"课堂.本文简述新课程改革特点、性质及其教学影响,分析"双新"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18.
林玉清 《教师》2021,(9):61-62
小学生德育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为此,文章阐述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四种方法:①把控整体效果,全面融入课堂;②找寻出切合点,做好有效结合;③走进学生心理,把握融入分寸;④课内外相结合,发挥育人功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仅能给课堂增添“传统文化韵味”,还能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偶像"崇拜的历史.孔子作为"偶像"崇拜最顶级的人格化身,对其思想的认知异化致使中国文化发展史在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偶像"崇拜个体,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偶像"崇拜的文化现象.晚清文化嬗变的基本趋势是打破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形成儒学与诸子学、中学与西学并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动摇了以孔夫子为代表的传统"偶像"的至尊地位;晚清文化嬗变的特质是坚持民族主义的文化精神,强化了中学在近代文化学术建构中的价值地位,导致新一轮"偶像"崇拜现象的复现.文化嬗变与"偶像"崇拜的矛盾现象是民族国家社会发展中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引人反思的魅惑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本园充分挖掘泉州海丝文化的丰富内涵,立足"弘扬文化,和谐发展"的课程价值,基于"多元包容,开放自信"的课程目标,依托"生活相连,兴趣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文化浸润,自主体验"的实施路径,初步建构了由生活渗透、学习感知、游戏体验、快乐运动、亲子研学等五大板块组成的园本课程体系,实现了本土文化传承和幼儿发展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